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实验成功了
这个立夏,天气并不太热。太阳明晃晃地照着,空气里飘着麦子灌浆的清香,还有桐树花的甜香。我站在自家小院里,看着满院的花草,心里头五味杂陈。
院子里的老杏树,是我小时候亲手栽下的,如今枝繁叶茂,结满了青涩的果子。树下的石桌、石凳,还是我刚回老家那会,带着村里的年轻人从市场上抬回来的。那时候,村里大事小事都在这石桌上商量,石桌见证了村子的变迁。
儿子顾家启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平板电脑,一脸兴奋:“爸,我跟你说个事儿。”
我转过身,看着他:“啥事儿,这么高兴?”
“我和我对象刘瑶现在在一起了!”顾家启眼睛亮晶晶的,“她和我一样,也痴迷于新型能源研究,现在我们一起在研究这个项目。”
我笑了笑:“好事儿啊,有空和爸爸谈谈你们的工作情况。”
顾家启挠挠头:“过几天,我们这两天忙着做实验呢。对了,爸,我们俩有个大胆的想法。”
“啥想法?”
“我们想研究新型能源和离子反重力推进器,要是成功了,那对能源领域可是颠覆性的突破。”顾家启越说越激动,比划着手势。
我皱了皱眉头:“这可不是小事儿,你们有把握吗?”
“没把握也得试试,现在传统能源越来越紧张,新型能源是未来的方向。而且离子反重力推进器一旦研究成功,在航天、交通等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前景。”顾家启一脸坚定。
我点了点头:“行,只要你觉得对,就放手去干,爸支持你。”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汽车声。我出门一看,是村里的老会计张福全。
“老顾啊,我来看看你。”张福全下了车,笑着说。
“老张,快进屋坐。”我把他让进屋里。
张福全坐下后,叹了口气:“老顾啊,你这一退,村里好多事儿我还真有点拿不准主意。”
我给他倒了杯茶:“有啥事儿你就说,虽然我退了,但能帮上忙的,我肯定不遗余力。”
张福全喝了口茶:“村里那片果园,承包合同快到期了,村民们意见不一,有的想继续承包,有的想重新规划,你说咋办?”
我想了想:“召集村民开个会,把大家的想法都摆出来,一起商量。毕竟这果园关系到村里不少人的生计,得尊重大家的意见。”
张福全点了点头:“行,还是你想得周到。对了,听说你儿子搞对象了?”
我笑了:“是啊,刚跟我说的,说是个搞科研的。”
“那挺好啊,以后肯定有大出息。”张福全笑着说。
过了几天,顾家启带着刘瑶回来了。刘瑶扎着马尾辫,眼睛大大的,看起来很精神。
“伯父好。”刘瑶有礼貌地打招呼。
“好好好,快进屋坐。”我笑着把他们迎进屋里。
吃饭的时候,刘瑶跟我聊起了他们的研究计划。
“伯父,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思路,但还需要大量的实验和数据支持。”刘瑶说。
“研究这东西不容易,你们可得做好吃苦的准备。”我夹了一筷子菜给她。
“我们不怕吃苦,伯父。而且现在有很多先进的科研设备和技术,我们有信心能取得突破。”顾家启说。
吃完饭,他们俩就钻进了顾家启的房间,讨论研究方案去了。我在院子里收拾东西,心里既为儿子高兴,又有点担心。高兴的是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伴侣,担心的是他们的研究困难重重,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起自己当搞乡村振兴的那些年,为了村子的发展,没少操心。从引进果树种植,到修建村里的道路,每一步都不容易。现在儿子在追求他的梦想,我这个当父亲的,一定要全力支持。
第二天一大早,顾家启和刘瑶就出门了,说是去市里的科研机构找专家请教。我一个人在院子里,给花草浇水。看着那些生机勃勃的花草,我仿佛看到了儿子和刘瑶的研究充满希望。
中午时分,张福全又来找我。
“老顾,果园的事儿,村民们还是争论不休。有人想把果园改成光伏发电站,说是能赚大钱。”张福全一脸无奈。
“改成光伏发电站?这可不是个小工程,得考虑土地性质、投资成本、后期维护等问题。而且果园一直是村里的特色产业,不能说改就改。”我皱着眉头说。
“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有些村民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听不进去劝。”张福全叹了口气。
“这样吧,我们先找相关部门咨询一下政策,再请专业的团队做个评估报告。把利弊都跟村民们讲清楚,让他们自己做决定。”我想了想说。
“行,也只能这样了。”张福全点了点头。
日子一天天过去,顾家启和刘瑶整天忙得不见人影。他们在村里的旧仓库里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实验室,没日没夜地做实验。
有一天晚上,顾家启一脸疲惫地回到家。
