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想了想,“娘,您放心,有我和大哥哥在,绝对不会不管宝玉的。
我也要同祖母说说,别那样惯着他,这孩子若是好生管教,早早开蒙,不见得不如大哥哥。”
王氏只听进去了元春第一句话,说她不会不管宝玉的,这也正是她想要的答案了。
她笑道:“我就知道你是娘的好女儿,是宝玉的好姐姐。
虽然进宫不能带太多的东西,但是你想要什么就和娘说,就算娘没有,也能找老太太给你要来。”
元春摇摇头,“这几天都备的差不多了,姑姑也给送了许多过来,再想不到还要什么了。”
王氏虽不喜王熙凤,但是听说她给女儿送东西,倒也没再多说什么。
进宫前一天,家里来了一个宫里的嬷嬷教规矩,居然就是在集萃宫里带过她们的楼姑姑。
元春没想到会是楼姑姑来家里教自己,别的不说,前段时间多少是有几分交情的。
这次采选中,属元春的结果最好,所以楼姑姑听说让自己来给元春教规矩的时候也是挺乐意的。
在她们眼里,这些都是宫里未来的主子,万一是个有造化的,现在攀上交情,总归是不亏的。
其实一些宫里的礼仪,早在采选前贾家都请人教过了,楼姑姑来主要是教她如何伺候太子的。
若是一般人家,这些在成婚之前是由母亲教给女儿的。
但是元春这可不是一般的婚嫁,自然也不能和普通人家的成亲同日而语,有些事情还是要宫里的人来指导。
楼姑姑先是给元春看了一本画册,又拿出一套陶瓷做成的摆件给她看。
把元春看得那叫一个脸红心跳,直捂着脸不敢再多看。
楼姑姑只是笑眯眯地等着。
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了,豆蔻年华的少女,面对这种事情哪有不娇羞的呢。
女人不都是打这种时候过来的嘛。
等到元春心情稍稍平复后,楼姑姑拿着画册给她细细讲解。
元春听得又羞又臊,但是还得认真听,毕竟她要去伺候的可不是一般的男人。
等楼姑姑讲得差不多了,喝了盏茶,润了润嗓子,笑着说道:“良娣也不要太过紧张,这女人的第一次都是不怎么舒服的,熬过去就好了。
您是个有福气的,只要把太子伺候的高兴了,将来多少好日子等着呢。”
元春红着脸,点点头,“多谢姑姑教导。”
楼姑姑笑道:“能来给良娣说这些,也是我的福分。
现在想起来良娣进宫的当天就偶遇了太子,不得不说是您二人之间的缘分啊。”
她这一说,元春也想起来进宫时的偶遇,难道真如楼姑姑所说,自己和太子有缘分吗?
这样一想,元春好像也没有那么紧张了。
她看出了楼姑姑的善意,忍不住问道:“姑姑能给我讲讲太子和太子妃是怎样的人吗?”
楼姑姑想了想,既然自己决定要结元春这个善缘,给她说一些却也无妨。
“太子呀,是最最仁善的一个人。
以前的孔皇后就是如此,宫中老人儿没有不念着她的好的。
只可惜啊,去的太早,走的时候太子才六岁,也是个可怜孩子。
虽说后来的张皇后待他也很好,但是怎么说都不是亲妈嘛。”
说到这里时,元春的脸上也浮现出几分怜悯之色,六岁的孩子,不过比宝玉大一点,就没了母亲,着实是可怜。
只听楼姑姑又说道:“太子妃是内阁大学士罗大人家的嫡长女。
也是孔皇后活着的时候就看上的儿媳妇,所以只等着太子十八岁,太子妃十六岁的时候两人就成了婚。”
元春忍不住插话道:“太子妃四岁的时候就被孔皇后看中了?”
她心内想着,这是要有多优秀啊,才能在那么小的时候就被皇后挑中当儿媳妇呢。
不过她转念一想,姑姑家的黛玉虽然才三岁,却也冰雪聪明,可爱伶俐,如果说自己有个儿子,也是愿意要她这样的当儿媳妇的。
楼姑姑笑道:“良娣有所不知,虽说太子妃确实从小也显示出了过人的天赋,不过能让孔皇后选中她当儿媳妇,主要也是因为她的祖母是孔皇后的姑姑。”
原来还有这层关系啊。
“这么说来,太子和太子妃岂不是也算表兄妹?”元春脱口而出。
“算是吧,很小的时候两人还以表兄妹相称过,不过大了以后就不这么叫了。”楼姑姑说道。
元春了然,那这两人的情谊肯定非同一般。
“他二人感情肯定非常好吧?”
楼姑姑笑着点点头,“也算是两小无猜,感情自然是不一样的。”
元春又问道:“那太子妃好相处吗?”
楼姑姑笑了,元春会这么问太正常了,虽说是去给太子当女人,但是在这后宅里,和主母搞好关系才更重要。
而太子妃就是东宫的主母啊。
元春能想到问这个,可见也是个明白人。
楼姑姑想了想措辞,“太子妃是个聪明人。”
这话说得,元春觉得好像是回答了,又好像是没回答。
看她眼神里有些迷茫,楼姑姑笑道:“良娣也无需多想,待您进了宫,自己慢慢就了解了。”
元春知道有些事情也不能多问,于是笑着向楼姑姑道谢。
楼姑姑临走之前,又和元春说道:“我既和良娣有缘分,那不妨再多说两句。
东宫除了有太子妃,还有一位江侧妃,是理国公府上的小姐。
良娣对她多留点心就是了。”
一句话说的元春心中不免有些忐忑,这位江侧妃不知道是怎样一个人,居然能让楼姑姑同她说出这样的话来。
不过她对楼姑姑的提醒还是很感激的,不仅连声道谢,还让抱琴送上了一个沉甸甸的荷包。
又过了两天,宫中来了一队人马,带着元春进宫了。
不管元春对王氏有再多的抱怨,她终归是她的亲娘,到了离别这一刻,元春还是扑在王氏怀里哭得不能自已。
此时此刻,王氏才真正意识到女儿这一走就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到了,也是哭得涕泪横流。
在一旁送行的李纨也止不住地拿着帕子抹眼泪,宝玉更是抱着元春的大腿哭喊着让她不要走。
最后还是方氏觉得这样不行,哭一阵子是母女情深,哭久了可让宫里来的人怎么看,是不想进宫吗?
所以最后还是她忍着伤心,把元春和王氏分开,把人送上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