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败家子啃老,就怕有钱的带孝子创业。
有信心给孩子们留下偌大的基业,却没信心保证这些产业能够一直传下去。
真的出现败家子,就把房子落到他们名下。
单是吃瓦片,足够让他们衣食无忧一辈子。
吃过了中午饭,赵大爷下午有两个病人要去复诊,王大鹏第一次来省城,打算出去溜达溜达,陆远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三人在饭店门口分别,王大鹏一个人逛街,陆远开车将赵大爷送到一座单位大院。
随后,陆远调转方向前往肉联厂。
“陆远同志,你可是稀客,今天过来是不是准备还我们厂的欠款?”
肉联厂厂长办公室,忙着处理工作的厂长王军冷不丁看到陆远敲门进来。
起身将陆远请到椅子坐下,递上一杯茶水,半开玩笑地询问陆远前往省城是不是为了养猪场的事情。
在省农科院的担保下,肉联厂以赊账的方式定期向陆家庄提供猪骨。
几个月算下来,结算价格已经超过了两千。
陆远笑道:“我一来王哥就和我开玩笑,好像我们村是欠债不还的老赖似的,放心好了,一分都不会少肉联厂的,我这次过来,一来是看看王大哥,二来,是有件事情想要请帮大哥帮忙。”
“什么事情,你说说看。”
王军点燃香烟。
玩笑话终归是玩笑话,陆家庄的养猪场目前已经初具规模。
同时,王军又从其他渠道打听到,陆家庄即将开办一家别出心裁的特殊工厂,专门生产一次性筷子。
这些筷子不在国内销售,专门用来对外出口。
一旦这门生意做起来,陆家庄的集体账目比任何地方都要充裕。
“王哥,肉联厂是商业部门的下属单位之一吧?”
“对呀,咋的,你有啥事儿想和商业部门联络?”
王军随口问道。
“这事我只跟你一个人说,你可千万别给我往外传,最近这两年手头宽了一点,打算在省城买一套房子。”
当即,陆远将在省城买房的事情,改头换面地告诉给王军。
说是随着陆家庄的发展越来越好,陆远免不了要隔三岔五地来省城汇报工作,联系各个部门,有时候要待三五天,也有可能在省城滞留十天半个月。
一直住招待所终归不是个事儿,因此陆远准备在省城买一套房子。
房子已经看好,房主承诺只要陆远一次性付清买房的钱,对方就有办法将陆远变成房子的新任房主。
涉及一两千元的买卖,陆远不敢掉以轻心,过来请王军帮忙打听打听,房主的个人声誉如何。
是否有能力如他所说,将房子顺利过户到陆远名下。
“我的乖乖!小陆,你的胆子也太大了,普通平房也就算了,你小子一口气买下一整套二层小楼,仅是为了以后来省城办事的时候有个落脚点……”
王军整个人都麻了,花一两千块买一栋房子,陆远手里到底有多少钱?
这是一个乡下农民该干的事儿吗?
作为土生土长的省城人,陆远说那套房子,王军没有亲眼瞧见,但是丝毫不影响王军对于这些房子的了解。
本世纪初,大量毛子贵族因为战乱逃离家乡。
其中一部分来到东北在冰城安家落户。
这些逃往夏国的白毛贵族除了带来大量资金,也将他们的衣食住行等习惯,一并带到了冰城。
城内出现了大量异域风情的建筑,陆远说的二层小楼,正是当年毛子流亡贵族们修建的别墅。
随着时代变迁,白毛贵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冰城,去了其他国家生活,留下的房子被有关部门没收,分给普通百姓居住。
一栋二层小楼起码住了七八口人家,多的甚至是十几户。
先不说上面答不答应。
就说住在房子里的住户,将他们请走就是一件大难事。
见王军瞠目结舌盯着自己,陆远心头暗笑,说道:“房主姓董,听说是省里商业部门的三把手,王哥,这个人人品咋样?”
“人品方面还行,至于说有没有能力将房子过户到你名下,我觉得问题不是很大,不过住在里边的那些人,可不好打发啊。”
王军皱着眉头提醒道:“小陆,站在朋友的立场,我劝你还是再想一想,你以后来省城办事,一直住招待所也没啥不好的,没必要非得买个房子。”
“就算你真想买房,也没必要买这么大的房子,树大招风,房大惹眼,万一那些住户不愿意搬走,说不得要给你上眼药,找麻烦。”
肉联厂定期向陆家庄提供猪骨,如果陆远因为这件事情垮台,两千多块欠款很可能也会因此而打水漂。
这年头,欠债不还的事情属实不要太多。
别看上面屡屡宣传全国一盘棋,工农单位不分彼此,越是这样,越容易出现烂账。
一旦出现烂账,你还没办法要。
不管不顾地过去讨债,人家会说你不顾阶级感情,犹如以前的资本家,地主恶霸一样强取豪夺。
态度和蔼的过去要钱,人家又根本不甩你。
总而言之,陆远要是完犊子,肉联厂必将出现一大笔财务亏空。
基于多种多样的原因,王军语重心长地劝陆远三思而行,莫要因为一点点小事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
“王哥,事情没你想得这么严重,买房这件事情我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最后下定决心的。”
“我们村的日子越来越好,欠肉联厂的货款估摸着明年就能全部还上,并且还能给肉联厂提供大量生猪。”
陆远不是听不懂好赖话。
恰恰相反,陆远比任何人都清楚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需要徐徐图之。
七十年代末期买房,确实有风险。
但总体来说风险并不算大,要是再过几年,情况又不一样了。
伴随着今年高考恢复,相关知青政策也会落实下去,掀开了为期三年的知青大返城,从今年开始一直到七九年,成百上千万的知青会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返回到各自所在的城市。
知青得以回家,对知青本人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对另外一群人来说,却又未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