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广交会召开的日子,贺兰和谢益清提前一个礼拜便来到汝辉位于广州的办事处与张松年汇合。为了这一次的广交会,贺兰抽调了厂里几名最优秀的业务员前来助阵,张松年手下也有近一半的业务员一同前往。
第一次参加这种盛会,即便贺兰准备再充分也难免百密一疏,临行前准备运输展会所需货物的时候她才发现火车皮空前紧张,不得已只好抽了一支运输队走陆路去往广州。
十月的华北炎热的天气已经远去,而广州却依旧如同身处蒸笼一般。刚出机舱贺兰便被迎面扑来的热浪热出了满头满脸的汗,入住宾馆之后便迫不及待去洗澡。
洗过澡她提着一袋雪糕去找张松年开会,谢益清提前一步到达,正苦着一张脸在喝张松年带来的凉茶。贺兰尝了一口,脸颊当即皱成了苦瓜样,说道:“还是吃雪糕吧,好歹是甜的。”
张松年笑呵呵道:“凉茶降火,广州这地方就得喝凉茶。”
贺兰叼着雪糕问他:“货到了吗?”
“刚卸到库里。”张松年皱眉问道:“我看了下,怎么这回带来的货外包装不太一样?”
贺兰含糊不清地回答:“为了展会特意做的创意包装。”
九十年代末的生产力水平虽然已经大幅提高,但在贺兰眼中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就拿辣条包装袋来说,她之前便想尝试使用略显高级的铝箔包装袋取代传统的聚丙烯材质塑料包装袋。可惜因为技术水平落后导致成本严重超标,所以这个计划一直未能落实。
不过在研究包装袋的过程中她也不是一无所获,为了凸显汝辉产品的高端,她将神仙肉和唐僧肉的普通塑料包装袋改为牛皮纸覆膜聚丙烯。重金聘请专业设计人员设计外包装图案,将牛皮纸略显古板的外观与受年轻人欢迎的各种时髦元素相结合,为高端产品线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外包装。
牛皮纸覆膜包装袋市面上只此一家,只要吃过一次,哪怕忘记了品名和品牌,但只要提起外包装是牛皮纸,无论大小经销商都能精准提供货品。所以即便神仙肉和唐僧肉定价比普通辣条贵一倍不止,但销量依然在节节攀升。
这次来广交会,贺兰一狠心又把铝箔包装袋重新拾了起来,下血本设计定制了一系列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包装袋,除了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也有在展会上大出风头的打算。
张松年评价道:“成本太高了,设计也……有些不伦不类。”
贺兰:“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至于设计,人家那叫前卫,搞艺术的人才懂。”
谢益清咬着雪糕看她一眼,心说这人又在撒谎不打草稿,什么前卫?当初贺兰把自己设计的包装袋初稿拿给广告公司的设计师,三个设计师看过后一起沉默,最后勉强能夸的也就只有前卫两个字。
贺兰的设计风格,设计师说是集科幻、未来、超现实主意于一体,确实会令产品显得上档次,可惜视觉上让人根本无法与食品尤其是零食联系到一起。
所以最后在设计师的努力下,初稿改了又改,最后总算与食品包装袋契合了一些,但一些谢益清怎么也看不懂的元素贺兰还是坚持保留了下来,据她自己说是用于展会的秘密武器。
秘密武器的数量很是不少,足足有四千个,只等参展的那天依序在展位上进行排列组装。
很快便到了10月15号,广交会正式召开的日子。展会共分为三期,第一期机电产品,第二期轻工业产品,食品业与其他日常用品统称为生活日用,排在第三期。每一期展会的开展时间为五天,除去中间为参展商预留的布展时间,整个展会为期总计20天。
贺兰对轻工业没有太大的兴趣,对机电产品的兴趣可就大了。汝辉现在要钱有钱、要地有地,就缺先进生产线。
可惜参展的机电产品令她大失所望,绝大多数产品的技术水平与省机械厂持平,偶尔有一些技术先进的,稍稍了解便会发现不过是拿出来吸引投资的概念产品,距离贺兰的要求差之甚远。
逛到展会c区052展位时贺兰停下脚步,与守在展台前的工作人员大眼儿瞪小眼儿片刻,工作人员有些迟疑地问:“女士要看一看我们厂的压缩机吗?”
长五米宽三米的展位被这家压缩机厂布置成一个U字型,正中央的展柜上放着样品,四周满是图册与宣传页,三个工作人员一板一眼地坐在桌子后面,像等待老师提问的小学生一样拘束。
贺兰看的不是压缩机,她看的是展位,十二天后这个展位即将归汝辉所有,她是来提前踩点儿的。
纵观整个展会,像这家压缩机厂一样布置的展位数不胜数,绝大多数参展商都是采用室内设计的布置方式,中规中矩,毫无新意。
作为大陆地区最负盛名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集全国各地顶尖产品于一身,广交会无疑会吸引全世界厂商的注意。但能将全世界的目光吸引过来是因为广交会的厚积薄发,而不是各个参展商的能力与产品。
所以贺兰始终坚持的布展理念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要的就是吸引眼球,绝不循规蹈矩。她要把广交会吸引来的目光尽最大可能转化为自己的客流量,使汝辉的业务量大增。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贺兰为此次广交会特意定制了中国红系列产品包装袋,正面中国红,背面的红色深浅不一且毫无章法,即便是同一台机器先后生产的两个包装袋,其包装袋背面的红色也不是完全一样的。
等到第三期展会召开前的两天,二期闭展轮到三期参展商进场布置展位时,张松年按照贺兰的要求,派人抬进来二十个五十公分宽、两米高的定制铝合金脚手架。
脚手架组装后成为一面长五米、高四米的巨型幕墙。贺兰取出她早已准备好的四千个中国红包装袋,开始在幕墙正反两面按顺序粘贴。
这是一项细致活儿,除了她和谢益清没有第三个人能够看懂粘贴的顺序与整体外观之间的关系。两个人像之前在厂里排练过的那样,一边粘贴包装袋一边从两端逐渐向中心位置移动。
正在他们聚精会神的工夫,呼啦啦来了一群人指手画脚。谢益清移动梯子的时候露了一下真容,就这一下便被人看进了眼里。
“哥?贺厂长?怎么你们也在?”
是罗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