赵延年被杨兴的热情搞得手忙脚乱,连忙拱手告辞。
半路上,他才慢慢意识到,自己可能低估了石建写的那只木牍的含金量。
杨兴一开始并不知道他是宫里的中郎,那么热情,完全是看在石建的面子上。
而石建的面子之所以大,又不仅仅因为他是万石君石奋的儿子,也不仅仅因为他是郎中令,还因为他的弟弟石庆是长安令的直属上司内史。
既然如此,石建为什么要写这支木牍,卖他这么大一个人情?
他们只是上下级关系,除了第一天上班和今天下班,他都没见过石建。
太复杂了,感觉脑容量有点不够。
赵延年回到家时,仆朋也刚刚到家,王君曼准备了丰盛的晚饭,就等着赵延年。
赵延年洗了手,一起入座,一边吃一边说些这几天在宫里的经历。
得知赵延年一个人在值庐里坐了几天,无聊到爆,只能自己练功时,仆朋忍不住放声大笑。
“早知如此,还不如到桀龙营里呢。”仆朋眉飞色舞地说道:“他封侯了,你知道不?”
“什么时候的事?”
“前天,封襄城侯,四百户。他说要请你我饮宴,被我推了。我们家里也要请客,走不开。”
“这是好事啊。”赵延年笑道。
“当然是好事。”仆朋又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眉眼间有了些醉意。“这次封了侯,不仅那些匈奴人不敢再嘲笑他,汉人对他也客气了很多。将来再出征时,也能有一个不错的机会,不用再跟着别人。延年,我和破奴可就指望着你了。哪天你封了侯,我们也能跟着沾光。”
赵延年听出了一些酸味。
果然是既怕兄弟苦,又怕兄弟开路虎。
本来桀龙没能封侯,仆朋对他还很同情。现在桀龙封了侯,仆朋又羡慕妒嫉恨了。
桀龙能封侯,不是因为他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他在匈奴时就是相国。仆朋在匈奴时最大的官也就是百夫长,这辈子也别指望封侯。就算仆朋为人厚道,也难免感慨命运不公。
人和人,生而不平等。
“你好好练武,也能封侯。”赵延年安慰道。
“凭武艺封侯,要看你和破奴。”仆朋放下酒杯,叹了一口气。“我老了,指望不上,也许雷电可以。”他转身看着正狼吞虎咽的雷电,摸摸雷电的头。“这小子跟你练了一年多,进步喜人,将来能成一员猛将。”
王君曼打断了仆朋,招呼道:“行了,行了,吃饭。吃完饭,还要商量明天请客的事。”
吃完饭,王君曼将赵延年请到后堂。
仆朋喝多了,坐都坐不稳,更别提其他的了。王君曼无奈,只得让人先将仆朋扶回卧室,安顿他休息。
忙完这一切,王君曼回到堂上,与赵延年闲聊。
“阿弟,宫里怎么样?见到天子了吗?”
“见到了。”赵延年将见天子的经过说了一遍,他也想听听王君曼的意见。
最后,他又特别提了一下去长安令官署备案的事。
王君曼听得很认真,最后点了点头。“你刚刚入宫,很多规矩都不懂,谨慎些是对的。石建看重你,或许也是因为这一点。他们父子可都是以谨慎出名的人。”
赵延年很赞同王君曼的观点,他也是这么认为的,否则想不出石建主动帮忙的理由。
“宫里人多眼杂,又有不少年青俊秀,轻狂在所难免。可是天家多变,恩不可恃,还是稳重一点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赵延年点头答应。“阿嫂,我记住了。”
王君曼叹了一口气。“你性子稳重,我不担心。倒是仆朋和雷电两个,着实让人不放心。我是妇人,不能多说。你有空说说他们,他们听你的。”
赵延年看看王君曼,有些奇怪。
雷电不肯接受她,他是知道的,怎么仆朋也有问题?
他一直以为仆朋很信任王君曼,甚至超过当年信任林鹿。
毕竟王君曼给他带来的好处要远远超过林鹿。
“好的,有机会,我找他聊聊。”
“对了,还有件事,你要有所准备。”
“什么事?”
“淮南王的女儿刘陵来找过你,送了一份厚礼。我不敢拒绝,说了明天你休沐,她可能会再来。”
赵延年心里一紧,有点头皮发麻。
淮南王父女可都是祸害,惹不起,又不能避而不见,这可怎么办?
“阿嫂,我不想和淮南王,不,我不想和任何诸侯王有往来。”
“我知道,但是她找上门来了,也不能不见吧?”
“不能见。”赵延年想了想。“我明天就不在家待着了。你就说我有急事,回宫里去了。她如果来了,你就把礼物还给她,就说……”
赵延年斟酌着,却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理由。
对方不是普通人,而是淮南王的代表,直接拒绝似乎不太合适。
但他又不能不拒绝。
淮南就是个坑,前后几个淮南王就没有善终的。
“这个好办,我会处理的。”王君曼看出了赵延年的坚决,立刻给出了解决方法。“按律,内臣不能与诸侯王交通。她现在这么做,本来就是枉法,只是仗着天子对淮南王的宽宏肆意妄为。真要闹到天子耳中,未必是好事,我想她也不会那么固执的。”
“是这样?”赵延年松了一口气。
王君曼笑笑。“怕就怕,她以论道为由,向天子要人。”
赵延年的心又提了起来。“不至于吧?”
“你做好准备,以防万一。”王君曼想了想,又道:“如果能让天子觉得你有用,舍不得送给淮南王,那就最好了。”
赵延年眨眨眼睛,若有所思。
——
说完了正事,回到屋里,赵延年洗漱完毕,上了床,准备静坐。
可是一想到淮南王父女的事,他又不免头疼。
他是知道淮南王结局的,也知道刘陵在长安是什么身份,哪里敢和她有任何关系。
但躲得过初一,还能躲得十五?
终究要想个解决的办法才行。
王君曼的计划看似可行,其实机会并不大。在天子的眼里,他的确有点用,却没到舍不得的地步。
论武艺,大汉从来不缺勇士。
论道术,他的境界又太朴实无华了,完全没有那些方术说的好听诱人。
别的不说,东方朔就比他更有说服力。
可是看看东方朔混成什么样子了?
大汉不像草原,人才济济,多他一个不多,缺他一个不少。他充其量也就是更优秀一些而已,却不是不可或缺的那一个。
在天子眼里,可能就没有人是不可或缺的。
包括卫青、霍去病在内。
头大。早知如此,真不如留在边关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