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饭桌上的气氛逐渐热闹起来。
朱棣连喝了几大杯,脸上微醺,他指着内堂的箱子,激动的说道:
“陈兄弟,这才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单是京师一地就有数万白银进账,这样的赚钱速度,我也算开眼了!”
说到这,朱棣又摆了摆手,大笑着说道:
“不对,这已经不能说是赚钱,感觉用抢钱来形容会更合适一些。”
陈羽用筷子夹了一块肉放入嘴中,咀嚼后笑道:
“老朱,说抢钱也错了,你看看那些每日费劲心力蹲守在山间小道的山贼,哪怕让他们抢上一年,恐怕也远远赶不上我们这赚一个月来的利润。”
“而且人家风险可大的很,我们呢?坐等收钱!唯一需要耗费的,就是赚了钱之后需要绞尽脑汁的思考该如何花。”
“啪、啪、啪~~~”
朱棣听后放下手中的筷子,高兴的鼓起掌来。
“说得对,咱们这门生意,说白了就是在家中放置了一台印钞机……”
“而且这样的印钞不会造成大明通货膨胀,说白了接下来什么都不用考虑,只需每天绞尽脑汁想该如何花钱。”
朱棣与陈羽二人如此兴奋是有原因的,实在是这一趟赚的太多了。
没有喝酒之前,还可以将这些喜悦放在心中。
可一但喝酒所有心思都敞开了,那就是怎么高兴怎么说。
有一句话叫做:
酒后吐真言!
就是如此。
喝酒之后人所展现出来的状态,才是这个人目前最真实的状态。
而二人目前的内心,就是畅快。
无比的畅快!
就拿陈羽这一次分红来说,一万两白银意味着什么?
现在的市面上,一两银子可以兑换七八石大米。明朝一石为一百二十斤。也就是说,一两银子能买到近千余斤大米。而一个普通家庭每月大米的消耗量,也堪堪三十斤左右。
若换算成后世的价格,以普通大米每斤三元计算,当时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三千元左右。也就是说,放在后世这一趟陈羽就收获了三千万钞票!
这也是为何朱棣最开始来陈羽小酒馆每次给数两银子的时候,陈羽都会特别的热情与耐心。
甚至面对老朱的任何要求,比如闲谈,他都会满足的最根本原因所在。
老朱出手实在是太大方了!
老朱的一顿饭钱,相当于陈羽酒馆一个月的开支。
更何况后期小酒馆人流量持续惨淡,还在以老朱的饭钱来维持不仅完全足够,还有盈余。
但是现在陈羽算是彻底脱离了外界的所有援助,依旧可以过的很好。
毕竟目前手中有着一笔极其恐怖的财富,一万两白银。
朱棣今日开心,自然在喝酒方面不再顾忌,只见他猛地又喝了一大杯,突然想到了什么,开口道:
“陈兄弟,还记得当初你最开始给我说精盐生意时,我意识到这东西可以赚钱,如今经过一番市场检验,这才发现我还是低估了那些富人对精盐的喜爱。”
“按照这样的赚钱速度,恐怕要不了多久,你我兄弟二人很有可能成为大明的新一届首富!”
“到那时赚取的白银,你这小酒馆的内堂都塞不下!”
一个月一万两只是陈羽的分红,而朱棣的分红远远不止这些。
按照分红比例,朱棣一个月的分红将近八万两左右。
朱棣琢磨按照这个速度,一年的话光是京师之地就有一百万两利润。
而加上全国,虽富庶程度远不及京师。
而且外省还有许多产业链比如运输、管理等人员消耗,但再怎么说加起来也可以贡献出三百万两。
合计四百万两!
这是什么概念?
大明国库一年的税收才一千万多两。
自己以后真可以成为一个财富自由的皇帝!
想到这,朱棣不由自主的陷入到美好的幻想之中,嘿嘿嘿笑了起来。
遥想之前过的都是苦日子。
如今发达了,离开京师之前,回宫后就命人联系当地珠宝商,为后宫嫔妃一人购买一套珠宝首饰。
至于徐皇后……
单独盖一间阁楼!
…………
陈羽听着老朱的一番言论并没有附和,而是轻轻的摇了摇头,说道:
“老朱,咱们目前喝开了,在酒兴上想什么说什么,也没考虑现实因素。但我可以告诉你,接下来精盐生意的发展很有可能会超出你的预期,你可要提前有一个心理准备!”
陈羽的一盆凉水泼过来,朱棣的幻想当即破灭,他呼出一口浊气,心跳的速度也不由自主加快了些许。
听着陈羽的口气,精盐生意莫非有什么大的纰漏没有注意到。
所以将导致接下来产生什么变故?
这样的话……
自己的财富自由梦,岂不是破灭了?!
“陈兄弟,精盐生意发展到后期会出现什么样的变故,你提前说就行,我虽明日就要离开了,但可让我家老三早早做些应付准备。”
朱高燧在一旁只是沉默的吃饭,并没有插花。
毕竟听着这些收入,他有些眼红。
但插手朱棣的生意,他还不敢。
可如今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赚钱的时候想不到到自己,出现变故需要有人兜底了,才想起自己。
“……”
陈羽看老朱有些紧张,笑着挥了挥手说道:
“变故倒没什么,就是提前给你说一下,让你有一个准备。你想啊,咱们一个月的时间能赚这么多钱是为什么?”
陈羽抿了一口小酒,旋即继续说道:
“还不是因为之前市场上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细盐,所以此盐一出,必将会引起大部分人争先抢购,想要尝一尝。”
“再加上我们的精盐生意处于起步阶段,库存有限,而面对这样的情况,一些精明的商贾定然也能意识到其中的暴利,会采用资金大肆购买,然后囤积起来赚取差价。”
“毕竟当初赈灾一事没有出来之前,精盐生意也只在京师之地贩卖,所以看似这一个月赚取了一万两,其实很有可能在这些中间商的推波助澜下,也间接的涵盖了大明其他州县富贵人家购买。”
“等到以后精盐生意彻底从大明铺展开来,那时赚取的利润,定然不会再像如今这次这么多,我这样说就是想让你提前有一个心里准备,不至于到时候落差太大……”
陈羽说到这里,朱棣已经听明白了。
低买高卖是商贾的常用手段。
如此好的精盐,自己可以用其赚取数倍的利润。
那些商贾同样可以通过精盐没有推广全国之前,从京师之地购买,再到远处贩卖。
一次差价,很有可能比自己赚的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