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妙龄学医的契机,在于父母因病身亡!
具体的时间节点他没记住,但根据她的经历推测,时间还来得及!
“爸妈!”
秦昇猛地大叫一声,把苏知君和杨莹吓了一跳。
平时秦昇说话还算温声细语,除非是对待彭刚等人时,会故意粗声粗气。
所以如今冷着脸,突然喊人喊得语气这么沉重,不禁让苏知君和杨莹反思了一下。
他们……说错话了吗?
“阿昇,怎么了?”
就连苏妙龄,都看出来他此时的状态不太对劲。
比刚才逮到两只小山猪时,还要紧张,多少有些吓人。
秦昇深吸一口气,压下满腔的担忧,努力挤出一个笑脸。
“没事,我就是想问爸妈手里还有钱不?”
“有,还有呢。”
苏知君暗中松了口气。
他还以为女婿要说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呢,合着只是关心一下。
秦昇笑容有些微僵。
重生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事,自然不能乱讲。
尤其是前几年的时候,各种特异功能超自然的事很火热,如今对待这种事情,态度十分严肃。
秦昇要是敢乱说,就算不拉他去切片,也会惹上以他能力解决不了的麻烦。
根据他的推测,老丈人两口子目前的身体只是微恙,还没到绝症的地步。
不出意外,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或外部因素,造成了治疗不及时。
这让秦昇不禁想起一句名言:世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爸,你带着妈去市医院检查一下,中医虽然是全身调养,但有时候还是要依靠技术手段,来确认哪个重点部位出了问题。”
如今的医疗体系不如后来发达,看病检查的消费,按照收入比例来说,绝对比后来贵得多得多。
这时候的人得病,真的就像人们戏言的那样。
小病靠撑,大病靠命。
像丈母娘生病了,一定是在附近的医生,甚至是赤脚郎中那里,抓几副便宜的中药吃。
甚至许多山里人自带辨识药材的本领,依靠着祖上传下来的偏方或照本宣科抓些药草吃。
“小昇,我得的不是什么大病,小时候东奔西走落下的病根……”
“既然有病根,那就更应该去除!”
秦昇见丈母娘这么说,就知道自己没猜错。
两个人身上的重病,极可能是拖出来的!
他从怀里掏出随身携带的一沓钱,支起摩托车,长腿一迈走到苏知君面前,将钱强硬地塞到苏知君的手里。
“下次我再来的时候,爸你记得给我看报告单,至少得要市医院的。”
要是市医院的筛查不出来,或者有疑问的话。
秦昇想着,至少要带他们去省城检查一下。
“还有,不能光妈检查,爸你也要跟着做全身检查。”
“我?”
苏知君一手握着大把的钞票,一手指着自己的鼻尖,哭笑不得的反问。
“小昇,你看我像是生病的人吗?”
确实不像。
但万一有隐疾呢?
秦昇倒是怀疑,可能是丈母娘死了,老丈人受到打击跟着去了。
可怀疑不靠谱,还是做个全身检查更放心。
“爸,这事交给你了,抓紧去啊,好多小病拖成大病的,你不能不把妈的病放在心上。”
“谁说我没放在心上?”
秦昇这么一激,苏知君当即决定。
一会儿收拾好家里的一切,明早就往城里出发。
妥了!
“爸妈,我们也回去了。”
秦昇骑上摩托车,出了彭湖湾提高了车速。
七八里路,还绕了一段平坦开阔的路段,不到一刻钟,便回到了自家门口。
刚下车,苏妙龄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后,低声问他:“阿昇,是不是爸妈跟你说什么了?”
“为什么这么问?爸妈没和我说什么啊,我是他们的半个儿,把钱给他们花一些也无可厚非嘛。”
秦昇把筐里的小山猪放到地上。
死沉死沉的,但好在没死。
看病的事确实是头等大事,但有些事不急于一时。
所以秦昇办完这件事,他放在心里没有随时想着它。
听到苏妙龄的问题,他也没往深处想。
只当她提的是钱的问题。
苏妙龄闻言,也没有追问,只是掩下了心里的担忧。
阿昇平日里为了两个家付出得够多了,妈妈的病,就由她负责督促吧。
中医的书籍她倒是看了不少,药材基本都能够辨认得出来,但像阿昇说的,依赖技术手段,确诊病根的事,她还真没考虑过。
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书籍让她学习一下,这样看检查报告的时候,她也不会继续被大家好心瞒着,不让她操心。
“妙龄,快来搭把手,我们把这两头小山猪抬进去。”
“来了。”
院子里更热闹了。
除了满盆满缸的鱼,还有两头喘气挣扎的小山猪。
秦昇看着天色渐晚一趟也拉不到城里去,再说了,拉去了饭店也不一定能吃得下。
他干脆让爸妈挑着那些快断气的鱼,分给寨子里的人。
“剩下那些能养活几天的留下来,等会儿我给它们找销路。”
秦昇挑了几条鱼,让老爸处理了腌制好,他又盯着那两头捆着腿,不停拱土的小山猪,咽了咽口水。
“爸,弄个火架子,等会儿做烤鱼。”
“你妈做了晚饭了,再吃烤鱼,还挑了这么多条,吃得下吗?”
“不是给咱们家吃的,是请客人吃的。”
客人?
秦卫国一脸懵逼地看着泛黑的天空。
寨子里的村民收到了鱼,谁还会连吃带喝还带上门做客的?
“别看了,我是打算请叶叔还有石主任他们来吃晚饭,我去季家桥,给叶叔打个电话,问问他有空不,没空我回来做成熏鱼,明天拿去城里卖。”
就跟单纯卖豆腐,除了物美价廉没有别的核心竞争力一样。
越是简单人人都有的东西,越要提升它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让普通的食材,变成不普通的吃食。
捕鱼采山货这些需要靠时间磨炼的技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掌握得到的。
但加工鱼肉,对于寨子里的男女老少来讲,都不是问题。
像发小李云胜他们,对自己的话深信不疑,结果天天拿着网去打鱼,只能挣辛苦钱。
再看他,集技术与运气于一身,天天收获颇丰。
时间久了迟早还是要生出事端来。
干脆给大家找点脚踏实地,不费技术也能挣钱的活路,团结一致,才能像妙龄说的那样。
以后以秦家寨为基础,打造一个山货品牌,提供群众基础。
“格局要打开,先富带后富。”
秦昇挑了两条三斤重的草鱼,过腮穿上草绳,扔进筐里背着,骑上摩托直奔季家桥。
天要黑不黑的,季叔家没有点灯。
秦昇想到他家有小孩子,担心扰民,便把摩托车停到了五十米开外,步行走了过去。
进大门的时候,他也是轻手轻脚的,直到走到堂屋的时候,看到堂屋里反锁着,听着屋子里有动静,这才敲了敲门。
“季叔在家吗?借用一下电话!”
“草!”
屋子里传来一个粗重的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