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3年小雪时节,中原大地的农村早已被寒意浸透。风,像冰刀般割着脸颊,干枯的草木在风中瑟瑟发抖,田野里一片萧索,偶尔有几只麻雀在枝头跳跃,叽叽喳喳地诉说着冬日的寂寥。
我本想着能过上清闲的日子,陪陪家人,可谁能料到,一场全球性的大灾难正悄然逼近。
我的儿子顾家启,是个热血青年,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家乡,一心扑在乡村建设上。儿媳刘瑶,温柔善良,和家启一起为村子的发展出谋划策,小两口恩恩爱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这天傍晚,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暖烘烘的灯光照在脸上,驱散了些许寒意。家启一边往碗里扒拉着饭,一边兴奋地说着村里新引进的农业项目:“爸,这次这个项目可不得了,是一种新型的无土栽培技术,能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绿色环保。”
我点了点头,笑着说:“好啊,你们年轻人脑子活,想法多,就该多尝试新东西。咱这村子,多亏了你们这些年轻人,才有了新希望。”
刘瑶也在一旁附和:“是啊,爸。家启为了这个项目,跑了好几个地方考察,就盼着能让村里的经济再上一个台阶。”
正说着,突然,一阵轻微的震动传来,桌子上的碗筷轻轻晃动了几下。我们都愣了一下,家启皱了皱眉头:“怎么回事?是地震了吗?”
我心里也有些不安,但还是故作镇定地说:“可能是附近施工吧,别大惊小怪的。”话虽这么说,可我的眼皮却一直跳个不停,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震动越来越频繁,而且一次比一次强烈。村里的老人们开始议论纷纷,脸上都带着担忧的神色。有的说这是老天要降灾祸,有的说肯定是哪里得罪了神灵。
一天夜里,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窗外的月光洒在地上,像一层银霜。突然,一阵剧烈的震动袭来,整个房子都摇晃起来,屋顶的灰尘簌簌地往下落。我猛地坐起身,大喊:“家启,刘瑶,孩子们,快起来,地震了!”
几乎是同时,家启和刘瑶的房间传来一阵慌乱的声音。家启穿着睡衣,匆匆跑过来,一把扶起我:“爸,快,咱们先出去!”刘瑶也带着孩子们跟在后面,脸色苍白。
我们刚跑到院子里,就听到一阵“轰隆隆”的巨响,像是千军万马奔腾而过。只见村里的房子开始纷纷倒塌,扬起一片尘土。月光下,人们惊慌失措地奔跑着,呼喊声、哭叫声交织在一起,乱成了一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怎么会这么严重?”刘瑶惊恐地问道。
家启紧紧握着拳头,眼睛里满是愤怒和担忧:“不知道,可能是全球性的大地震。前一段时间咱们一直在监测中,没发现太大问题。没想到会来得这么突然,这么猛烈。”
我望着眼前的惨状,心中一阵悲痛:“这可怎么办?村子这下全毁了,乡亲们可怎么活啊?”
就在这时,邻居张大爷慌慌张张地跑过来,一把拉住我的胳膊:“大山啊,这可咋办?我的孙子还在屋里,我进不去啊!”
我二话没说,挣脱张大爷的手,就往他家跑去。家启也跟了上来。到了张大爷家,只见房子已经塌了一半,断梁残瓦堆在门口。
“孙子,我的孙子啊!”张大爷哭喊着,就要往废墟里冲。
家启连忙拦住他:“张大爷,危险,我们来想办法。”说着,他和我一起开始搬开那些瓦砾。张大爷也在一旁帮忙,尽管他的手被划破了,鲜血直流,也顾不上疼痛。
在我们的努力下,终于听到了孩子微弱的哭声。家启兴奋地大喊:“找到了,在这儿!”我们加快速度,不一会儿,就把孩子从废墟里抱了出来。
张大爷接过孩子,老泪纵横:“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啊!”
把孩子安顿好后,我们又开始帮助其他乡亲。整个夜晚,我们都在废墟中穿梭,不停地救人。汗水和血水混在一起,浸湿了衣衫,但没有人喊累。
天渐渐亮了,可眼前的景象却让人更加绝望。整个村子已经面目全非,到处是残垣断壁,昔日的热闹不复存在。幸存的乡亲们围坐在一起,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恐惧。
“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有人小声问道。
家启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大家别慌,我们先清点一下人数,看看有没有受伤严重的。然后想办法联系外界,寻求帮助。”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轰鸣声。我们抬头望去,只见几架直升机缓缓飞来。家启激动地跳了起来:“是救援的来了,大家有救了!”
直升机降落在村子里,医护人员和救援队员纷纷跳下来,开始紧张地救援工作。他们带来了药品、食物和水,给乡亲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搭建起了临时帐篷,安置好乡亲们。家启和刘瑶也加入了救援队伍,帮助分发物资,照顾受伤的乡亲。
一天晚上,我坐在帐篷外,望着满天繁星,心中感慨万千。家启走过来,坐在我身边:“爸,这次地震太可怕了,好多人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
我叹了口气:“是啊,灾难无情,人有情。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度过难关。”
刘瑶也走了过来,靠在家启身边:“我相信,我们的村子一定能重建起来,而且会比以前更好。”
家启点了点头:“对,等灾难过去,我们要重新规划村子,建设更加坚固的房屋,发展更可持续的产业。”
我看着他们,心中充满了欣慰:“好,有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我相信村子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然而,全球性的地震还在继续,周边的地区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物资变得越来越紧张,救援工作也遇到了重重困难。
一天,家启带回了一个坏消息:“爸,听说外面的交通基本瘫痪了,物资运输很困难。我们的食物和水储备也不多了,最多只能维持几天。”
我皱了皱眉头:“这可不行,我们得想办法自给自足。村里还有没有能吃的农作物?”
刘瑶想了想:“还有一些红薯和土豆,在仓库里,应该还能撑一段时间。”
家启说:“我们得合理分配这些食物,尽量节省。同时,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的食物来源。”
于是,我们开始组织乡亲们,把仓库里的红薯和土豆拿出来,按照人头分配。大家都很自觉,没有一个人多拿。
为了寻找更多的食物,家启带着几个年轻人,去了附近的食品加工厂里。他们在食品加工厂里寻找到一大批物资,并且和加工厂的老板商量了一下分配物资的方案,损失可以从乡村振兴基金里面弥补。
日子一天天过去,虽然生活很艰难,但乡亲们都没有放弃。我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下,救援物资陆续运到了。政府也开始组织力量,帮助我们重建家园。
在重建的过程中,家启充分发挥他的专业知识,带领乡亲们规划新的村庄。我们采用了最先进的抗震技术,建造了坚固的房屋。同时,又重新发展了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让村子重新焕发生机。
一年年后,当我再次站在村子里,望着眼前焕然一新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感慨。曾经的灾难已经成为过去,而我们的乡村,在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后,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美丽。
家启和刘瑶,带着三个孩子,我们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每当夜幕降临,我们都会围坐在一起,讲述着那段难忘的经历,告诉孩子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能打倒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