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
朝堂上如今是议论声一片,群臣间唾沫横飞,神情激动。
议论的核心便是在如今天下一等大事,李熠灭楚。
燕国皇帝坐在龙椅上,面容沉重,起初得知这个消息时,他完全不敢相信,李熠居然敢如此直接了当的大举进军,光明正大的灭楚,甚至刚开始他都觉得这是有人故意释放的假消息。
可随着时间过去,无数的消息已经证明,外界那传闻并非是作假,而是确有其事。
李熠他怎么敢啊,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灭他国,更让人恐惧的便是李熠敢干,还干成了,用极短的时间将楚国这个庞然大物全部吞下。
燕国相比于楚国还不如,如果李熠对燕国出手,他们的下场几何?
所以,如今燕国该如何自处成为满朝上下唯一的议题!
“都给朕安静些!”
听着嘈杂的声音,燕帝大声开口呵斥。
百官赶忙噤声。
大殿安静下来后,燕帝看向下方的太子。
“太子,这件事你怎么看?”
燕国太子拱手出列,眼中神色复杂。
“父皇,依如今所感,儿臣觉得,李熠灭楚可能就是一个开始!其为人的心性天下皆知,好战暴虐,疯狂无道,如果我们不做出应对,那楚国的今日便是我大燕的明日!”
听到他的话,燕帝闭着眼微微点头。
太子说的一点错都没有,古往今来,开疆拓土这都是对于一个皇帝具有巨大吸引力的事情,李熠灭了楚国后,定然会遏制不住他那强烈的征战欲望。
李熠的性格已经在之前的战争中有所体现。
说不怕那是假的。
他是真敢打也是真的能打。
燕国可和齐国接壤,对方如今的大军已经横陈在边关之上。
“太子说的没错啊,如今那齐国李熠的确是无道之君,他一定会再次发动战争,为今之计,只有合纵方可应对!”
燕帝睁开眼看着满殿的群臣,如今李熠气候已成,如果说单一国家的能力,也只有赵国可对齐国造成制衡。
但是现在赵国的情况也让人摸不着头脑啊。
齐国边境横陈大军他能理解,是李熠防范燕国,真国得知其灭楚后偷袭齐国本土,可如今根据探子来报,赵国的边关同样是重兵汇聚。
这种情况,很像是赵国要联合齐国防御。
想到这,燕帝目光看向百官的后方。
“翟建恭,你出使赵国时可亲眼所见那赵沅是赵国皇室之人而非赵鸢推上来的傀儡?”
燕帝的声音落下,人群的后方,一文士中年人走出。
他正是当初代表燕国出使赵国的使臣之长。
“回禀陛下,臣与他国使臣亲眼所见,那赵沅的确是赵国皇室之人,并且与赵鸢不合。”
翟建恭说话的语气间,没有半分的慌乱。
各国的使臣早就已经统一口径,反正他们看到的就是这么回事。
“赵国现在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说是李熠许诺给赵国了什么利益?”
燕帝百思不得其解。
要是按照这么说,那赵国的那个监国是万万不可能让赵鸢如此大举兴兵帮李熠镇场子。
在这事情发酵的数日当中,真国已经派遣使臣前来,作为诸国中最赖的一个存在,如今也是怕了,毕竟真国直面楚国。
真国愿意和燕国形成攻守同盟,共同应对齐国,同时两国联合在一起,派遣大臣去往宁,沅两国,寻求支持。
至于雍国实在是太过于遥远,一来对方的领土是独立在海岛之上,二来就是雍国几乎是被赵国完全囊括,如果齐国想要动手,必须得先打下赵国。
天下皆惊,诸国恐惧,但是雍国却是淡定的一批。
他的地理位置已经让他拥有了绝对的安全感。
李熠想要染指雍国就必须将赵国打下。
所以燕国也没有将其算在内,现如今就等着宁沅两国回复,只要四国能够联合在一起,那么应对李熠这件事就变得简单了起来。
“父皇,儿臣愿意乔装潜入赵国,去见见那监国赵沅!”
太子的话音刚落。
后方群臣便是纷纷开口。
“万万不可!殿下乃储君!储君国本也,不可妄动…”
“赵大人说的极是!赵鸢与李熠媾和,若是走漏消息,那将四面楚歌!”
“老臣愿意去赵国走一遭!”
“臣也愿去!”
众人开口的时候,翟建恭悄然退后。
去赵国?
谁去谁死!那赵沅是谁,翟建恭基本心中明白!
如果真的去了,那下场……
“父皇,诸位大人,此事非孤不得功成,如今齐国势大,赵国的选择尤为重要。
儿臣去一来能够彰显我燕国合作的诚意。
二来,儿臣也能亲眼所见赵国如今究竟是何种格局!
父皇,如今我燕国已经到了险境,儿臣身为燕国太子,理应为国为君分忧!
请父皇批准!”
太子说完躬身跪倒在地。
这一番话令大殿群臣哑口无言,事情也的确是如他所说!
这种合作必定是要地位对等!
哪怕是联合其他三国也是如此,使臣初步定论后,四国国君必定会见面!
国家联盟非同小可,国君不出面,那叫什么联盟?
换做赵国同样如是!
燕帝看着跪倒在自己眼前的这个儿子,满眼皆是欣慰之色。
身为太子能有这份担当自然是极好的。
“既然太子有这份魄力,朕便答应你!”
眼前这种危机,千年难遇。
太子只要经历过这些事后,必定是贤明之君。
燕国交在他的手中,自己也能更放心。
“多谢父皇!”
太子三叩首后起身!
群臣心中对于这位未来的国君认可度飙升!
“陛下,太子殿下,要不再三思?赵国如今危险四伏……”
翟建恭出列话没说完,便迎来燕帝和太子的双重凝视。
后者当即闭嘴!
良言难劝该死鬼,反正他是劝了,对方不听!
既然如此,那就别怪自己了。
等太子动身,他将燕国的情报和地图还有所有军方部署全部记录下来,便离开燕国。
无论如何,这次太子去都回不来了。
他待在这危险太大。
还不如去往赵国将这些东西往上一交,和家人相伴!
从此远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