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丝像悬在空中的银蚕丝,将余姚王氏祖宅缠成灰蒙蒙的茧。十五岁的王守仁推开书房的雕花木窗,潮湿的霉味混着青苔气息扑面而来。他望着檐角滴落的雨珠在石阶上砸出铜钱大小的水痕,忽然想起三日前那个蹊跷的夜晚。
《春秋》书页翻动的声音就是那时出现的。
起初他以为是穿堂风作祟,直到发现竹简上的皮绳每隔半刻就会自行松动。此刻那卷摊开的竹简正躺在紫檀案几上,被雨水浸透的纸页微微卷曲,像极了老人临终时攥紧的手指。
\"少爷,该添灯油了。\"老仆王福佝偻着背挪进书房,手中铜灯映得他脸上沟壑如同刀刻。灯影晃动间,王守仁瞥见竹简皮绳正在缓慢蠕动,宛如冬眠初醒的蛇。
子时的更鼓穿透雨幕传来时,王守仁握紧了袖中匕首。祖父留下的这柄错金匕首硌得腕骨生疼,却让他保持着清醒。当竹简第三次发出绢帛撕裂般的声响时,他终于看清——根本没有什么皮绳松动,是那些墨字在宣纸上挣扎扭动,将竹简硬生生撑开。
冷汗顺着脊梁滑进中衣,王守仁跟着满地乱滚的竹简追出书房。回廊下的灯笼在雨中晕出团团血斑,他踏着积水追到西厢尽头,忽然听见头顶传来木板挤压的呻吟。抬头望去,尘封三十年的藏经阁门楣上,祖父亲笔题写的\"澄怀观道\"匾额正在渗出血浆似的液体。
木梯在脚下发出垂死的哀鸣,王守仁举着烛台的手却稳如磐石。阁楼门缝里钻出的阴风带着腐朽的甜腥味,封条上\"永世勿启\"的朱砂字像四只充血的眼珠。当他用匕首挑开封条时,某种类似瓷器碎裂的脆响从黑暗深处传来。
铜镜躺在积灰的樟木箱底,镜面蛛网状的裂痕下隐约浮着两尾阴阳鱼。王守仁用衣袖擦拭镜面时,食指被裂缝划破的血珠突然渗进纹路,青铜镜背顿时泛起青灰色的光晕。等他再抬头,发现阁楼的气窗竟透进了月光。
\"少爷!快出来!\"王福的惨叫刺破雨夜。老人提着灯笼冲上木梯,昏黄光影里映出满墙蠕动的黑影——那些积了三十年的灰尘正顺着梁柱流淌,在地板上汇聚成数十个扭曲的人形。
王守仁抱着铜镜后退时撞翻了烛台。火焰触到灰尘人形的瞬间,整座阁楼突然响起此起彼伏的惨嚎。他看见王福的灯笼坠地燃烧,飞溅的火星里,老人后颈浮现出深紫色的指痕。
次日清晨,王福的尸体躺在后花园的浅水洼里。积水明明刚没脚踝,老仆的锦缎长衫却像在江河浸泡了三天三夜般肿胀发白。更诡异的是死者脖颈缠绕着几缕墨绿水草——方圆二十里根本没有活水。
王守仁站在滴水的廊檐下,怀中铜镜突然变得刺骨冰凉。他低头望去,镜中映出的回廊立柱上布满了指甲抓挠的痕迹,而现实中的朱漆木柱光洁如新。当一片柳叶飘过镜面时,他分明看见倒影里的柳叶沾着暗红血渍。
\"少爷,该用早膳了。\"新来的小厮在垂花门外探头。王守仁猛地转身,铜镜边缘的阴阳鱼纹路擦过小厮手背。少年仆役突然僵在原地,瞳孔里倒映出漫天席地的纸钱——然而现实中的庭院只有细雨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