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府不用别人伺候。” 白鹭语气坚定地说。
“这样不太好交代啊……” 热芭死死抓住盆沿不肯松开,她是无依无靠的孤儿,自然紧紧抓住眼前的一丝寄托。
“这没什么,你回去歇着吧。” 白鹭坚决夺下水盆。“大人需要洗脚,你先去吧。”白鹭暗自用力将水盆拽到手里。
李牧站在门口听到这番争执后,内心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这真是封建时代的好处!竟然有两个美丽女子为他服务,现代哪儿还有这种事?
“白鹭!”一位威严声音打断:“你就喜欢在这儿?跟我回去!”
相里朔大声训斥着女儿,“三番五次忤逆父亲,你还能讲孝道吗?”
片刻,相里父女消失在走廊尽头。
“唉,”李牧感叹,“相里大人您太不尽人情了。一面说我欠你们家恩情,另一方面又不让他的女儿接近我。”
扶苏来访时正在此时。“先生在家吗?明日早朝本宫需呈交大秦五年发展规划。”
“这其中可能有许多疏漏,还请先生指点迷津。” 披着晨光的扶苏神情庄重。
李牧接过卷宗,笑眯眯答曰:“放心好了,他们理解不了多少,就按你说的做,自有皇上的裁定为准。”
“先生……我心急如焚,请您帮看一遍吧!” 扶苏苦笑着说。
“好吧,进屋详议。” 李牧招呼热芭预备饮食。“今夜怕是要讨论到深夜。”
次日天刚明。“先生!”扶苏又一次登门拜访,“快起来吧,今日早朝急需您的支持。”
穿着轻薄衣物半遮身躯、刚醒过来的李牧应道:“好的,这就来。”
一刻钟后,两人坐上马车前往咸阳宫。路上李牧竟然打起呼噜,直到快要到了才被扶苏唤醒。
面对官员们投来的复杂目光,“昨晚睡不好,还望殿下勿怪”,整理了一下衣衫便下车。
“此事能否顺利?”扶苏问道。“肯定行!”李牧充满信心。
“为什么?”扶苏追问道。
“因为你的父亲是始皇帝。” 即使满朝文武反对,皇上一句认可,事情也就定了。
“再说,顺应潮流者胜。”谁挡就灭。
李信在路上迎住二人打招呼:“李将军。” 扶苏简短回应继续谈话。“李将军慢走。”
李信原以为主动示好可以换来对方重视,没想到却被无视,不禁显得尴尬。
扶苏对即将到来的重大挑战深感压力巨大。
我难道不是个得力的征西大将军吗?
“太子殿下。”
苏然和老将军陈威立在朝堂前,众人如同星拱明月般将他们围住。朝廷官员中,以张良为首的文臣以及由苏家、刘家支持的武将们成为了支柱。加之近期杨云的地位日益巩固,前来巴结的人愈发多。
“苏丞,陈将军。” 杨云简单施了一礼,向大家点头微笑,“诸位来得真早啊。”
赵阳则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背手站在一旁,显得悠闲自在。
然而,苏然与陈威心里却有不同的想法。
杨云和赵阳相交不久,如今已是形影不离。
太子对他言必称师,尊敬无比。
若是如此下去,将来我们这些家族要如何自处?
“时辰已到。”
“让我们入殿吧。”
杨云手上抱着一个长方盒,苏然还来不及询问盒中之物时,他已经匆匆进入大殿。众位大臣也各寻其座。
“苏叔叔,陈先生能否坐在旁边呢?”
杨云的位置靠前,他细看后认为苏哲是距自己最近的一人。
“可以……”
苏哲下意识应允,但随后笑容凝固——因为杨云居然想让赵阳坐在他前面!
“谢谢叔叔。”
杨云表现谦逊并略显急躁。刚听苏哲说话时以为他已经同意了,便赶紧说道。
苏哲有些犹豫。“这样恐怕不太好。” 赵阳大大咧咧地在旁边坐下,笑着打声招呼:
“苏丞,初来乍到,请关照。”
苏然冷哼一声,挪开椅子,似乎不愿接近他。
想了想,又挨着挤回来。“哼!”
