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林站在太和殿的落地窗前,望着远处cbd区林立的高楼。那些玻璃幕墙在晨光中折射出璀璨的光芒,与脚下这座历经六百年的紫禁城形成鲜明对比。
他抬手看了看腕表,八点十五分。这是太祖皇帝留下的规矩,朝会必须在辰时开始,即便到了现代,这个传统依然保留着。只是原本的早朝改成了内阁工作会议,地点也从乾清宫移到了这座经过现代化改造的太和殿。
\"陛下,各位大人已经到了。\"秘书轻声提醒。
朱允林转过身,理了理西装领带。这身阿玛尼定制西装是上个月意大利大使送的礼物,据说价值不菲。他原本想穿龙袍,但礼部尚书说那样显得不够现代化,不利于展现朝廷与时俱进的形象。
太和殿内,巨大的全息投影已经开启,蓝色的光幕在空中流转。十二位内阁成员分坐两侧,每人面前都摆着最新款的华为平板电脑。朱允林走到主位前,却没有立即坐下。
\"诸位爱卿,\"他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今日议题想必大家都清楚了。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速放缓至5.2%,这是近十年来最低水平。户部报上来的数据显示,地方财政收入普遍下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
他停顿了一下,注意到户部尚书李时中的眉头微微皱起。这位老臣一向以谨慎着称,每次开会都要准备厚厚的资料。
\"陛下,\"工部尚书王守仁率先开口,\"臣以为,当前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交通网络,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臣建议立即启动'西部大开发2.0'计划,重点建设高铁网络和5G基站。\"
全息投影适时切换成西部地形图,红色的交通线路在立体地图上蜿蜒延伸。
\"王尚书此言差矣。\"李时中立刻反驳,\"户部刚刚完成财政压力测试,如果现在启动如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赤字将突破警戒线。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减税降费,激发市场活力。\"
朱允林注意到,李时中说这话时,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平板电脑的边缘。这是这位老臣紧张时的习惯性动作。
\"减税降费?\"王守仁冷笑一声,\"李尚书,去年减税规模已经达到2万亿,可企业投资意愿依然低迷。依我看,现在需要的是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用基建拉动经济增长。\"
会议室内火药味渐浓。朱允林轻轻叩了叩桌面,正要说话,突然注意到兵部尚书徐达的神色有些异常。这位开国元勋的后代向来沉稳,此刻却频频看向门口,似乎在等待什么。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一名侍卫快步走到朱允林身边,低声说了几句。朱允林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
\"诸位,\"他站起身,\"刚接到紧急报告,南方三省遭遇特大暴雨,多个城市内涝严重,已经有数十万人受灾。\"
全息投影立刻切换到灾区画面,只见街道已成河道,车辆漂浮在水中,民众站在屋顶等待救援。
\"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朱允林快速下令,\"王尚书,你负责协调工程部队参与抢险;李尚书,马上调拨救灾资金;徐尚书,调派附近驻军协助转移群众。\"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原定议题暂时搁置,现在首要任务是救灾。另外,我要求彻查各地防洪设施建设情况,特别是去年拨付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话音未落,李时中的脸色突然变得苍白。朱允林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细节,心中警铃大作。去年南方三省确实申请过一笔高达200亿的防洪专项资金,当时李时中极力主张尽快拨付。
\"陛下,\"李时中站起身,声音有些发颤,\"关于那笔资金...\"
朱允林抬手制止了他:\"现在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救灾要紧,其他事情容后再说。\"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只有全息投影中不断切换的灾区画面。朱允林注意到,王守仁和徐达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会议结束后,朱允林没有立即离开太和殿。他站在全息投影前,凝视着灾区实时传回的画面。暴雨仍在持续,水位不断上涨,救援工作举步维艰。
