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思考解决方案时,道生的话触动了通天天的心绪。
“因果之事需亲自面对”,他意识到帮助二哥并非简单之事,必须独自承担。
通天深知其中的道理,并穿梭人间,经历各种喜怒哀乐、甘苦辛酸,只为求得一颗无瑕圆满的修道之心。
偶尔斩灭遇到的不辨善恶的邪魔也是常事。
茅山通过斩妖除魔而修炼成道,蜀山则以求道为目标而降妖伏魔。
尽管途径不同,最终目的却相同。
不过,总的来说,在蜀山修道更难些,潜力也更大。
但对这些后辈而言,为了追求大道,他们常常在不同身份间转换:时而沦为乞丐,时而成为英雄,甚至还要谈恋爱或是面临逃婚。
“玄玑,你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昆仑举办一个鸿蒙七宗的论剑比赛,那该有多好玩?”赤霄的想法让玄玑一时难以跟上节奏。
你拿出来这个飞蓬的排行榜仅仅是为了这个七宗论剑吗?
奇怪,这里不是青云门,哪来的七脉呢?
赤霄随手点了点虚空:
天宫大破灭剑气自成一派,还有通天上清的救世青萍剑与诛仙剑,白启创造的北斗杀剑,冥河血海中的修罗杀剑,人族之主轩辕的王道剑和教长眉所悟出的天道剑——这真凑齐了七宗剑派!
玄玑觉得这很有成就感。
剑道必将兴盛!
虽然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剑仙,练的是大破灭剑势,只为完善自己的生灭大道,并非一心追求纯粹的剑心,但这不妨碍他对剑道复兴感到高兴。
“轩辕的人皇王道剑以及长眉的天道剑尚未成大满,都还处在混元金仙级别。” 玄玑指出,“举办这样的比赛对他们未必公平。”
“或许可以通过这个讨论促进他们的进步。” 赤霄说。
“还是等轩辕完全领悟后再谈吧。”
现在的洪荒不再是昔日的那个连准圣(混沌金仙)稀缺的地方。
如今三十个混元大罗金仙已经足够震慑一切 ** 。
更多的修行者正建立自己的洞天福地,广纳学徒,尽一切可能参悟大道。
新一代如长眉者,正在仙魔之战中展现出令人惊愕的天资和能力。
他们先天不及最顶尖的那一小撮神圣或灵体,但是依旧创造了让人惊讶的成绩。
原本坚固无比的混沌被无量的剑气撕碎,王道剑气能轻松破开混沌,但却无法突破诛仙、戮神两剑的防守。
即使轩辕达到了混元金仙大圆满,依然难以跨越到混元大罗金仙境界,差距极大。
面对混元大罗后期的通天,轩辕和杨戬不得不退回继续修炼。
为了解决矛盾,上清表示,如果未来元始出现问题,他会亲手解决问题并给轩辕、杨戬 ** 。
为了弥补两人,上清赠送了混元青萍剑意给轩辕,启发他的大道修行;同时提供给杨戬一些有关创世斧的新灵感。
两人各自回到各自的洞府继续钻研。
事情并没有完。
上清也不在意两人的反应。
藏经阁是天宫的重要传承之地。
里面不仅记载了无数大道和秘术,还有各位前辈的心得,如大破灭剑势,逆古乱世,森罗万象,北斗杀剑,等等。
这些玉简由高境修士留下的神纹组成世界。
某日杨戬发现道生正在专心翻阅大破灭剑法,并将自己的感悟记录在内。
数年后,道生终于脱离入定状态。
看到先天葫芦剑藤快赶上师兄们的成就时,不禁感到十分满意。
即使道途漫漫,起码在这个领域他已经接近两位师兄弟的高度。
当值期间,杨戬遇到了正在处理各类信息输入的玄玑分身,这位负责将各种从各处收集的大道神纹编排成书。
这些宝贵的资料会汇成《山海经》这样的重要着作。
而《山海经》,则是记录天地演化的特殊典籍,承载着洪荒的所有演变故事。
使得《乾坤志》弥补了远古时期的记载空白,内容囊括历次洪荒大劫、先天异兽、先天神木、先天灵药、先天仙山等诸多领域,无所不包。
玄玑分出了无数册《乾坤志》,去除了一些机密信息,例如瑶光宫炼制的新丹方以及天龙教改良的酿酒法,使之成为远古生物必读的典籍。
不仅有适用于幼童的启蒙版本,还有为成年生灵编撰的百科全书版。
书中突出介绍了种树悟道、行善修果,以及凶兽逆天而亡和魔神灭世的种种案例。
同时,《乾坤志》不断接受人间功德,提升其核心玉册的地位。
九霄地图承担着重现天地法则的重任,天篆则是重塑大地的关键,而《乾坤志》汇聚天地人三界之道,以人间生物为主。
这三件特殊宝物,被视为重构世界的典范。
由于《乾坤志》的存在,藏书阁弥漫的大道气息仅次于昊空殿,超越了其他众多宫殿。
玄玑的化身把新研发的道法融入了一本玉册,随意地挥挥手,让李靖自行修炼。
李靖对着玄玑行礼后,便与陈玄并坐一堂,他此行是为了查阅《混沌剑势》。
虽然藏书阁里有一本由玄玑收集、名为《起源录》的玉册,涵盖了诸多洪荒仙神对开天辟地的研究,包括第一篇神纹是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记录,第二篇是由太元用混沌珠推演的结果,但李靖认为,《混沌剑势》更直接且细致地诠释了开天辟地之道理。
为了追求大道,他曾使用乌龟神壳和三十六颗定海珠进行研究,而这套剑术正是其研究成果。
在这样的修炼环境中,各种先天灵气不断从地面升腾,涌入李靖体内。
随着两位混元大罗金仙——玄玑和赤霄的成功晋升,他们完善了天宫阵法,使其可以直接炼化混沌能量,天宫云周天星辰大阵已具备强大的混沌之力吸收能力。
道生拍拍身边的瑞兽,“我们去青云山。”瑞兽带着他悄然离开藏书阁。
李靖全心投入于《混沌剑势》的研究,试图完善他的开天辟地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