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冬日,那刺骨的寒风呼啸着席卷过每一条街道,但即便如此,也无法掩盖住其中透露出的那股别样的热闹劲儿。春节将至,喜庆的氛围仿佛化作了丝丝缕缕的绚烂烟火,袅袅升腾,渐渐地弥漫在了京城的大街小巷之中。
此时此刻,沈玉瑶静静地伫立在医馆那古色古香的窗前,美眸凝视着窗外那一片张灯结彩的繁华景象。只见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如同点点燃烧的火焰,照亮了人们归家的路途;五彩斑斓的绸缎彩带迎风飘舞,宛如仙子轻舞的霓裳羽衣,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沈玉瑶的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个温婉而迷人的笑容。她深知,这个传统的节日不仅仅意味着阖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对于她和那些跟随她学习医术的弟子们来说,更是一次践行医道、传递温暖的绝佳契机。
在这寒冷的冬季里,疾病往往更容易肆虐横行,许多贫苦百姓正因无钱求医问药而饱受病痛折磨。然而,正是因为有像沈玉瑶这样心怀慈悲的医者存在,他们才能够在困境中看到一丝希望的曙光。每逢春节前后,沈玉瑶都会带领着她的弟子们深入到京城的各个角落,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义诊施药,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爱心,为这座城市带来一份份温暖与关怀。。
春节前夕,京城的集市热闹非凡。沈玉瑶带着四个弟子,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弟子们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看着摊位上琳琅满目的年货,有红彤彤的灯笼、五彩斑斓的年画,还有各种精致的糕点和糖果。但沈玉瑶的心思却不在这些上面,她在留意着集市上人们的身体状况。时不时地,她会停下脚步,为那些面色不佳的人把脉问诊,轻声叮嘱几句养生之道。弟子们也有样学样,认真观察着师傅的一举一动,心中暗自记下这些难得的实践经验。
除夕之夜,沈玉瑶和弟子们回到医馆。医馆里也被装点得喜气洋洋,大红的春联贴在门上,屋内烛火通明。沈玉瑶让弟子们围坐在一起,说道:“今日除夕,咱们虽无血缘之亲,但在这医道之途,便是一家几。这一年,你们跟着我学医,都有了不小的进步。春节是新的开始,也是我们继续悬壶济世的起点。”弟子们纷纷点头,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这对于弟子们来说,是一件新鲜又有趣的事情。有的弟子包的饺子形状怪异,惹得众人哈哈大笑。沈玉瑶耐心地教着他们,在欢声笑语中,饺子摆满了盘子。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沈玉瑶给弟子们讲起了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从“年兽”的传说,到贴春联、放鞭炮的寓意,弟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感受到了这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大年初一,天还未亮,京城的鞭炮声便此起彼伏。沈玉瑶带着弟子们早早起身,前往各个寺庙祈福。寺庙里香烟袅袅,信徒们络绎不绝。沈玉瑶和弟子们虔诚地焚香叩拜,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康。在寺庙里,他们还遇到了许多前来祈福的病人和家属,沈玉瑶和弟子们不忘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医疗建议和帮助。
从寺庙回来后,沈玉瑶便开始准备义诊的事情。她让弟子们整理好医箱,带上常用的药材和工具。每年春节期间,她都会带着弟子们在京城的街头巷尾义诊,为那些在节日里患病却无处就医的百姓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这一天,他们在一个热闹的集市旁支起了义诊的摊位。很快,就有许多百姓围了过来。有咳嗽的老人,有积食的孩子,还有因劳作而受伤的年轻人。沈玉瑶和弟子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把脉问诊,有的负责抓药配药,有的则负责为病人讲解服药的注意事项。一整天下来,虽然忙碌,但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元宵节的京城,更是热闹非凡。大街小巷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宛如白昼。沈玉瑶决定带着弟子们去赏灯,同时也让他们放松一下。弟子们兴奋不已,一路上东张西望,被那些精美的花灯吸引得目不暇接。有栩栩如生的动物花灯,有神话故事里的人物花灯,还有会转动的走马灯。
在赏灯的过程中,沈玉瑶看到了一个卖元宵的摊位。她想起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便买了一些,和弟子们一起分享。软糯香甜的元宵,让大家感受到了节日的甜蜜。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一个猜灯谜的地方。沈玉瑶笑着对弟子们说:“这猜灯谜可是元宵节的一大乐趣,既能增长知识,又能锻炼思维。你们也来试试吧。”弟子们纷纷跃跃欲试,对着那些灯谜冥思苦想。有的弟子很快猜出了答案,兴奋地跳了起来;有的弟子则绞尽脑汁,在沈玉瑶的提示下,才恍然大悟。
就在这时神医阁是京城中最负盛名的医馆,汇聚了众多名医。作为神医阁的幕后阁主沈玉瑶想让四个弟子能够加入神医阁,成为其中的一员。她看着弟子们,问道:“你们愿意去神医阁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也意味着你们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弟子们互相看了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异口同声地说:“师父,我们愿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沈玉瑶开始为弟子们进入神医阁做准备。她教导他们要遵守神医阁的规矩,尊重前辈,虚心学习。同时,她也把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和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弟子们认真聆听,用心铭记,他们知道,这是师父对他们最后的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