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
“大帅!”
“完了!完了完了。”主帅被擒,这仗没法打了。
“平南王!接下来我们就听你的了!是战是降?”很快,一群中级将领便将目光投向了满脸严肃的尚可喜。
“嘿呀!还怎么打!诸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突围吧!随我来!”尚可喜可没有阿济格勇猛善战,跟朱辰钰交手,他毫无胜算。
不过这尚可喜观察形势的能力却是不错,他早就盘算好了突围方向。
蜀军装备精良,军纪严整,便是清军主力,也有所不如,这样的硬骨头他啃不动。反而高一功和李来亨部的大顺军,早就吃过清军的亏,胆气不足。
“只要杀溃顺军,逃出桃花山地界,再沿江西进,一旦进入相对平坦的沿江滩涂,便能发挥一部分骑兵的优势了!”
想到这里,尚可喜当先冲向高一功的部队,大声吆喝着:“逆贼!受死!”
高一功早有准备 ,心里忍不住嚎叫起来,“来吧,来吧,快点来吧!爷爷我给你们准备了数不清的陷马坑,绊马索!就等着你们来享用呢!”
高一功眼见尚可喜杀来,立刻就下令撤退,撤退方向正是沿江地带,他可没有大队的骑兵,只能退向官道旁边的丛林,山地。
而与此同时,朱辰钰下令追击!蜀军主力轰然而动,向着尚可喜的部队掩杀而去。骑兵队速度极快,很快飙起来,开始发挥出骑兵的高机动性。
然而,还没跑出十里,成堆的骑兵就陷入了陷马坑大阵,和层出不穷的绊马索阻截。
速度一下子又降了下来,后面的蜀军已然追来,尚可喜带领的满汉旗兵不得不马改步,跟蜀军厮杀。
蜀军步兵十分熟悉山地战,身上又有近身格斗兵器,盾甲,连弩,战力强过旗兵一大截。被陷马坑摔断大腿的战马横七竖八的躺了一地,旗兵战力大损。
尚可喜可顾不得这些了,“逃!”只要逃出去,一点点损失又如何呢。马匹的速度降下来了,战马就怕遇到陷马坑后马失前蹄。
如果要在草原上挖陷马坑来对付骑兵,那有点痴人说梦。可是在这平地有限的桃花山地界,陷马坑的作用就非常大了,毕竟避无可避,躲无可躲。
一路追杀,一路逃亡,终于,尚可喜率领清军留下三千多尸体,杀出了高一功的阻截,顺着江边平地再次飙起了速度。
蜀军步兵暂时被抛到了后边。
“恨呐!若早知道桃花山是一处险地,千不该万不该向那边去!
只有沿江的滩涂平地多些!这才是生路。
只可惜,王爷太过大意,被蜀军捉去!”
尚可喜忧心忡忡。
阿济格被俘,恐怕他罪责难逃,便是侥幸回到荆州,又如何向主子交待?
也罢,不知平西王那边如何,水寨是否救下?暂且与平西王汇合,实在不行,就盘踞在荆襄,手中有兵,就没啥可怕的!
这尚可喜也是光棍,杀伐果断,做军阀割据一方也是轻车熟路。
桃花山以西,约莫八十几里的山间盆地中,此刻正驻扎着一万四千蜀军,高一功和李来亨的一万顺军也在此。
中军大帐,朱辰钰高坐中间的帅案之后,正在主持一场军事会议。
“诸位!此役生擒敌主将阿济格,歼敌七千余人,降者五千余,其余击溃逃窜,正在搜捕,敌将尚可喜所部不足三千人马,已然逃出我们的包围圈,观其动向,应是前往荆州。
刚刚接到消息,敌将吴三桂引兵五千,袭击了石首水寨,不过,这水寨乃是我蜀军做的一个局,江上有我两万水军,由马万年将军带兵,料想那吴三桂插翅难飞!……”
“大元帅!这一仗打的真是痛快!眼下江南大势已定,何时攻下荆州,襄阳,北上收复长安,潼关?”高一功嗓门粗豪,之前被阿济格军追杀的好不憋屈,此刻终于吐尽胸中恶气了!
李来亨赶紧竖起耳朵,这才是他们俩最关心的。
朱辰钰笑道:“高将军,李将军且放宽心,陛下亲自下诏,准许顺军收复北地,便将北方三郡之地划到顺王治下,且这王号早就敕封了,这一切皆按计划行事!至于攻荆州打襄阳,就全仗二位将军了,毕竟金陵还在敌人手中,我西蜀军必先收复金陵为要。”
“二位也无须烦恼,清军主力必定是在金陵一带,这必是其防御重地,荆州,襄阳不会有太多兵力。二位将军可放心去打。”
“大元帅!如此甚好,只要将清军牵制于东线,相信取荆州,襄阳便如探囊取物。不过,属下还是想多问一句,马万年将军的两万水军如何计划?”
朱辰钰笑道:“自有安排!二位放心北上伐虏吧!”
高一功和李来亨相视一眼,感到无奈。
蜀军的强悍战力他们算是见识到了,这可不是旧朝官军能比的,再加上这位神通广大的大元帅,简直就是天兵天将一般。
只管乖乖听话就好,最起码北边的三个郡已经答应给他们了,就不能有其他的想法了,惹毛了西蜀军,估计能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
第二日,大军开拔,接主帅董彦令,朱辰钰带着两万军队回驻武昌,消耗的兵员再次补充满员。
而阿济格军被击溃,阿济格被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多铎耳朵里。
多铎惊慌失措,忙不迭又上了三道折子,急忙向北京求援。
金陵周边早已是风声鹤唳,西蜀军五万人马盘踞,给多铎带来巨大压力,有强大武力威慑,整个湖广都是一片铁桶般,皇明日报和电报网迅速布局蜀军辖地,大明帝国恢复治理。
兴武帝连下十二道诏书,改革江南各地民生经济,颁布新的法令,加强统治力度,至此江南过半土地归入兴武朝。
有了强大的政治控制能力后,兴武朝开始大力发展经济和军事,铁产量激增,火药产量也连创新高。再加上江南本是渔米之乡,控制住土地以后,根本不缺粮食。
各地官绅在兴武朝强大的监控能力之下,一些不该有的想法也逐渐收敛起来,与过往的王朝不同,兴武朝监控各地的力度特别大,加之军力强盛,原有的纯朴民风逐渐的转变为一股尚武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