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牛家湾小学出来后,他们马不停蹄地赶往了其他几个乡镇的中小学校,教学条件,都差不多。
破败的教学设施,穿着补丁裤子的孩子和衣着寒酸的老师们。
董远方的眉头越皱越紧,心情也愈发沉重。
每一所学校的状况都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在车上,他忍不住转头看向靳修远,声音中带着关切:
“靳秘书长,咱们县的教育怎么会是这样的情况?这些问题为什么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靳修远的神色凝重,无奈地叹了口气:
“董书记,刚才杨局长他们说的都是事情,这些年县里财政有限,资金缺口太大,在教育上的投入确实不到位。”
董远方沉默不语,望着窗外飞逝而过的乡村景色,心思沉重。
中午前,他们赶到明众镇的一所初中,正赶上学生们去学校食堂吃午饭。
“杨局长,今天要麻烦你通知这个初中的校长,请我们吃顿午饭。”
董远方也不想让一行人一直这么压抑,下车后,笑着给教育局长杨雪华说着。
“好的书记,我来安排,看看这个明众镇,有啥干净点儿的饭店”
杨雪华连忙回复道,准备打电话,询问这个学校校长的联系方式。
估计她理解错董远方的意思了,董远方摇摇头,说道:
“去什么饭店,就在这个学校吃,让这个校长借点儿碗筷,学生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
董远方说罢,朝学校大门走去。
这是镇上唯一的初中,相对条件和管理都好一些。
门口还有一个看门的大爷,听说是县里的领导,赶紧给分管的领导打电话。
董远方他们登记一下之后,便走进了校园。
这个学校,操场中间有水泥地的篮球场,两边的跑道也是泥地上铺层细沙。
学生们三三两两,从操场背面的台阶上走下来,拿着碗筷,嬉闹着朝食堂走去。
董远方的目光跟着学生的脚步,看到远处那栋一层的低矮小楼。
定睛一看,原来是学生食堂。
小楼看上去也十分破旧,开了两个窗户,在这空旷的校园里显得格外寒酸。
他快步朝着食堂走去,只见学生们人手碗筷,正秩序井然地排着队。打好饭的孩子,一个个径直走向操场,纷纷蹲坐在地上,自然地围成一圈开始用餐。
董远方来到窗口,两个窗口的师傅正忙得不可开交。
其中一个窗口供应米饭,师傅大声吆喝着 “一斤饭票一份”,
一边手脚麻利地用勺子舀出半碗大米饭,再浇上一勺萝卜白菜。
董远方凑近一瞧,锅里的菜汤清可见底,几乎看不到一丝油星。
另一个窗口卖的是面条,五两饭票就能打一碗,可那面条也是清汤寡水,仅有寥寥几片菜叶子漂浮在里面,酱油的颜色倒是醒目,勉强给这平淡的面条添了点食欲。
董远方心中一阵酸涩,他缓缓转身,看向围坐一圈吃饭的孩子们。
他们的脸蛋普遍脏兮兮的,有的还挂着汗珠。
这样的饭菜,这样的环境,每个人都吃得狼吞虎咽。
董远方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眼眶也微微泛红。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刚到任的道口县,初中的学生午餐,竟如此令人揪心。
“各位同志,学生们吃的这么香甜,我都饿了,今天我们也排队,在这里打饭。”
董远方说罢,第一个站到学生的队伍后面。
此时,这个学校的校长,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不少碗筷,应该是从学校门口的小饭店借的。
一旁的电视台摄影师,镜头紧紧追随着董远方的目光,将这一幕真实而又震撼的场景,一帧一帧地记录了下来,这些画面 。
“统计一下多少人,回头给食堂结一下账,多少钱给我说。”
董远方喊来县委办公室的人,吩咐道。
董远方也是好多年没有吃这样的饭菜了,二十年前,上了一上午的课,他可能也是跟这些孩子们一样,狼吞虎咽,吃的正香。
此刻的他,也多少有些难以下咽,不过既然提出来,跟学生们一起吃饭,多难吃,他今天也要吃干净。
他打完之后,直接到操场上找了一块空地,吃了起来。
其他人打完饭,也纷纷端着碗,过来蹲着吃。
这可苦了我们的杨局长,穿着职业套裙,站也不是,蹲也不是。
还好校长有眼力劲,帮忙找了两把椅子,董远方不坐,让给了两个女同志。
下午的座谈会,就在这个明众中学的会议室里。
“不亲身经历学生们的苦,怎么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设身处地的为孩子们着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去奔波?”
董远方提到中午一起蹲着吃饭,这样说。
而这句话,也成了道口电视台晚间新闻和道口日报第二天头版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