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里的正式批复
青河县政府会议室内,一封来自省委办公厅的正式批复文件摆在桌上。
《关于同意青河县作为全省财政管理改革试点的批复》
顾晨翻阅着文件,目光微微一凝,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省里不仅明确青河县为试点单位,还强调:
“本次改革由省财政厅直接指导,市财政局负责配合,改革方案应围绕提高财政透明度、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监督体系建设等方向进行探索。”
最关键的是,文件中特别提到,青州市政府需全力支持试点改革,并接受相应的监督考核。
这意味着,朱洪波想要控制试点的计划,彻底破灭。
王立激动地说道:“顾县长,我们终于拿到试点资格了!”
张景伟也笑着点头:“市里这次没办法干预了。”
顾晨合上文件,语气冷静:“确实是个胜利,但这只是开始。”
他敲了敲桌面:“试点获得批准,并不意味着改革能顺利推进。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到来。”
---
市政府的反应
同一时间,青州市委办公室内,气氛凝重。
朱洪波坐在沙发上,脸色铁青,手里捏着省委的批复文件。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目光冷厉:“省里居然直接绕过市财政局,让青河县单独试点?”
宣传部长陈耀东轻声说道:“看来,省财政厅对顾晨的改革确实认可,市里已经没有什么余地了。”
组织部长吴斌皱眉道:“但我们不能什么都不做,否则青河县改革成功,那就成了市里的政绩污点。”
朱洪波冷哼一声:“改革要做,但不能让顾晨一个人出风头。”
他目光一冷:“从现在开始,市财政局必须加强对青河县财政运行的监督,确保他们的改革不会偏离轨道。”
吴斌微微一愣:“朱书记,您的意思是……”
“改革不是顾晨一个人的事。”朱洪波淡淡道,“既然省里让我们配合,那我们就名义上支持,实际上‘参与’进去。”
“市财政局立刻成立‘试点改革督导小组’,以‘指导’为名,进驻青河县财政局。”
他冷笑道:“改革想要成功?那得看我们让不让他成功了。”
---
市财政局的介入
第二天,市财政局试点改革督导小组正式进驻青河县财政局,名义上是指导,实则是干预。
王立皱着眉,低声对顾晨说道:“顾县长,市财政局派了一组人过来,说是‘督导改革’,但他们显然是来找茬的。”
“他们一来,就要求审核我们改革资金的使用情况,还提出要重新评估部分财政项目。”
张景伟冷笑:“这摆明了是想掣肘我们!”
顾晨淡淡一笑:“他们这么快就按捺不住了?”
他放下手里的文件,语气沉稳:“市财政局的权力来源于市政府,但财政改革试点,已经是省里的决定。他们想干预,就得看看省财政厅答不答应。”
他敲了敲桌子:“让市财政局的人查,我们不怕。但同时,把这件事如实向省财政厅汇报,让他们来定夺。”
王立眼睛一亮:“明白了,我们要让省财政厅看到,市里是在刻意阻碍改革。”
顾晨微微点头:“既然他们要玩这场博弈,我们就奉陪到底。”
---
省财政厅的态度
两天后,省财政厅收到青河县的反馈报告。
郑东明阅完后,冷冷一笑:“市财政局这是什么意思?青河县的改革试点,是省委定的,他们有什么资格来指手画脚?”
财政厅办公室主任严肃道:“厅长,我们要不要直接向省委反映?”
郑东明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不必,先给市财政局施加压力。”
“拟一份正式函件,要求市财政局立即停止一切对青河县财政改革的不当干预,如果有监督意见,可以通过省财政厅正式渠道提出。”
“另外,向市政府施压,强调财政改革的推进,必须确保试点县的独立性。”
“我要看看,朱洪波还能玩什么花样。”
---
朱洪波的进退两难
当省财政厅的函件送到朱洪波手上时,他的脸色彻底黑了。
市委会议上,他冷冷地把文件甩在桌上:“省财政厅居然直接干涉我们?!”
宣传部长陈耀东叹了口气:“看来省里已经明确支持青河县了。”
组织部长吴斌沉声道:“朱书记,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朱洪波的目光冷了几分。
他知道,如果继续阻挠,可能会引起省委更大的反感。
沉默片刻,他缓缓说道:“撤回试点改革督导小组,让市财政局退出青河县。”
众人一惊。
吴斌迟疑道:“朱书记,我们就这样让步?”
朱洪波冷冷地笑了一声:“让步?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可以暂时退一步,但未来的路,还很长。”
他目光深沉:“让顾晨先得意一阵,但我要看看,他的改革能不能真的成功。”
---
顾晨的坚持
晚上,顾晨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青河县城的夜景。
王立走进来,兴奋地说道:“顾县长,市财政局的人撤了,我们的改革终于可以顺利推进了!”
顾晨微微一笑,语气却依然平静:“这只是表面的胜利。”
他转过身,眼神坚定:“改革不是一场短暂的斗争,而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刚刚赢得试点资格,接下来,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
“财政改革,涉及的不仅是政策调整,更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是执行过程中的阻力、基层部门的适应问题、甚至是财政收入波动带来的压力。”
王立听到这话,收起了笑意,郑重地点了点头:“明白,我们必须做好最艰难的准备。”
顾晨望着夜空,沉声说道:“改革没有回头路,我们必须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