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肇东市南直路,陶瓷大厦后面的锅炉房里,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烁着几个人影。
地上的一具尸体,正被一点点的肢解,然后扔进了燃烧的锅炉里。
三个小时后,锅炉中仅剩的一块头骨,也被人踩成粉末。
本该是恐怖片中才会出现的片段,却在黑龙江省肇东市的一座小城里,8年时间上演了26次。
此人表面身份是人民检察官,另一身份是恐怖的杀人魔王,而此人,正是新世纪初一个让人恐怖的名字——蒋英库。
这个让无数人生活在恐怖中的公务员,黑老大在那个时代可谓是一手遮天。
检察官在我们固有的印象里,一直都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们揭露违法犯罪,保证公平正义,维护社会最后的底线。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检察官的选拔和任用颇为严格,尤其政治素质必须过硬。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组建一支真正有战斗力,为大众办实事的队伍。可蒋英库却是这个群体中的例外,更准确的说,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他原本只是黑龙江双鸭山当地的一名街头混混,打架斗狠,劣迹斑斑,可在诸多的机缘巧合下,他竟然成为了一名检察官。
在这层合法外衣的包裹下,堂而皇之的玩起了现实版的无间道。
白天衣冠楚楚,打扮的像个知识分子,正值青年;一到晚上,他便卸下伪装,做回了小弟们面前的黑道大哥。
他曾经杀害的人里,有向他讨债的债主,有商业竞争对手,还有国家干部执法人员,甚至有他的弟弟、发小、好朋友等等。
从作案的残忍程度来说,江湖上南有杨天勇,北有蒋英库。杨天勇是用大锅烹食,然后喂猪喂狗;而嗜血成性的蒋英库,每次杀人必分尸,而且是自己亲自动手,焚尸灭迹。
直至东窗事发,共有26人死于非命,危害一方前后长达8年,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他俩的共同点是,同为国家公务人员,并且案子中,也牵扯出了冤案和案中案。因为处理手段的问题,也都给警方、群众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蒋英库是经常对身边人下手,可谓是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而他的案子,更是一举成为了当年黑龙江省的打黑第一案,是公安部挂牌督办的大案。
我给他总结了16个字:霸占人妻,结拜局长,无论亲疏,毁尸灭迹。
那么蒋英库究竟是如何走上这条毁灭之路的呢?为什么一个连续杀害超过20人的男人,会成为一名检察官呢?为什么这么多年来,都没有人能发现他呢?他的背后有没有什么靠山呢?
我们先看一下蒋英库的具体情况。
蒋英库,1965年5月21日生人,老家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吉贤县福利屯。本人身高一米七,他是家庄的老三,人送外号三哥。
别看他两条大粗眉毛长得相当哇塞,圆嘟嘟的脸看上去不是很凶对吧,看起来也没啥特点,但是他自己不这么认为。
他认为他人如其名,长得又英俊又酷。这些呢,随着案情的推进,在他泡妞焚尸的时候,都可以了解到。
他的大姐叫蒋英勤,跟本案没什么关系;二哥叫蒋英淳,比他大6岁;小老弟叫蒋英权,比他小8岁。后来这两兄弟,都被他拉下水了。
在当时那个年代,屯子里也都不富裕,而老蒋家又是最穷的之一,祖上往上追好几代也都是这个样,亲戚家也是大差不差的。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了他从小被人看不起,老爷子也是整日的唉声叹气,整天埋怨没有一个可以靠的上的亲戚。
面对周围人的冷嘲热讽,蒋英库也没办法,只能默默的在心里路过一群羊驼。因此幼年的蒋英库,也对家庭深感沮丧。
但是贫穷,没有压垮他的意志,他明白人不会穷一辈子的,只要理想不灭,早晚会出人头地的。至此,他就想着终有一日要去城里发展。
很快机会就降临了。1976年的时候,时年20岁的蒋英库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入到了上山下乡的大潮中,去到了昭东县。
这里也是另一个悍匪姜立明的老家,不过蒋英库当时赶的是插队的尾巴。
三年后来到1979年,相关政策做出了调整,上面开始安排知青返乡,并且承诺只要回去可以给安排工作。
这时候蒋英库牛劲就上来了:“奶奶个哨子的,老子好不容易从穷乡僻壤出来了,我坚决不会回去的!哎,我要凭着自己的双手,在肇东混出个样来!”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其实他对自己的老家没有什么感情。回老家可能一个月也赚不了多少钱,只是肇东这边也不可能养着他吃干饭嘛,对不对?他的想法可以说是有一些冒险的,但是他心一横,一定要当个大款。
不过这小子点很正,就在这关键时候,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他就成了第一批光荣的个体户。
于是1980年的时候,他开始摆摊卖水果。这个行业仅次于开饭店,很多悍匪年轻的时候,除了开饭店就是干这个。
为什么干这个呢?因为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高利润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得起,而且投入相对也小,干起来也没那么累。
他又是最早入行的,只要肯吃苦就行。
不要小瞧这个生意,当时很多万元户都是卖水果起家的,所以几年下来,他小赚一笔。但是随着同行越来越多,逐渐的就开始内卷了,加上冬天水果难以保存,所以这时候,他就开始考虑换个行业试试了。
他辗转来到了南方,在这他发现陶瓷行业利润很高,而且市场需求量呢也不小,未来肯定是个赚钱的行当。
当时像瓷砖、浴盆、马桶这些都是稀罕玩意,可比冻梨利润空间大多了。
说干就干,他立马杀回肇东,租了个门头,装修了一番,就开始捣腾陶瓷。同时把自己老家的几个兄弟,也喊来帮忙,当时有他的小老弟蒋英权,还有叔叔家的兄弟蒋树海和蒋树渊,也算是个家族产业了吧。随后又把老婆孩子接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