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时空
嬴政和王翦的目光在空气中交汇,彼此的眼神中充满了不言而喻的默契,但他们的嘴唇却紧闭着,没有吐露任何言语。
沉默了片刻之后,王翦终于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嘲:“我真是看错了,原本以为‘大明战神’这个名号背后必定有着非凡的战功和智谋,没想到,这不过是后人用来戏谑的谈资。竟然将他与武安君相提并论,这实在是……太过荒谬了。”
楚汉传奇时空
刘邦手中的酒杯一抖,酒水洒落一地,他的脸上写满了惊讶:“我原以为这大明的‘战神’会像淮阴侯那样英勇善战,没想到竟如此不济。”
原本兴致勃勃的韩信也坐了下来,眼中的光芒逐渐黯淡,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看来,这所谓的‘战神’也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
朱元璋时空
大殿中一片寂静,因为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甚至在大明建国前,朱元璋还曾收李文忠为子,故而朝臣也不敢轻易发言。
而打破大殿氛围的是宁王朱权,朱权对着朱棣道,四哥,你怎么能偷袭我?
马皇后也是拍着朱棣的背道,老四,你怎么能挟持自己的弟弟。
朱棣苦笑道,这不是兵不厌诈嘛!
朱标则是看着直播上朱权的封地道,父皇日后将十七弟封在大宁,看来将来十七弟也是位大将之才啊!
······
【朱棣得了大宁的兵马,实力一下子膨胀了。
建文元年十月十九日,燕军在会州整编,分成五军,中军、前军、左军、右军、后军。
十月二十一日,燕军进了松亭关。
十一月初五日,燕军渡过白河,还打败了李景隆的哨探陈晖部队,有上万人。
当天,燕军和李景隆的大军在郑村坝会战。朱棣看准机会,用奇兵左右夹击,连破七营。燕将张玉等人列阵推进,到了城下,城中的留守部队也出城参战,内外夹攻,大败了建文帝的军队。
那一夜,李景隆看战事不利,下令郑村坝的军队轻装撤退,数十万人的辎重全留给了燕军,光马匹就有两万多匹。
李景隆走得急,没通知围攻北平城的南军,结果燕军轻松击溃了北平城下的南军,又得了一大批物资。
李景隆带着部队撤回德州,郑村坝之战就这么结束了。这一战,南军损失了十多万人。
这一波,李景隆简直就是朱棣的运输大队长,给朱棣的储备物资来了个大大的补给。
建文元年十一月初九日,朱棣回到北平城,因为之前上书朝廷没回音,他又上书一次,陈述齐泰、黄子澄构陷宗藩的罪过。
朱允炆没搭理他。十二月,朱棣用反间计让辽东守将吴高被削爵贬黜,消除了东北方向的后顾之忧。
看到这儿,我真想说,这反间计朱棣不知道用了多少回了,但每次都管用,这建文帝真是单纯得可爱。
李景隆打算等来年开春再北上攻燕,朱棣决定先下手为强,攻打山西大同,让南军疲于奔命。
十二月十九日,朱棣出兵攻大同。
十二月二十四日,燕军到了广昌,守将杨宗投降了。
建文元年也就这么慢慢落幕了,朱棣的战略纵深得到了极大的扩张。而建文二年,朱棣也将遇到自己举兵以来最大的危机。】
······
徐达的目光紧紧锁定在直播间上,看着朱棣在战场上的指挥若定,他不禁感慨:“燕王殿下真是帅才,不仅深知己方,更是将敌将的心理摸得清清楚楚。”
李文忠听到徐达的话,脸上露出羞愧之色,自责道:“与燕王相比,九江如同三岁稚童,竟然丧失了数万朝廷精锐。”
朱元璋听到这些话,摆了摆手,语气中带着一丝玩笑和宽容:“你们不要再夸那个混小子了,他的尾巴要翘到天上去了。”
朱标则转向李文忠,语气温和地安抚道:“兄长,九江他年纪尚轻,经验不足,日后多加磨砺,必定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
【建文二年如约而至,南北双方的战火一点也没停歇。
建文二年正月初一,燕军就到了蔚州,明军守将王忠、李远直接投降了燕军。
二月初二,燕军又打大同。大同可是代王的地盘,军事上也特别重要,李景隆不得不去救。
等李景隆一出紫荆关,燕军就从居庸关回北平了。南军在冰天雪地里白跑了一趟,兵力、装备损失惨重,士气也大受打击。
建文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李景隆给朱棣写信,请求暂时停战。朱棣回信说要齐泰、黄子澄这些人。
这一波操作,除了让南军白忙活了一个月,燕军在打大同的时候还意外收编了从蒙古来降的军队。
保定府也在建文二年二月投降了燕军。
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从山东德州出发,郭英、吴杰等人从真定誓师北伐燕军,目标是白沟河。兵力增加到了六十万,燕军也出动了。
四月二十日,燕军渡过玉马河,驻扎在苏家桥。
四月二十四日,燕军和南军开始会战。
这次白沟河会战,可以说是非常激烈,朱棣本人也是差点被南军击伤擒拿。
南军的先锋叫平安,他以前跟着朱棣出塞,很熟悉朱棣的战法,所以设了伏兵。
燕军一到,平安的伏兵就起来了,挺矛冲锋;瞿能父子也一起合击,燕军战斗失利。
当时南军郭英部也到了战场,郭英在燕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上埋了地雷,燕军撤退时损失惨重。
朱棣亲自率军殿后,但夜间迷失了道路。朱棣下马趴在地上辨别河流的方向,才分清方向,回到大营。他让军士提前用餐,准备次日决战。
次日(四月二十五日),燕军和南军再次合战。
瞿能、平安绕到燕军后方,攻其后军得手。
朱棣见状不好,亲冒矢石,令丘福冲击李景隆中军,没成功;朱棣率军攻打,双方混战,飞矢如雨。
朱棣先后换了三匹马,射光了三筒箭,宝剑也砍断了,差点被平安、瞿能所伤。
无奈之下,朱棣来到河堤上,举起马鞭,假装招呼援兵,李景隆见状果然生疑,攻势减缓;朱高煦这时候也来援救,战事暂时缓和。
不久,瞿能再次引众搏战,大呼“灭燕”,形势再次对燕军不利。
就在战事危急时,一股旋风刮起,刮断了李景隆的帅旗,南军顿时大乱。
看到这里的记载,我也不得不说,有些时候天命可能真的存在,要知道帅旗可是一军之胆,一般都是有军队中最精锐的士卒守护,但在这里居然能被大风吹断。
我也不得不说一句:“天命在北不在南!”
朱棣抓住机会,绕到李景隆后方放火。南军大败,瞿能父子被朱高煦阵斩。郭英等向西撤退,李景隆向南撤退,辎重全部扔下,投降了十万余人。
李景隆撤回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