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嫣在想这肯定是张家其他分支派人所为,与张信德无关。
若这事处理不好,会影响双方继续合作,更会影响张家未来大计。
他也有些生气,这个时候张家有人添乱。
他们来到了牢房之中,来到关押张家人牢房前。
“他们就是张家人,有什么话你自己问吧。”
张嫣看到牢房之中关着的几个人,有些面熟,可以确定是张家人。
“你们为什么要窃取大汉图纸,又是谁指使你们的?”张嫣冷声问道。
张家人看到牢门外站着张嫣,以为这下有救了。
只是被她这么一问,他们不由得低下头。
“回答我!”
都快被这些人给气死了,如果一口咬定是张信德派来的。
那可就解释不清楚了,以后就很难再合作了。
他还是比较了解交易的脾气,一旦被列入合作黑名单,那就真的完了。
“我们也只是想帮助张家强大,那些图纸有很高价值。很不幸被抓了,把所知道的招供了。”
张安低头解释着,既然被抓了,只能认命了。
“你们真的好糊涂,难道不知道我们与汉王合作。若是惹恼了他,对张家来说损失可就大了。”
张嫣气得呼吸加重,差点坏了双方的合作大计,真不想帮助被抓的这些人。
“你想不想救他们?”江易问道。
“我虽然想救他们,可他们犯了大汉国法。按理说,就要依法处置。”
不是不想救他们,而是难度有点大。
“话虽如此,他们犯的错还不算太严重,那就看你们张家的诚意了。”
张嫣听他这么说,恐怕不是交钱那么简单了。
“你就开个条件吧,等我回去之时,带他们回家族接受处罚。”
江易沉默了,本来就是随口一说,放人也就他一句话的事。
之前对张家人审问,确实不是张信德指使。
“我们知道错了,还请大王从轻处罚,我们愿意交钱赎罪。”
张安等人感觉有希望,只要能用钱解决的事,那都不是问题。
“这次抓了二十个张家人,每个人交五万两,就可以离开大汉。”
张安等人一听说要交五万,觉得有点多了,有的人要把这些年的积蓄都拿出来。
“恐怕他们拿不出这么多钱,我先替他们交了。我向你保证,以后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他知道江易爱财,他要用这些钱来治理国家。
张嫣感觉有点后悔,当初在江易最困难的时候,多给他一些帮助。
就会让他欠个人情,将来可以用这份人情保张家。
在他崛起之前,张家确实帮助他一点,不过那份人情已经还了。
“行吧,我给你一些优惠,八十万两。把这些人带走吧,记住你的承诺。”
“汉王饶了你们,还不赶快谢恩。”张嫣催促道。
“谢大王饶恕!我得铭记大王的恩情。”
“行了,这次犯了错,可以饶恕你们。下次再犯,谁来求情都没用。”
好在这些人没有成功盗取图纸,对汉国造成的损失不大。
“非常感谢你对他们的宽宏大量!过几日,我让人把赎金送过来。”
先让赵广先垫付八十万两,等回到镐京,再派人把钱送给他。
半个时辰后,两人离开了牢房。
江易还要处理一些事,让张嫣去沈蓉那里聊聊。
陈默拿着一份科举名单来到江易面前,还有十份成绩比较好的试卷。
今年秋试由陈默作为主考官,与其他考官一起监考并阅卷。
“这是今年秋季科举的名单和试卷,请大王御览。”
今年有不少考生的成绩不错,无论是应试答题。还是实践考核,有不少人展现了出色的才华。
又为汉国招来了一些人才,其中十份试卷让江易亲自过目,确定前三名。
“今年秋试有不少学子成绩不错,我先看看这些试卷。确定前三名,改日亲自出题考他们。”
科举选人才,一定要公平公正,最好多选拔一些出身寒微的人。
“这十份试卷之中有几个人出身贫寒?”江易问道。
“回大王,有四人出身贫寒。三人是中康之家,另外三人为官宦之家子弟。”
陈默把他们的详细身份跟江易说了,也知道他想选拔更多出身贫寒的人。
就是为了避免地方世家势力越来越大,威胁到王权的稳固。
“出身寒微的人数太少了,他们能考出这么好的成绩,实属难得。”
陈默明白江易的意思,若是按照他的想法来,那就要把一些人的名次往后排。
好在现在没有公布成绩,可以让更多出身贫寒的人上榜。
如此一来,就显得有些不公平,那就看江易的意思。
“今年参加科举的贫寒之人多不多?”江易又问道。
“今年参加科举的贫寒之人很多,可他们的成绩不太理想,他们读书条件不如那些富贵人家子弟。”
能够参加会试的人,说明他们的成绩也不差。
在众多学子之中脱颖而出,既要凭实力,也要靠运气。
“大王若是让更多出身贫寒之人中进士,恐怕对其他人不公平,也可能会淘汰掉一些真才实学之人。”
陈默能理解江毅这么做的用意,科举是为了选拔人才,也是为了任命官职。
有些富贵人家子弟确实有才,监考官没有徇私舞弊。
“我知道公平公正很重要,这些试卷也是你们反复审阅。才确定的,那就从这十份试卷中排名次。”
江易这么做确实有点私心,对那些世家感到厌恶。
汉国境内绝不允许存在权力过大的世家,威胁到王权。
江易把试卷都看完了,用朱笔在试卷上做记号。
前十名一旦确定下来,三天内会对前十名进行殿试考核。
再确定前三名,然后就是发布贡榜。
“后天让这十名考生到崇文殿参加殿试。”
“臣遵旨。”
“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
主考官和监考官很认真地监考,确实辛苦了。
“这是臣的分内之事,辛苦一点也值得。”
为国家选拔人才,为江易分忧解难,辛苦也值得。
陈默想起自己当年的经历,寒窗苦读十余载。三年考试,因为各种原因不中。
也不是他成绩不行,而是那些科举名次早已世家子弟被定了。
“大王,恕臣直言,科举很重要。一定要公平公正,才能让其他人心服口服。只要凭真才实学考中,不论身份高低。”
陈默说完这话,感觉有点不对,若是身份高的人中进士。
那些出身贫寒的人就会被淘汰,他们只能等数年后再考。
“我知道,我就是担心有些位高权重的人。帮助自家子弟考中科举,他们在朝中就会结党营私。”
甚至削弱皇权,皇帝的命令也没有人听,永康帝就是个例子。
江易绝不允许这样的事在汉国发生,通过科举多选拔一些出身地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