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守闻言,抚掌大笑,连连称赞道。
“果然是好算计!谷先生如此行事,定要那姓赵的好瞧!谷先生真乃大才也!”
他兴奋地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大批私盐充公的场景。
“好!就依谷先生之计行事!!”
郡守激动地走到书案前,提笔写下了一封密信。
郡守走到谷铭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赞赏地说道
“谷先生,这次全靠你了!事成之后,本官定当重重有赏!”
谷铭谦逊地拱手道。
“大人过誉了,下官只是略尽绵薄之力,一切皆为大人效劳。”
……
离开郡守府,谷铭漫步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赵家,燕郡守,你们就尽情地斗吧,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他抬头望向天空,目光深邃而悠远,仿佛能透过云层,看到七国纷争的乱世景象。
“七国既灭,余孽尚存,我谷铭既然来了,就不会让你们再兴风作浪!”
突然,前方传来一阵骚动,人群纷纷避让,似乎有什么人发生了争执。
谷铭好奇地走近一看,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正被几个壮汉围殴。
而那男子手中紧紧护着一个包裹,似乎里面装着什么重要的东西。
谷铭目光微凝,稍稍靠近人群,随手拂开斗笠,露出了英挺的眉眼。
他盯着那被几名壮汉围殴的男子。
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之色——此人正是之前给自己卖护符的老者。
那老者护着包裹,任由拳脚如雨点般落下,也不喊疼,只死死蜷缩成一团。
咬牙不发一声。
这份倔强引起了谷铭的注意。
他一边向前走去,一边冷声喝道。
“都住手!”
声音如剑,掷地有声,瞬间劈开了嘈杂的人群。
壮汉们纷纷抬起头,看见谷铭衣着考究,气度卓然,不约而同停下动作。
“各位如此欺压一位盐巴都未必吃得饱的老丈,不怕丢了赵府的脸面吗?”
谷铭沉沉问道,语气里带着几分寒意,仿佛能刺骨入髓。
壮汉们闻言一震,“赵府”这两个字出口时。
几个为首之人下意识对视了一眼,一个个结巴搪塞。
“这……我们只是奉命行事……这老头,偷了些重要的东西!”
“哦?”
铭抬手整了整衣袖,似笑非笑地扫了他们一眼。
“既是偷窃,那就依律报官处置。怎么,你们觉得自家大门的规矩比官府还大,可以随便施私刑了?”
话音未落,壮汉们都噤若寒蝉。为首那人不甘地出声。
“阁下与此老莫非有什么瓜葛?”
谷铭冷哼一声,毫不客气地反问道。
“何事与我谷铭有无瓜葛,竟也轮得到你这等贱奴盘问么?”
这话一出口,壮汉们顿时脸色大变。
眼前之人竟敢自报名号,还大言不惭地摆出这样的威势,八成是有后台的。
他们一个个不敢轻举妄动。几人勉强打个哈哈,抛下一句“老爷自会知晓”。
随即灰溜溜地退开。
谷铭见状笑了笑。
他缓步走上前,将老丈小心搀扶起来,温声问道。
“丈人,伤得可重?切莫逞强。”
说罢转头吩咐围观的街坊们。
“麻烦走几步,到胡同后找个郎中来。”
那老者气息凌乱,满脸血污,似是没料到谷铭竟会出手相救。
他伏低身子道。
“多谢贵人相救,若不是您,老朽定然难逃毒手!”
谷铭将他搀到街边的角落处坐下,把包裹小心翼翼地递过去,轻声道。
“这些人盯着的怕不止是你的命,这里头装的究竟是什么,值得他们用性命相逼?”
老丈闻言,神色一怔,下意识抱紧包裹,喃喃道,。
“贵人,这东西太过危险,他们若知晓只怕……”
“放心,在这里,没有人敢动你分毫。”
谷铭微微眯眼,语气不容置疑。
他并未催促,而是自顾自取下腰间翠玉扇坠抹拭。
“你且看我,可像他们那般穷凶极恶之徒?”
老丈怔了片刻,似是受了那句话的触动,缓缓将包裹放在膝头。
他颤颤巍巍地揭开破布,露出其中装着的东西,一封漆红印信,以及几张卷宗。
谷铭目光一凝,心底掀起滔天波澜。
他细细打量那卷宗上的字迹,虽因年代久远有些模糊。
这……分明是六国暗通之物!再看那漆红印信,规制古旧,隐隐带着不甘与悲凉的煞气。
“老丈,你究竟是何人?此物从何而来?”
谷铭将声音压得极低,像是不动声色,但眼中已揉不开半点容忍。
老丈看着谷铭的表情,忽然嘴角浮起一丝古怪的笑。
他喘了口气,低声道。
“老夫何许人也,谷公子可曾听过——纵横家陈之中?”
谷铭闻言,身形猛地一震。
他与燕郡守交谈时,隐约窥见过一些“纵横术士”相关的只字片语。
却从未想过,这等传说中堪比鬼谷门徒的隐世人物。
居然会这般蓬头垢面地出现在自己眼前!
谷铭盯着老者,心中震动。
他原本以为眼前这人不过是个因为意外而被牵涉其中的落魄老者。
却万万没想到此人居然自称纵横家陈之中。
这个名字,他并非第一次听闻。
然而,纵横术士这样隐于天地间的高人,为何会狼狈至此。
更为何手持这等牵涉六国重谋的物什流落街头?
谷铭面上未露分毫。
“陈丈既敢自报家门,看来也不怕我转身离去,或者嗯……”
他嘴角扬起一抹微凉的笑。
“将您直接交咸阳宫处置吧。”
陈之中似是一点也不惧,竟反而低低笑了两声。
片刻,他方低声开口。
“谷公子,依您之能,若真有心临阵倒戈,就不会动手相救,您比赵府那些蛮横之徒,可聪明百倍啊。”
谷铭刚敛下的眸子微微挑了挑,细细琢磨老者语中的意味。
陈之中收敛了笑意,眸中竟多了一丝令人胆寒的晦暗。
“公子或许未听过老夫此名,但贵秦武信君门下那竹箔名录之中,却有家师列铭。家师当年奉惠文王命令出使而设合纵连横,与赵国、魏国、韩地多国周旋,无非是为了令大秦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