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江省的政府大楼内,省长温海波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前,静静地翻阅着当天的《江省日报》。
温海波,一个中等身材、面容慈祥的中年人,已年过五旬。
他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透露出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
与省委书记赵立春的风格迥异,温海波更加注重脚踏实地,对基层工作怀有深厚的情感。
毕竟,他是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深知其中的艰辛与不易。
作为江省本土派的领军人物,温海波在乡镇、县、市等多个层级都曾担任过领导职务,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这也使得他在江省拥有着极高的威望,众多地市和省直单位的领导都是经由他一手栽培起来的。
正因如此,他才能够与从京城空降而来的省委书记赵立春相抗衡,共同引领着江省的发展。
当温海波的目光落在《官田乡:小乡镇展现大作为》这篇报道上时,他的眼神不禁为之一亮。
他细细品读着这篇报道,愈发觉得其内容翔实、数据精确,生动展现了官田乡所取得的发展成就。
放下报纸,温海波的脸上绽放出满意的笑容。
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的他深知,像官田乡这样的小乡镇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实属难能可贵。
这背后不仅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更离不开全体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与共同奋斗。
然而,就在温海波沉思之际,他突然觉得“官田乡”这个名字似曾相识,却又一时想不起具体在何处听过。
思索片刻后,他唤来了秘书小屈,问道:“小屈,你看看这篇报道里提到的官田乡,我怎么感觉有点耳熟呢?”。
小屈手里还拿着一叠待处理的文件,他轻轻地把文件放在温海波的办公桌上。
然后接过温海波递来的《江省日报》,目光迅速锁定在《官田乡:小乡镇展现大作为》的报道上。
小屈作为省长秘书,对江省的各项事务都颇为熟悉,尤其是对江省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动态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
他略一思索,便说道:“省长,之前那个从宝岛回来的铁姓商人,在我们江省投资五千万兴建了一个电子厂,项目好像就落地在这个官田乡,当时卢副省长还去现场参加了签约仪式”。
温海波闻言,恍然大悟,拍了拍自己的额头,笑道:“对对对,我想起来了,这样,你叫卢副省长过来一下”。
不一会儿,卢显安匆匆走进温海波的办公室,脸上带着一丝疑惑。
他刚坐下,温海波便迫不及待地说道:“老卢啊,信英市官田乡那个电子厂项目进展得怎么样了?我刚才看了篇报道,说那里发展得不错,咱们得继续关注和支持啊”。
卢显安闻言笑了起来,他也看到了《江省日报》上关于官田乡的报道。
事实上,《江省日报》作为江省最权威,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官报,基本上是每一个江省官员每天必看的报纸。
当卢显安看到那篇报道时,也没想到,距离他上次去官田乡参与签约仪式过去才半年多的时间,那里竟然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不禁又让卢显安想起了官田乡那个年轻的乡党委书记。
卢显安微笑着对温海波说道:“省长,您真是心系基层,官田乡的变化确实令人瞩目”。
“那个电子厂项目进展得很顺利,目前已经进入了生产阶段,为当地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温海波点了点头,满意地说道:“这就好,这就好啊”。
“官田乡有这样的发展势头,未来值得期待”。
“老卢啊,你得多关注关注那里,有什么新的进展及时向我汇报”。
卢显安连忙应承下来,心中却对官田乡的那个年轻乡党委书记更加好奇起来。
他知道,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带头人。
官田乡能有今天的变化,那个乡党委书记肯定功不可没。
就在这时,温海波的秘书小屈敲门进来,说道:“省长,刚才省委那边传来消息,赵书记也看到了关于官田乡的报道,很感兴趣,打算亲自去调研”。
温海波闻言,眉头微微一皱,随即又舒展开来,笑道:“看来我们想到一块去了”。
“官田乡确实值得一去,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做的,也好给全省的乡镇树个榜样”。
“不过既然赵书记决定去了,那我就不必再去了”。
闻言卢显安和小屈并不觉得意外,省里谁不知道省委书记赵立春和省长温海波两人不对付。
说起来两人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政见不同,对江省的发展都有着自己的想法。
除非是开会或者有重大活动的时候,否则的话,一般赵立春在的地方,温海波就不会出现。
反之,亦然。
……
另一边,李达康在官田乡政府办公室里,也看到了这篇报道。
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他知道,这份政绩的背后,是无数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是他无数个日夜的奔波与谋划。
“书记,看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啊”。
毛云刚走进办公室,看到李达康手中的报纸,笑着说道。
“是啊,这份成绩来之不易”。
李达康点点头,语气坚定。
“但我们的目标还远没有实现,官田乡的未来,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接下来,李达康的电话仿佛成了热线电话一般。
有市里的领导,有来自县里的相关部门负责人。
甚至还有之前合作过的一些企业家,也打来电话表示祝贺,并对官田乡未来的发展表达了期待和合作的意愿。
李达康一一接听,对每个电话都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正当李达康接电话都接的手软之际,县委书记袁凯的一通电话,顿时让李达康提起了精神。
“达康同志,这次你们在《江省日报》上可是大大的露脸了啊!”。
袁凯的声音中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赞许。
李达康微微一笑,谦逊道:“这都是在县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取得的成绩”。
“话虽如此,你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袁凯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正式起来,“我刚刚接到通知,省委赵立春书记对官田乡的发展很感兴趣,打算亲自来调研”。
“这可是个大好机会,你得好好准备一下”。
李达康闻言,心中不禁一动。
省委书记赵立春亲自来调研,无疑是对官田乡工作的极大肯定,同时也是一个展示官田乡发展成果和潜力的绝佳机会。
他迅速在脑海中盘算着如何接待和汇报工作,以确保这次调研能够顺利进行并留下深刻印象。
“放心吧袁书记,我一定会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这次调研工作圆满成功”。
李达康语气坚定,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