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火车站到市火车站,只有一站的距离,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到了。
顾卫城拿着行李打头阵,黎夏手里也拎了个比较轻的行李,另一只手则是牵着安安,安安牵着疾风。
一家人出了火车站,顾卫城跟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打听了一下乔苒信里说的那家国营饭店的位置,一家人坐了公交车去的。
黎夏也算是坐上七十年代的公交车的,还挺稀奇的。
到了之后,他们在饭店附近找了一家招待所办理了入住,稍微休息了会儿之后,一家人牵着疾风便出门去冰雕公园看冰雕。
还没进冰雕公园,安安就被公园门口的那一个巨大的冰雕给吸引了目光,是两名站在一起的解放军军人,一名军人在吹号角,另一名军人则是扛着长枪。
“哇!好壮观啊!”安安发出了赞叹声,仰视着这座高大又伟岸的冰雕,冰雕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汪汪!”疾风也跟着叫了两声,它也是第一次看到冰雕呢!
黎夏注意到公园的工作人员还能帮忙拍照,牌子上写着一张照片一块钱,价格倒是不便宜。不过七十年代拍照本来就贵,因为胶卷贵。
黎夏想给安安留下美好的回忆,便让工作人员给他们一家人和冰雕拍一张合影。
安安听说可以拍照可高兴了,学着冰雕上拿着号角的军人摆了个吹号角的姿势。黎夏还专门提醒拍照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把疾风也一起拍进去。
照片洗出来要时间,来不及取的话他们还会按照留下来的地址寄过去。
另一边,一个穿着呢子大衣的年轻男人朝这边扫了一眼,他是来这里出差了,本来还想看看冰雕但时间太急了得立马出发了。
然而,在看到军人冰雕下那个站在军人同志身旁的女同志时,他的脸上露出了吃惊的表情。
“凌工,得赶快出发了,再晚点赶不上火车了,明天到了北京还有场大会要开。”车里的人催促他。
“来了。”男人应了一声收回目光,拉开车门上了车。
黎夏并不知道这点小插曲,拍好了照片,一家人继续往里面走,公园里面的冰雕很多,美不胜收。里面还有以《西游记》和《哪吒闹海》为主题的冰雕,一个个都惟妙惟肖。
安安今天可算是大饱眼福了,在冰雕公园里逛了整整三个多小时,来来回回的逛了五六圈,这才回招待所去了。
庆功会是晚饭时间,时间差不多了之后,黎夏便准备去国营饭店了,邀请函上面写着包厢号,她直接去就行。
本想带着家属一起去的,顾卫城却说他带着安安单独吃点就行。
“你平时去哪儿都带着安安,今天好不容易参加回报社的庆功会,你们在场的都是编辑和作家,估计有不少业内话题想要探讨,我来带安安在一楼吃饭,你在上面吃的尽兴聊得尽兴。”
黎夏听到这话,哪里会开口拒绝?
这就是好男人的觉悟,她应该鼓励!
“那行,那安安乖乖跟着爸爸吃饭,要是你们先吃好了就回招待所等我,我不会太晚回来的。”黎夏笑着说道。
安安用力点头,顾卫城开口提醒:“还有一件事……”
“我知道,不能喝酒是不是?我记着呢。”黎夏接过话头说道,就算顾卫城不提醒她,她也不敢喝酒,脸丢一次就够了,再丢就不礼貌了。
“那行,去吧。”别的顾卫城就没什么好不放心的了。
黎夏上了楼,看着手中邀请函上的包厢号,走到了888包厢门口,发现站着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女同志。
那名女同志的眼神跟黎夏的对上,两人似乎都猜出了对方的身份。
“夏夏?”
“乔编辑?”
“对对对,我是乔苒!夏夏你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年轻还要好看!”乔苒拉着黎夏的手,激动地说道,“走走,我带你进去。”
两人经过这几个月的书信往来已经很熟了,却是第一次见面,就跟后来流行的网友见面差不多的感觉。
“各位,你们一直想要一睹庐山真面目的‘轻舟’来了,大家掌声欢迎!”
包厢里已经来了不少的人,大多都是报社的编辑,《招娣》让他们《新晚报》销量大涨,大家也很好奇黎夏究竟长什么样。有几个编辑私底下还用报社发的米和油打了赌,看谁猜测的黎夏的年龄最接近她本人。
“我猜她得有四十多岁了,她的文笔很老辣,看着不像是新人写的,我听说她之前还在军事报上发表过文章,你们自己想想看,能在军事报发表文章的人,哪一个不是上年纪有阅历的?”
“那也不好说,我发觉她的文风还是挺诙谐的,招娣虽然出生在那样的家庭里,但她的心态却很不错,时常能苦中作乐,我倒觉得她的年纪不会太大,可能不超过三十岁。”
“……”
这会儿看到黎夏,大家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气。
好年轻好漂亮,跟她们想象当中的完全不一样!
黎夏一来,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落在了她的身上,其中有一个男同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这人就是《我的知青岁月》的作者陈涛。
自从他写的《我的知青岁月》在《新晚报》连载以后,他不但获得了丰厚的稿费,还因此被推荐去了工农兵大学,顶着‘大作家’的名号,在大学里都很受同学老师的优待。
习惯了被人吹捧,看到黎夏这么受欢迎,觉得自己被抢了风头,心中很不舒服。
忍不住嘀咕道:“女同志就是女同志,也就只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把招娣塑造的那么惨,不就是为了博读者的同情吗?之所以能成为销量第一,也不过是消费大家的同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