“爸,实验遇到了瓶颈,离子反重力推进器的能量转换效率一直提不上去。”顾家启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我给他倒了杯水:“别着急,慢慢想办法。科学研究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遇到困难很正常。”
正说着,刘瑶也来了。她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伯父,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也请教了不少专家,还是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刘瑶说。
“要不先休息几天,换个思路,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我建议道。
顾家启摇了摇头:“时间不等人啊,现在全球都在研究新型能源和相关技术,我们要是落后了,就很难追上去了。”
看着他们坚定的眼神,我知道劝也没用。
“那你们注意身体,有啥需要尽管跟爸说。”我说。
就在他们为研究发愁的时候,村里果园的事儿也有了新的进展。经过咨询和评估,发现把果园改成光伏发电站虽然短期内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对生态环境和村里的产业结构会造成不利影响。
在村民大会上,我把评估结果和利弊分析跟大家详细地讲了一遍。村民们听了之后,开始冷静下来,重新考虑果园的发展方向。最终,大家达成了共识,决定继续承包果园,并引进新的品种和种植技术,提高果园的产量和品质。
解决了村里的事儿,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支持儿子和刘瑶的研究上。我帮他们采购实验材料,让刘晴给他们做饭,让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
又过了几个月,迎来了大暑。天气酷热难耐,村里的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顾家启和刘瑶的实验室里,温度高得像蒸笼,但他们依然专注地做着实验。
这天,我给他们送解暑的绿豆汤。刚走进实验室,就听到刘瑶兴奋地喊:“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我赶紧走过去,看到实验台上的仪器显示着一组完美的数据。
“爸,你看,离子反重力推进器的能量转换效率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新型能源的稳定性也得到了验证。”顾家启激动地拉着我的手。
我看着他们满是汗水和疲惫却又充满喜悦的脸,眼眶湿润了:“太好了,你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刘瑶说:“伯父,多亏了你这段时间的支持和照顾,不然我们也不可能这么顺利。”
我说:“这都是你们自己的功劳,你们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我这个当父亲的,感到无比骄傲。”
很快,顾家启和刘瑶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各大科研机构和企业纷纷向他们抛出橄榄枝,邀请他们合作。但他们拒绝了一些优厚的条件,决定留在村里,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他们和村里合作,建立了一个新能源研发中心,利用新型能源和离子反重力推进器技术,开发出了一系列适合农村使用的新能源设备,如太阳能和新型能源混合驱动的农用机械、离子反重力运输装置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的年轻人也纷纷回到家乡,投身到乡村建设中。有的参与新能源项目的开发,有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村里的农产品打开销路。村子里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次年立夏,中原大地的农村一片繁忙。果园里,果农们忙着采摘新鲜的水果;田野里,新能源农用机械在高效地作业。
我站在村口,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感慨万千。曾经那个为了村子发展日夜操劳的我,如今退居幕后,却看到了村子更加美好的未来。儿子和刘瑶的努力,不仅实现了他们的梦想,也让这个古老的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了田野里的芬芳。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乡村振兴的梦想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