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墨曜侧着眼看了父亲一眼,张张嘴想要说些什么,然而最终还是默默地拎着东西走进了楼道。
“你看看你,知道的是儿子回来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仇人呢。”
远远的传来张叔不满的声音,传进狭窄的楼道里还带着些许的震荡。
“我们家事儿不用你管。”那是李泰的声音,他扔下这句话后便离开了人群。
“哎,事儿你还管不管啦?”
“不管啦!关我什么事儿!不就是一个月三百块钱嘛,交不起就把车卖了……”
听着父亲走入楼道的脚步声,李墨曜心里不是滋味,看样子昨晚贾伯父的工作并没做到位呀,老爸这是憋着一肚子气呢。
母亲脸上的皱纹更盛了,不知道是不是没睡好,眼袋下浮起一片红肿。
“妈你怎么啦?”李墨曜关切地问。
“没事儿……”
母亲轻描淡写地说。
父亲很快回来了,家里再没人说话,气氛一度的尴尬。
小客厅里,父亲打开电视,没完没了的换台,也不知道他想看什么。
李墨曜不知道父亲这股气到底从哪儿来的,他只能默默无言。
“这次回来住多久?”李泰突然出声问道。
李墨曜含糊的回答:“不知道,要看项目进度。”
“房子装修找好啦?”
“嗯。”
“抽空去看看。”
“没什么好看的吧。”
李墨曜只是把那个清水房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并没打算搞多复杂。
“那怎么行?你自己不上心,那些人就给你糊弄。”
“知道了。”
李墨曜不想跟父亲继续拗下去,顺嘴附和着。
一度无言,母亲去准备饭菜了,李墨曜看见家里的冰箱堆满了冷冻的鸡鸭鱼肉,一个一个的拿出来化开。
“不用这么麻烦,我吃不了多少。”
母亲仿佛根本没听到一样,继续手里的操作。
“妈——”
“我耳朵不背。”母亲叹着气,“你们外面吃的东西不干净,没有家里做的好,难得回来一趟,妈给你做点儿好吃的。”
话语很平静,听得李墨曜心酸,他想帮忙,却发现自己居然是个四体不勤之辈,面对厨房的一切他感到陌生。
“妈,小区改造怎么回事儿。”李墨曜问。
“能怎么回事儿,不就是圈起来收费嘛。”
“……”
这顿饭整整做了两个小时,就像过年一样,饭菜铺了一桌子。
李墨曜无奈地皱着眉头,他理解这份儿辛苦,但他吃不下这么多东西,为了让家里人不太难心,于是假装胃口很好的样子,努力往嘴里塞着,然而他发现自己塞食物的速度根本跟不上父母往自己碗里夹的速度,终于他告饶了。
“我吃饱了。”
“再多吃一点儿。”母亲又夹了一个大鸡腿。
“……”
“交女朋友了没有?”父亲突然插了一嘴。
李墨曜摇了摇头。
李泰叹了一口气:“你在外面干什么我不管,但你看看楼下的老张家,孙子都上幼儿园了。”
李墨曜一阵懵,怎么什么都要比呀,之前你不是说他家小子没出息嘛……
“你要是不着急走,这几天我给你找找人张罗一个。”
“……”
李墨曜恨不得马上逃离饭桌,这什么年代了?还张罗?看这架势张罗完就得马上结婚了吧……
母亲没吃几口饭,默默地开始收拾饭桌,李泰也没有继续就这个话题继续,但李墨曜知道,一旦父亲打定了主意那就是必须执行,哪怕决策是错的他也义无反顾。
恐怕就是这种性格让他那家小加工厂最终没撑下去吧。
从贾铭章那里,李墨曜听了不少当年的细节,当时众诚也给了一部分单子,让父亲多撑了一段时间,然后……
小加工厂因为技术手段有限,产量也不行,最终众诚也没办法继续照顾了,后来众诚厂技术升级,再也没有一张单子给到父亲这里了……
“倒闭之后,众诚还支付一笔收购费用,其实就那个小厂根本不值得收购,这还是看在我父亲的面子上才象征性的给了一笔钱。”
贾铭章的话犹在耳畔。
也许他们认为这是老一代最后的尘埃之旅,这笔费用真的是象征性的,象征着旧有的生产关系割裂,象征着工人不再是企业的主体,随后以资本和企业主模式为主的经营方式兴起,彻底的融入市场的大潮。
对老一代人而言,这是他们的悲哀,是他们的伤逝。可对新生代而言,这是崭新的一页,是大国复兴的开始。
这种关系,真让人五味杂陈。
李墨曜忽然意识到,这种关系或许并没有消失,社会上的结构发生变化了,但这种关系依然在一个个家庭延伸,正如自己家里一样,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做点儿什么?
脑中灵光乍现,李墨曜匆匆扒拉完碗里剩余的米饭,然后头也不回地就要出门。
“干什么去?”
身后传来父亲严厉而低沉的声音。
“吃太饱了,出去溜达一圈。”
“别惹事儿啊。”
还当自己是小孩子呢……
李墨曜这样想着,直到跑出楼道,他才忽然觉得父亲可能另有所指,但这次他还真是想出去“惹点事儿”。
从小他调皮捣蛋,后来虽然被家里严管,但一颗不安分的心始终躁动着,那个时候他的想法很单纯,只要自己学习好家里就不能说什么。
然而学习好这种免死金牌或许在别人家里管用,但在自己家……
哼!
有些东西千万不要习惯,一旦习惯了就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天已近黄昏,李墨曜先是在小区里转了一圈,然后步行到小花园,那里来来往往的人里已经没有多少认识的身影了,在众多饭后遛弯的老年人群中,他终于看见张叔的身影,于是凑了上去。
“张叔,你给我讲讲小区改造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张叔对他还是很热情的,立即拉过小马扎坐了下来,慢条斯理地给他讲起了这件事的始末。
也许是老年人没事儿可做,一些和张叔相熟的人凑了过来,听完张叔的介绍,这些人一个个义愤填膺的表情,纷纷开口,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李墨曜,好像终于找到了一个主心骨一样。
听着一个个大爷大妈的讲述,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终于凑成了一幅完整的图案。
“所以呀,后来就变成这样儿了。”
“智慧小区?在咱们这儿?”
仔细听张叔讲完,李墨曜的脑子里亮出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