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城的药铺分两种,一种是柳家所经营的生药铺子,收购药材原料后,再进行简单的古法炮制,平日经营以批发为主、零售为辅。
另一种是按秘方配比进行深加工的熟药铺子。
这两种铺子招聘伙计都是一项很严肃的事,只不过相对比于生药铺来说,熟药铺更为严格,有些商号甚至规定伙计必须是本族子弟,秘方更是传男不传女。
而柳家药铺就是在招聘伙计时过于大意,方才出了岔子,说起来此事还是与上回围城有关。
当初柳家将大部分药材都捐了出去,待敌军退后,为了尽快恢复生意,掌柜又从外地进了许多新药材,可这么多药材都要尽快处理,一时间人手不够。
于是掌柜便想着招几位有经验的伙计来,而李仁本是广城一位劣迹斑斑的药房学徒,因被药界封杀故而改了名字,又买通了一位中人作保,这才来到柳家药铺。
说到底还是招聘审核不严,再加上临管不力,这才导致假药事件发生。
周知府自接到常巧之的帖子后便不敢怠慢,立马派了衙役去各方查实了李仁身份,再加上原东家的指认和搜出来的物证,便择日开庭公审,最终因影响恶劣,判决其流放三千里。
当庭宣判之时,常巧之作为原告也在现场,李仁等人听到判决后,俱都吓得瘫软在地。
按照南人发北,北人发南的规定,李仁等人要被流放到岭南烟瘴之地,三千里路全靠步行前往,真正的九死一生,搞不好今生都回不了原籍。
旁听的百姓俱都拍手称快,这边周知府还没散衙呢,此时衙门外又有人击鼓鸣冤。
常巧之不打扰周知府办公,便起身告辞离开,出门之时却见柳百户和一群人拉拉扯扯,不过短短几日未见,此时的柳百户看起来面色憔悴多了。
柳百户正与众人纠缠,见到她也在衙门,吃了一惊,“东家怎么也在这?”
“可是地契出了问题?”常巧之立即问道。
柳百户吃了一惊,脱口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走吧,赶紧问问周知府看看此事如何处理,”常巧之不过是胡乱一猜,没想到就中了,看来果然如黄朝奉所说,最近确实有人拿着田产疯狂敛财,只不过他躲过了,而柳百户却不慎中招。
周知府见常巧之去而复还,再加上来告状的人甚多,便接过柳百户的状子细细看了起来。
原来是柳百户花了几百两银子买下邻村的田产,在核对四至时,却发现另有一波人在,互相一打听,才发现大家签定的同一份田产的白契。
这还了得,几人来寻卖主,才发现早已人去屋空,原主竟是来了个卷包会。
几百两银子的买卖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大家都担心银子不保,便开始争夺田产的所有权,都说自己才是第一个立契的。
周知府问清前后因果后,赶紧命书吏拿来鱼鳞册,找到四至所描述的田产,才发现这片地今天上午刚刚交了契税,已经易了主。
一地多卖的情况时有发生,周知府也曾三令五申一定要及时办理红契,没想到还是被不法分子找到漏洞。
他命苏捕头找到这片田地的新主,众人看到那人手里的红契,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官府只认红契的买卖,哪里会管白契。
至于那不孝子想来已经离开了广城地界,再要寻回银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涉案金额如此巨大,周知府立时下发海捕文书,通知附近府城核查,但谁都知道人海茫茫哪里找得到人,就算找到又如何,恐怕银子也早已打了水漂。
柳百户得知结果,哆嗦着嘴皮子道:“那可是我和翠花好不容易积攒的积蓄啊,就这么没了吗?”
常巧之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朋友间有通财之义,若是你手头紧张,我先挪一笔银子给你应急。”
柳百户也是才知道她也摊上了官司,生药铺子最近赔得底朝天,摆手拒绝,“我俩都有俸禄呢,生活暂时不成问题。”
想到自己被骗了几百两银子,他不禁气得咬牙切齿,“若是让我看见那个不孝子,非得扒掉他一层皮不可。”
可是话说得再狠又怎么样,还是改变不了任何结局,柳百户生气之余,还不忘安慰她道:“你也别着急上火,生意总是有赚有赔的,我还得赶回去呢,翠花估计在家也等急了。”
两人倒也同病相怜,好不容易赚来的钱,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亏了去,搞得拼搏的人生像个笑话。
常巧之劝道:“想开点,钱财乃身外之物,现在最要紧的是翠花和孩子。”
“嗯~我知道,家里有人照顾她呢,唉~”
常巧之送走了柳百户,看看天色也不早,索性直接回到柳宅吃晚饭,只是难得今天的菜色特别简单,不是青菜,就是豆腐,看着委实清淡。
常巧之好奇地问大姐,“你咋吃上斋了?”莫非身为夫人的日子过得太好,也开始学着礼佛?
常大丫沉痛道:“我听柳管家说,咱家的生药铺子赔了很多钱?”
“是赔了好些丧葬银子,不过放心吧,柳家的产业那么多,这边亏了,那边总能赚回来。”
常大丫没有赚钱的本事,但是守财还是会的,她握紧拳头一脸坚定道:“我已经跟柳管家说了,咱家里里外外都要节省点,饭不可大荤,衣服不必再做,晚上更不许点灯,可不能再大手大脚乱花。”
“不至于吧!”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柳家再怎么样也不至于穷到勒紧裤腰带啊。
但常大丫做为当家夫人,当真开始行使管家权,柳管家也跟着屁颠屁颠地配合。
常巧之在柳家吃了几天菜叶子后,隐隐感觉自己成了牛马,果断搬回了常记商号,她情愿跟着马脚子吃大锅饭,好歹还能见到肉。
常巧之在广城停留的这段时间内,主要负责给生药铺子善后,赔付了不少银子。
人们常说真诚才是必杀技,也许百姓看到了她的诚意,柳家生药铺子的生意非但没受打压,反而比以前更好,大家都认准了柳家的牌子,毕竟如此有责任感的商家不多了。
待广城的账目理清,生意慢慢恢复正常后,常巧之采购了一批布料和针线回到青川村。
杨里正年纪大了,每天都有午睡的习惯,可他才合上眼,便听到院门被拍响,从声音的大小和力度判度,他知道那位混世魔王又回来了。
“清河县主,有何事吩咐小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