\"陛下,\"秘书轻声提醒,\"您该用早膳了。\"
朱允林摆摆手:\"让御膳房准备些简单的,送到御书房来。\"他转身走向侧门,突然又停下脚步,\"对了,让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来见我。\"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朱允林坐在红木书案后,面前摆着一碗清粥和几样小菜。他食不知味地搅动着粥,思绪却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的灾区。
\"陛下,纪纲求见。\"
\"宣。\"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快步走进来,单膝跪地:\"臣叩见陛下。\"
\"起来吧。\"朱允林放下勺子,\"朕要你立即派人前往南方三省,暗中调查去年那笔防洪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记住,要秘密进行,不要打草惊蛇。\"
\"臣明白。\"纪纲点头,\"另外,臣还有一事禀报。\"
\"说。\"
\"近日发现王守仁尚书与徐达尚书往来密切,他们似乎在暗中策划什么。\"纪纲压低声音,\"臣怀疑,这次暴雨可能并非天灾...\"
朱允林瞳孔微缩:\"继续说。\"
\"臣查到,王尚书的一个远房表亲在南方经营一家建筑公司,去年承接了多个防洪工程。而徐尚书的侄子,正是负责工程验收的官员。\"
朱允林站起身,走到窗前。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玻璃上,仿佛敲击在他的心头。他想起刚才会议上王守仁极力主张启动\"西部大开发2.0\"计划,现在想来,恐怕另有深意。
\"继续监视,但不要轻举妄动。\"朱允林沉声道,\"另外,派人保护李时中尚书。朕总觉得,他可能知道些什么。\"
\"遵旨。\"
纪纲退下后,朱允林打开书案上的笔记本电脑,调出去年的财政预算报表。200亿防洪专项资金,确实是一笔巨款。如果这笔钱被挪用,那么南方三省的防洪设施就形同虚设,难怪这次暴雨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他正沉思间,秘书匆匆进来:\"陛下,李尚书求见。\"
\"宣。\"
李时中走进来,脸色苍白,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他一进门就跪倒在地:\"陛下,臣有罪!\"
朱允林心中一沉:\"爱卿何出此言?\"
\"去年那笔防洪专项资金...臣...臣...\"李时中声音颤抖,\"臣当时受到威胁,不得不签字放款...\"
\"谁威胁你?\"朱允林厉声问道。
李时中正欲开口回应,却在刹那间身躯猛地一震,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击中一般,直直地向后倾倒而去。朱允林见状,心中大惊失色,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想要扶住李时中那摇摇欲坠的身体。然而,一切都已太晚,李时中如同一棵被伐倒的大树般轰然倒地。
朱允林赶忙蹲下身来,仔细查看着李时中的状况。只见其口角处缓缓流淌出一缕黑色的鲜血,那浓稠而诡异的颜色,昭示着他显然是遭人下毒谋害。
“来人啊!速传御医前来!”朱允林心急如焚地大声呼喊着,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不休。与此同时,他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一个细节——李时中的右手紧紧握着一张纸条。朱允林毫不犹豫地伸手掰扯李时中的手指,费了好大一番力气才将那张纸条从其紧握的手中抽离出来。
纸条上的字迹潦草不堪,似乎是在匆忙之中写下的。朱允林定睛一看,只见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几个字:“小心王……”后面的内容因为墨迹晕染而难以辨认。还没等朱允林细想其中深意,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原来是御医匆匆赶至。
可惜的是,尽管御医们竭尽全力施救,但终究还是回天乏术。李时中的生命之火已然熄灭,他的双眼紧闭,面容苍白如纸,再无一丝生气。朱允林紧咬嘴唇,双拳不自觉地握紧,尖锐的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之中,带来丝丝刺痛。但此刻肉体上的疼痛远远不及内心的愤怒与震惊。
他深知,眼前发生的这一幕绝非单纯的贪腐案件那么简单,背后定然隐藏着一场精心谋划、环环相扣的巨大阴谋。
“立刻封锁消息,不得走漏半点风声。”朱允林面色阴沉地转头对身旁的秘书吩咐道,“对外就宣称李尚书突发心梗,不治身亡。此外,马上派人去召见东厂提督汪直,我要当面问个清楚!”
