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爷的手在药材间不停翻拣,动作娴熟又急切,一边挑挑拣拣,一边嘴里还念念有词,一点都不客气。
“这个你炮制的火候不到位,颜色浅了些,药效怕是会受影响,我还得再重新炮制一番。”他拿起一块鹿骨,眉头微皱,满脸嫌弃地说道。
紧接着,又拎起一包鹿筋,抖了抖,“瞧瞧这打理的,粗细不均,杂质也没去干净,回去还得细细加工。”
听着师爷这一连串的数落,我心里那股烦躁劲儿噌噌往上冒,眉头不自觉拧成了个疙瘩。
我无奈地看着他,叹了口气,解释道:“师爷,就这一晚上的时间,我只能简单处理一下,保证药材不坏就行。”
“您也知道,时间太赶了,实在没办法做到精细。等之后时间宽裕了,咱们再慢慢精心炮制,行不?”
师爷正全神贯注地挑选着他认为合格的药材,头也没抬,随意应了句:“对对,都拿回来就好。这些可都是难得的好药材,可不能浪费了。”
说罢,又沉浸在他的“挑拣大业”中,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看着师爷那副执着的模样,我心中的烦躁消散,只剩下满满的无奈与理解,在他心里,对药材的高标准早已根深蒂固,容不得半点马虎。
我和师爷在药铺里忙碌了许久,将拿回来的药材逐一收拾妥当。我们仔细地筛选、晾晒、分类,直至夕阳西下,才把最后一批药材放进药房。
这时,小高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药房,笑着对我们说:“饭都做好啦,快到厅里吃饭吧!” 我和师爷忙完手上的活儿,洗净手,随着小高来到厅里。
一进厅,饭菜的香气便扑鼻而来。餐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肴,红烧鱼色泽红亮,香气诱人。
在青花瓷盘里,几棵青菜舒展着身姿,叶片绿得仿佛能滴出水来,清炒后仍保留着那份鲜嫩与清爽。旁边搭配着肥瘦相间的肉片,每一片薄厚均匀,色泽诱人,油光在肉片上闪烁,让人垂涎。
餐桌上还摆放着两份小巧精致的咸菜,一碟是爽脆的萝卜干,被切成均匀的细条,腌制得恰到好处,散发着独特的咸香。
另一碟是色泽鲜亮的酱黄瓜,黄瓜的清香与酱料的醇厚完美融合,点缀着星星点点的芝麻,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正中间那一碗长寿面。
今天是爷爷的生辰,那碗长寿面装在一个大大的青花瓷碗里,细长的面条根根分明,上面还卧着一颗金黄的荷包蛋,几缕嫩绿的葱花点缀其间,让人看了就心生欢喜。
我们的小碗都整齐地摆在面前,还空着,谁也没有先动筷子。爷爷满脸笑意,缓缓站起身来,他端起那碗长寿面,拿起筷子,轻轻挑起一根根长长的面条,小心翼翼地放进我们每个人的碗里。
他一边挑,一边念叨着:“都多吃点,都多吃点。” 这是我们当地的风俗,叫做 “挑寿”。
按照老一辈的说法,超过五十岁的老人在过生日时,把寿面高高挑起分给子孙,便能将自己的福气传递下去,让子孙后代福寿绵长。
这时,晓晓小心翼翼地端着最后一碗汤,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来。只见汤色如牛奶般纯净洁白,在碗中轻轻晃动,散发着诱人的热气。
汤里,鲜嫩的菌菇慵懒地舒展着身姿,像是在汤里惬意地安了家;几条小鱼在汤中若隐若现,它们是晓晓和小伙伴们特意去后边的池塘抓来的,每一条都新鲜肥嫩,为这碗汤增添了十足的鲜味。
还有几颗枸杞,宛如红宝石般点缀其中,若隐若现,为这碗汤添了几分灵动与养生的韵味。
晓晓将汤稳稳地放到桌上,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眼睛亮晶晶的,开心地说道:“太爷爷,这是我们几个特意去后边的池塘抓的小鱼,费了好大劲儿呢!您快尝尝,鲜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