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水村,农村宴席的后厨,
四十五岁的江春兰木讷看着手上的五花肉出神,
“江姐,你咋了?我看你脸色不好,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农村宴席国庆节是最忙的,咱们已经连续接了十几单,我的老腰都要受不住了,幸好这是最后一趟活。”
“干完这趟活,婶子你还是去县城医院好好检查一下,不要钱挣到自己没命花给其他女人偷桃就瞎了。”
旁边洗菜的邻居张云笑着骂道:\"王华哥是镇上初中老师,两个孩子也都考学到大城市,日子不知道怎么好,你们就是嫉妒在这里乱嚼舌根,再说春兰当年可是十里八乡的村花,王华哥娶到她是多大的福气,春兰可别听他们的!\"
确实,虽然江春兰常年在外跑流水席有些黑,不过四十五岁的她除了眼角几抹鱼尾纹外,
脸部轮廓分明,双眼深邃,有种成熟的风韵。
而且肩膀宽阔坚实,手臂腿部肌肉紧实,看起来既健康又充满活力,
稍微打扮一下,不要说跟村里那些肥头大耳,大腹便便的女人比,就是跟镇上的女人比她也不差。
张云一直羡慕江春兰,孩子会读书,老公铁饭碗,哪像自己家儿子不像儿子,老公不老公。
其实这些都要归功于江春兰有个好爹。
她爹江祖望样貌好,同时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江祖望凭借手艺就没让家里的孩子饿过饭。
江春兰祖上据说是宫里的御厨,至于是真是假没人知道,
她爹江祖望靠着农村流水席掌勺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大家人,
到了春兰这一代家里没出一个会读书的,两个哥哥外加她都跟着江祖望学艺,
农村宴席怎么样才能将主人家的预算极致利用,
也就是钱多有钱多的办法,钱少也能办一场人人称好的宴席,这是门学问,
办得好主人家脸上有面子,办不好不管过去多少年还会有人戳脊梁骨骂,
在洛门镇这个地方江春兰几兄妹深得老爹的真传,是远近闻名的流水席师傅,
不管谁家大事小事只要办席都会非常郑重带着钱和肉去请,
回过神来的江春兰微微点头笑了一下,继续切五花肉。
今天负责白案的老罗家里有事要晚点到,所以江春兰只能身兼两任,不仅要炒菜还要切。
幸好这次宴席在本村,乡里乡亲的中午开饭晚一会大家也不会说什么。
今天这家是丧宴,现在年轻人结婚都赶时髦,很多都到镇上的餐馆去请客,
再富裕些的还会去城里的大酒店搞什么婚庆仪式,
江春兰也去参加过几次王华同事在城里办的喜宴,不仅不好吃还吃不饱,
她不懂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还不如把钱花在刀刃上弄几个肉菜实惠。
有时她会抱怨一两句,老公王华就会讥笑她不懂情趣,没文化。
江春兰在外面风风火火,但只要王华说什么她都听着,一副好学生的样子,
用她闺女王惠娴的话说就是,带着滤镜的恋爱脑,
村里的媳妇们唠家常的时候也不时取笑她,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王老师。
江春兰回忆三年前王华第一次讥笑自己吃席的场景,
心里发出疑问:\"是不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就开始嫌弃我的?\"
“春兰,我回来了,你去炒菜吧!”
大汗淋漓的老罗跑过来穿上围裙对着江春兰道,
“哦,好,肉我已经切完了,你把这里的鱼打花刀,中午菜弄完就下锅炸,可不敢耽误明天开席。”
农村正席的大菜比如扣肉、肘子、鱼这些都需要提前一天准备,不然不入味难吃。
“好勒!春兰这是你切的萝卜丝?都能穿针了!祖望哥真是好福气,有个十八般武艺的好闺女!”
江春兰麻利将刚刚自己切的萝卜丝倒入锅中,
锅里立刻滋啦滋啦响起来,
农村大铁锅不能颠勺,外加份量多,只能靠大锅铲不停翻炒让萝卜丝受热均匀,
别看江春兰刚才还在发呆,但只要工具一上手就跟换了个人一样,
细如发丝的萝卜丝在均匀受热吸收姜葱的香味后,只需要散上一点盐,
一锅酥脆可口的炒萝卜丝就能出锅了。
农村宴席开席当天才会有大菜,其他时候便饭只会有两盘肉菜,其他都是当下时蔬。
越是时蔬越考验师傅的功力,萝卜丝一出锅隔香气扑鼻,油光闪闪,
在撒上一点葱花,看着就下饭。
炒完几个菜,中午饭开席后,江春兰扒拉几口饭又开始忙活起来,
剔骨、腌肉、装盘...
心里虽然装着王华的事情,不过她知道家里的招牌可不能砸在自己手上。
等她晚上回到家时已经十点,看着没有人气的家江春兰心里发酸。
王华是家里的长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都在镇上安家落户。
儿子王庆南在哈大读研究生,闺女在羊城大学读大一,
公公婆婆去其他村吃席,要明天才回来,
王华在镇上初中上班,周末才会回家一次,
今年他带的是毕业班课程紧张,有时候不一定回来,
如果回来也只是拿几件换洗衣服匆匆忙忙就走,
江春兰给大灶生火烧了一大锅水,
每次她心里有事就会在大盆里泡泡,不仅能缓解疲劳还有助于文化水平不高的大脑思考问题。
脱光衣服,她打量自己的身材,
自言自语道:\"个子不高,戴一副眼镜,斯斯文文,比自己白,那小腰自己捏捏恐怕都要碎,王华喜欢这款?可当年两人钻被窝的时候他不是这样说的。\"
当年江春兰家说媒的门槛都要被媒婆踏破了,一来江祖望是手艺人受人尊敬,他家比其他人家也要富裕不少,二来就是江春兰是个十足的美人,
可她看中了隔壁后水村最穷的王树宝家老大王华,
江春兰在家里最小江家父母哥嫂们都疼爱,就随了她的意,
王华当年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两人确定关系后,他上学的费用还是江家出的,
江祖望也拿他当半个儿子一样对待,
王家大事小事离不开江家帮扶,
王华的弟弟妹妹在镇上安家,江春兰也不计较王华拿钱支援他们。
家里的四间瓦房也是江家大哥二哥一起帮忙修的,
一分工钱都没拿,
当年王华娶江春兰时,曾经在江家人面前立誓会永远对她好,
回头想想这已经是快二十几年前的事情,王华可能是忘了,
很快江春兰的一滴眼泪掉落在水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