等待汪直的时候,朱允林打开了一个加密文件夹。这是太祖皇帝留下的秘密档案,记录了历代锦衣卫和东厂的暗线名单。他输入密码,调出了王守仁和徐达的资料。
根据相关资料表明,王守仁的那位表亲所经营的建筑公司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它实则隶属于一个规模极为庞大且错综复杂的利益集团。该集团的触角不仅伸向了建筑领域,而且牢牢掌控着众多矿产资源以及能源企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徐达的侄子竟然也是这个利益集团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这一发现令朱允林倍感震惊,然而事情远不止如此。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惊人的内幕逐渐浮出水面——原来,在这个看似强大的利益集团背后,隐隐约约浮现出外国势力的身影。这些国外力量究竟扮演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角色?他们与国内的这个利益集团又存在着何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呢?一切都还是个谜团。
就在朱允林为此事陷入沉思之时,门外忽然传来侍从的禀报声:“陛下,汪直求见。”听到此消息,朱允林眉头微微一皱,但很快恢复平静道:“宣。”他倒要看看,此时前来觐见的汪直会带来什么样的消息或者建议。
东厂提督汪直快步走进来,他身材瘦削,眼神锐利如鹰。\"陛下,臣已经查到一些线索。\"他单膝跪地,\"王守仁和徐达确实在策划一场政变。他们计划利用这次灾情引发的民怨,逼迫陛下退位。\"
朱允林冷笑一声:\"好大的胆子。继续说。\"
“他们竟然妄图在三天后的朝会上发难!”朱允林面色凝重地坐在龙椅之上,双手紧紧握拳,“届时将会有众多大臣联名对朕进行弹劾。更可恶的是,他们居然在南方三省暗自培育了数量庞大的私兵,并计划让这些私兵向北挺进,与朝中的动作相互配合。”
听到这里,朱允林的眉头瞬间皱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他猛地站起身来,瞪大双眼盯着面前的汪直,急切地问道:“私兵?究竟有多少人?”
汪直不敢怠慢,连忙拱手回答道:“回陛下,据目前所掌握的情报来看,这批私兵的人数初步估计约在五万人上下。不过,他们十分狡猾,将这五万余人分散藏匿于各地,并且是以‘保安公司’这样看似合法的名义存在着。”说罢,汪直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朱允林的神色变化。
朱允林听闻此言,心中不由得一沉。五万私兵可不是小数目,如果真让他们得逞,后果不堪设想。紧接着,汪直又继续禀报:“除此之外,微臣还得到消息称,他们甚至不惜花费重金收买了一部分禁军将领。”
朱允林再也无法保持镇定,他快步走到窗前。此时外面的雨虽然已经停歇,但天空依旧被乌云笼罩得严严实实,一片阴沉压抑之象。望着窗外的景象,朱允林深知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风暴正朝着自己和整个国家席卷而来。
沉默片刻之后,朱允林转过身来,目光坚定而凌厉地看向殿内众人,然后高声下达命令:“传朕旨意,立刻秘密拘捕王守仁和徐达二人。此外,迅速调集那些绝对忠诚于朕的军队,务必全面掌控住京城的各个关键要害部门。还有,马上派遣人手去妥善保护好所有内阁大臣及其家眷的安全。”
“臣等谨遵圣谕!”汪直应声领旨后,便匆匆忙忙地离开了宫殿,开始着手执行皇帝交代下来的各项任务。
朱允林坐回书案前,打开了一个特殊的通讯频道。这是太祖皇帝留下的最后一道保险——一支完全独立于朝廷体系之外的特殊部队,代号\"龙卫\"。
\"龙一,\"他对通讯器说,\"启动应急预案,准备接管京城防务。\"
\"遵命,陛下。\"通讯器那头传来一个沉稳的声音,\"龙卫已经就位。\"
做完这些,朱允林长出一口气。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这场斗争不仅关乎他的皇位,更关乎大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