这像什么样子,已经成年还像小孩子争座位一般。
赵阳忍不住笑道,心中感叹:真是有趣。
随着内监一声清喝,秦王高瞻远瞩地步入殿堂,百官伏身行礼。
始皇帝开口道:“若有大事奏禀,小事则退。”
这一句话使杨云紧张起来,口中干涩。
“替天下子民谋福利。” 他身后传来轻微嘀咕。
“儿臣有事禀告。”
杨云鼓起勇气说。始皇帝目光温和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笑意。
“好呀。”
**麒麟殿中所有人都聚焦于杨云身上。始皇帝让他每日上朝是为了锻炼治国安邦之术。杨云少有公开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争论中也会私下里同皇帝详谈。今日这般率先奏议实属罕见。
李相暗中观察着赵阳,猜度这是他的授意。
始皇帝端坐龙椅,神情从容地说:“有何要事,说出来。”
杨云转身打开桌上的盒子,取出三卷长长的竹简,并依次展示给大家。
众人惊愕不已,原来他有所准备。
平常的大臣只是随身带些提要,不曾如此郑重。
他为何会如此认真,让人好奇发生了什么事?
“大秦国建立至今已历三十世,五百年风雨沧桑。”
杨云娓娓道来。
“从最初的偏远地区开始,领土仅有几十里宽广。”
接下来,他说到了先祖时期的戎狄入侵,以及当时的国家三大目标。再叙述到穆公时期国家的拓展历程。
始皇帝露出赞赏的笑容。
杨云继续说道:父亲统一天下之后……
“如今寰宇之内再无敌手。”
“儿子思考已久,有一问想提。”
当谈及戎狄不在、六国覆灭时的问题:泱泱大国将目标指向何方?我们还有什么追求?
接着提到西域问题,引发众人的不同反应。最终他指出真正的核心在于确定未来的目标和策略。
杨云诚恳拜谢:“父皇,请您为帝国规划蓝图。”
此话一出,殿堂静默。
众人心思复杂: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
始皇帝的眼神鼓励道:“说下去。”
终于触及正题:现在正是关键转型之时,我们需要重新定位和战略部署。
殿内的气氛压抑沉重,静得落针可闻。众人都静静地等候着君主的最终决定。
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丞相李明竟然对此事完全不知情!
得知 ** 后,众臣心中无不惊惶不安,都觉得事情十分不可思议。蒙将军突然回过神来,猛地转过头去。只见太子殿下神色平静,挂着轻松的笑意,轻拍双手,作势鼓掌。一时间,满殿寂静。
众人齐呼:太子真是国之栋梁!
仅仅是提到这个提议,群臣已经脸色剧变,显然都极为震撼。而李明此刻显得尤为痛苦,好似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要是换成他自己来处理这桩事务,估计也会不知所措。
朝中重臣个个面露紧张,似乎感受到了来自上层的巨大压力。只有始皇帝、太子及少数人知晓此事的具体细节,满朝文武对此竟浑然不知。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情形,连蒙将军都生出了无力感和不安。
“太子殿下。”
嬴政微微倾身,温和地问道:“你以为我大秦未来数年该走向何方?”
太子扶苏从容答道:“臣以为,当前要务应先兴工业与商贸。”
话音未落,李明立刻站起,厉声反驳:“殿下此言差矣!立国立业以农为本,古往今来的道理不容置疑。”
李明的话语引发了众多朝臣的附和之声,仿佛山呼海啸。面对如此汹涌的压力,扶苏的脸色骤然阴沉了下来,咽了口唾沫,开始思索对策。
正在此时,一位官员大步上前,站在扶苏身边,直视着李明,毫不退让。
“大人此言太过偏颇,谬到了极致!”
“你怎敢在朝堂之上妄议是非!”李明怒目圆睁,几乎是咬牙切齿。
那位官员却不为所动,轻描淡写地挠了挠脖子。
怎么?
想用这种手段震慑我不成?
即便皇帝陛下尚未开口,你又算是老几呢?
“阁下,请收敛举止。”
始皇帝皱着眉头,语气严肃:“请问李明丞相有何不妥之处?请阐明你的观点。”
“遵命。”那人恭敬施礼。
李明胸中闷怒难消。这人在朝会上口无遮拦地发问,竟然就这么轻易地被原谅过去了吗?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样的道理适用于农事。”
接着,这位官吏展开了一系列有理有据的论点,“重农须从发展工业入手。先进的生产力带动商业繁荣,再反过来促进农业的进步,这才是良性的循环发展。”
始皇帝若有所思地听着,逐渐露出了赞许的目光。
他随即转向群臣继续解释:“秦国能够以一小块土地抗衡六国,并非仅仅依靠陛下圣明或百姓用命。更核心的原因是秦国拥有更为先进和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
群臣纷纷投来了怀疑的眼神,他们对此感到不解。
然而这位大臣并没有让他们困惑太久:“就拿农业生产来说,在诸侯纷争时,秦国的人均耕种面积已达到十六亩,而其他各国仅七八亩。这样算下来,大秦百姓的生产能力几乎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