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几人并不在此,李家村的人听到姜香玲的声音赶紧往右边的桥上跑去,李姜姜感觉情况不对,这样一窝蜂的上前肯定会堵起来,于是大声喊道:“李家村的人,听我的!牛车带着老人孩子先过去,剩下来的人保护好自己,等牛车全上去,我们立马跟上!”
牛车的速度快,打头的姜香玲已经快要过了桥,李姜姜这边的牛车也几乎都上了桥,此时已经有其他人也看中了这条桥,一窝蜂的要挤进来,李家村的人瞬间抽出刀,他们已经看到了,其他桥上那些为了抢先过桥,在桥上不顾他人死活,不少人被推下了桥,坠落了沟壑。
李家村的人也不想害死别人,但是前提是他们要保护自己村民的安全,他们不敢放这些人过去,万一他们上了桥,对自己桥上还没有过去的家人动手怎么办!
几十个村民手举着刀站在桥边上,李大军开口道:“你们不要抢,等我们的牛车过去,你们可以和我们一起上桥!”
这些人看着身后的白雾,又看了前方的桥:“凭啥?桥是你家的啊?我们想过去就过去,你们凭什么拦我!”
李家村的人立马不再多言,纷纷举起手中的砍刀,随时准备战斗。
对面的人看到李家村的模样,一时不敢上前,可是此时再去另外的桥太耽误时间了,牛车几乎都上桥了,他们只能等这个桥了。
李家村的村民看着牛车过桥一半了,这才转身跟着跑了上去,李姜姜也跟在其中。其余的人见状也迅速的挤了上去,他们刚上桥,便出现了有人被挤落下桥的情况,李姜姜只庆幸自己没有一时仁慈,不然这些人一定会伤害到自己村的人的,哪怕他们无心,人在危急关头为了活命是什么都能做的出来的。
李家村的牛牛们昨晚吃的很好,今天跑的格外的快,很快就全部都过了桥往城门口奔去,李家村的人也紧跟其后,倒是有刚刚被拦在桥前心怀怨恨的,想要在桥上对李家村的人下阴招,苦于没追的上李家村的人只好放弃了。
来到城下的路有很多条,可是这一处的城门只有一个,过了桥大家想要进城只能排队,城门口已经有人在排队了,李家村的人赶紧跟在了后面,很快李家村的身后也跟了其他人。
李姜姜也知道这时候再着急也只能排队,她往身后看去,白雾离沟壑还有一百多米的距离,会追上他们吗?
她没有看到有任何一个人从白雾里出来,不知道那些被白雾吞没的人怎么样了......
进城不需要交银子,只需要将自己的户籍证明交由官兵过目就行,也有户籍证明在逃难中丢失了的,只要有同村的人能够证明就行,到时候去补办,实在无法证明的人进城后则需要被带走统一管理,直到确认身份为止才能够重新补办户籍证明。
队伍前进的很快,很快就到了李姜姜,姜香玲和李姜姜自然有户籍证明,但是林羽没有,但是有全村的人证明这是姜香玲的妹子,她也很快的被放行了,只通知她进城右拐去补办户籍证明。
进城后,李姜姜发现城中并没有原住民,至于房屋则家家闭户,有官兵来告诉他们,他们可以在城里修整一天,明天将会带他们去新的地方,但是这一天不可以破坏城里的房屋建筑,也不可以进入城中的房屋,只能在他们安排的地方歇脚。
李家村的很快就被安排好了歇脚的地方,离城门口很近,众人也不知道外面那白雾如何了,只知道看见官兵了,官兵说他们安全了那就是安全了,于是姜香玲带着林羽去补办户籍证明,李姜姜则是来到了城门口看向外面的白雾,白雾已经追到了沟壑前停下了,桥上还有不少人瘫坐着仿佛从鬼门关前逃了出来。
这时候没有人着急了,他们都看到了白雾追到了沟壑之前便不再向前一步了,于是跑不动的只好坐在桥上歇着,还有力气的也慢悠悠的往城门口走着。
李姜姜被这一幕弄得好奇,朝廷看来早有安排,可是他们是怎么知道白雾追到那里就不追了呢?
等李姜姜回到李家村的歇脚地,姜香玲已经回来了,林羽的户籍证明也办好了,姜羽,李家村人,李家村姜氏的妹妹。
“以后小羽就跟我姓了,姜姜你别叫错了!”姜香玲告诉李姜姜。
李姜姜笑道:“放心啦娘,反正我都叫小姨的!”
林羽也摸着自己户籍证明上的名字,姜羽,她真的有新的人生了!
进城的人也越来越多,秦文几人也出现了,原来他们看到了城门上给的指示信号,不可以和百姓们抢道,所以有专门走的一条桥,那里距离李家村过的这条桥很远很远,好在早上吃得多,才有力气跑过去。
不过他们这次来是和队伍告别的:“李村长,各位,我们就此告辞了!还有也谢谢你们!”
李村长和村民们连忙站了起来:“秦大人哪里的话,我们村多亏了有秦大人你们一路相护才能来到这里,小老儿再次谢过了!”
两方互相谦让起来,有村民问道:“秦大人,你们接下来去哪儿呢?”
“我们要回军中了,任务已经完成,我们也需要回去复命了!”秦文说道,至于王家村,他们也需回军中交代一番。
寒暄之后,秦文便带着四位兄弟离开了,等走到李姜姜身边的时候,李姜姜叫住了秦文:“秦大人,您能给我个地址吗?答应你的火锅底料等我做好了送给你!”其实不是李姜姜没有,而是她们家现在表面上是什么都没有的。
秦文笑着摇摇头:“不用了,当时跟你说笑呢!”
在李姜姜的坚持下,秦武给了李姜姜地址,临走时秦武在李姜姜耳边悄悄说道:“选地方的时候尽量再往北去一些。”然后眨了眨眼睛,跟着他哥走了。
李姜姜立马牢牢记住这句话,不过此时城中人多眼杂,李姜姜并没有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