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来时不同,回京路上的白昭由于身侧有三美相随,且秦媚又身娇体弱,行程自然是快不起来。
因此,苏州城内发生巨大变故的消息,实际上是要先白昭一步传到长安某些有心人耳中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世家这颗毒瘤为何难以根除?
抛开世家本身就是统治阶层这一点不谈,世家之间经常抱团取暖这一特性,也是一个封建王朝的当权者很难去动它的重要因素。
就比如说现在。
之前有提过,秦家子弟在当朝虽无甚建树,但是请千万不要小觑一个传承了数百年的家族的影响力。
白昭这人都还未到长安呢,六部之中那些曾经受过秦家恩惠或和秦家有利益捆绑的官员就或自发,或在有心人煽动之下,选择了联名上书乾皇。
这些官员不但请求乾皇网开一面赦免秦家并治罪于白昭,用的理由也是说来荒唐。
白昭怒杀雍王世子姜怀的事被他们无限放大。
【目无王法】、【无君无父】甚至【意图谋反】!这些屎盆子使劲儿往白昭头上扣,反正怎么夸大怎么来!
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试问一个如此狂悖之徒的举证,如何能做得了数?
而他们这么做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治罪白昭甚至一举斗倒白家,至不济也得保下秦家。
只能说这些人是一点不顾姜无双搜集到的铁证如山!一点也看不到江南灾民的苦难!
而对此,乾皇也是被气的不轻,御书房内的咳嗽声彻夜不息。
在姜千秋看来,白昭做的虽有些过激,但远远算不得什么大问题。相比较于他南下之行做出的功绩,杀一个区区雍王世子算得了什么?
至于影供奉?
蠢笨如猪的属下,死就死了……
一个初入大宗师的供奉,在乾皇心里的重量当然远不如白昭。
甚至白昭杀影供奉这事儿,在他眼里还没有杀姜怀这事儿大。
姜千秋看着姜无双通过八百里加急呈上来的那些罪证,真是对他这个皇侄有些刮目相看了!
狗东西,该杀!
也就是白昭下手太快,不然他高低赐姜怀一个凌迟处死!
别问为何不诛九族……
招兵买马,意图谋反!
这放在哪个朝代都是为帝王所不能容忍的大罪!
所以乾皇自然是向着白昭的。
而且他大女儿的奏报中处处透着对这小子的维护之意,这代表着什么他自然心知肚明!
年轻人之间的青涩情愫,让乾皇颇为感慨。
他这个大女儿,一直是哪家儿郎都瞧不上。如今好不容易铁树开花一回,不管从哪方面来说,乾皇都没有不同意的理由。
白家,必须要与皇家牢牢捆绑在一起!
只不过与白家联姻的人选不是姜明珠这一点,令姜千秋稍微有些可惜……
但是向着白昭归向着白昭,如今这番局面他也是真的不好太过强硬。
毕竟这次联名上书的官员囊括六部,人数多达上百,他哪能一股脑全宰了不是?
有些时候,君臣之间并不是绝对的上下级关系,这其中需要保持一种平衡!
若一味的强行镇压,搞一言堂那套,那谁还敢说真话?
这不是乾皇希望看到的。
当然,若仅是如此那乾皇直接闭门不见便是。
可这次的阵仗还有个关键的领头人物!
因着白昭动的是皇室中人,宗人令——既掌管皇家宗室事务的老代王这次也出面了!
这老家伙作为姜千秋的皇叔。仗着自己身份高,资历老,也不知抽的哪门子风,不待在自己府上躲清闲,这次居然跳出来要求乾皇处决白昭!
“呵,老家伙!你这是收了什么好处?老了就老老实实待在府上颐养天年不好吗?为何非要弄得个晚节不保呢!朕……是真不想落得个屠戮宗室的恶名啊……”
当时躲在养心殿的乾皇听虞朝恩禀报说这老家伙带头闹事时,声音冰寒的低语道。
但不管他有多想宰了这昏了头的老东西,没有说得过去的理由他还真就动不了代王!
不但如此,作为他的皇叔,代王要见他,他还不能不见!
无奈,还没有想出万全之策的乾皇只能尽量拖时间,回应群臣称此事等镇北王世子回京后再议!
对于养心殿在跪着的一众官员来说,此番虽说没能直接定白昭的罪,但陛下没有像白昭闯进国公府杀人那次一样维护他,已经算是一个颇为积极的信号了!
而且见乾皇说完这些话后那铁青的脸色,群臣自然知晓这位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帝王已然是怒到了极点。
于是这些人在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后,便纷纷回府开始默默等待着白昭回京!
大皇子府
“父皇他真这么说?那岂不是说白昭这小子有大麻烦了?太好了!”
正因为一点而小事大发雷霆的姜卓安在听到杜袭禀报乾皇的回应后,阴郁的脸上终于是出现了一次阳光。
姜怀的折戟让他这几天一直很暴躁!
大宗师级别的皇家供奉,两个宗师巅峰的江湖名宿,再加上他详尽的情报,几乎可以说是飞龙骑脸了,这他妈都能输!
真是死的活该!
好在眼下终于是来了个好消息,不然姜卓安真怕自己会忍不住提前动手了……
“殿下这下可以放心了。陛下既然没有像上次一样明确的表示支持白家世子,那就说明这次的压力陛下也扛不住了!”
杜袭知道姜卓安最近心情不好,那说话自然是往好听了说。
果然,姜卓安听了这话很开心。
“哈哈,杜卿真乃本宫之肱骨啊,若非有你献计让本宫去找皇叔祖,恐怕事情也不会这么顺利!不错,本宫会为你记上一功的!”
“臣惶恐!这都是殿下的功劳,臣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你啊……哪学来的这些溜须拍马!”
“这都是臣的肺腑之言呐,殿下英明神武,些许困顿是困不住殿下这头真龙的!”
“哈哈哈……”
两人对话间,姜卓安拍着杜袭的肩膀,眼中尽是对他的满意和欣赏。
然而,杜袭让姜卓安煽动官员联名上书和请代王出山,计策确实很不错。
但是!这其中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
联名上书百官跪殿,这是好听的说法。说难听点——这就叫逼宫!
这是对帝王威严的严重挑衅!
兔子急了尚且要咬人,那皇帝急了呢?
经历过逼宫一事后,很多以前能默默忍受的东西,就会变得不再能忍受了……
所以说,这计策看似是不错,实则却是姜卓安铤而走险的开端!
至于,提出这计策的杜袭知不知道这个隐患?
那就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