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破浪,破抑商之困
海风裹着咸涩扑在李明的官袍上,袖口金线绣的云雷纹在暮色里忽明忽暗。
他攥着那半枚算盘珠的指节发白,甲板上新式罗盘的铜钉在摇晃的灯笼下折射出冷光,像极了前世财务报表里跳动的数字。
\"大人!
汪参政带着十二府士绅在通政司候着了。\"亲卫跪报时,桅杆上金丝槐枝旗幡突然猎猎作响。
李明将算盘珠藏进鱼袋,转身时瞥见俞通源正用刀鞘挑起一筐发霉的占城稻——米粒间混着几粒紫色泥丸。
通政司的青铜獬豸香炉喷着青烟,汪广洋端坐太师椅,拇指慢悠悠转着翡翠扳指。
十几个身着纻丝直裰的老者列坐两侧,最末席的松江布商正把玩着和田玉貔貅,金镶玉的算盘搁在案头噼啪作响。
\"李参政真要学吕不韦奇货可居?\"汪广洋吹开茶沫,青瓷盏映着他眼底寒芒,\"《货殖流变图》才颁行半月,三艘粮船就喂了东海龙王。\"
松江布商突然摔了算盘,玛瑙珠子滚到李明皂靴边:\"江浙米价涨了三成!
我那织坊三百织工,如今都蹲在灶台边刮麸皮!\"
李明弯腰拾起玛瑙珠,指尖沾了星点紫色印泥。
他忽然想起前世公司并购案里那些做空报告,嘴角竟浮起冷笑:\"诸位可知洪武三年江西大旱?\"
满座愕然中,他击掌三声。
八名小吏抬着四架绢素屏风鱼贯而入,桑皮纸上墨迹勾勒着蜿蜒曲线,竟是户部三十年鱼鳞册与市舶司账簿对照图。
\"景德镇瓷窑主购赣南粮米七万石,换得高丽青瓷料八千斤。\"李明竹鞭点在忽必烈二十年的峰谷线上,\"当年江西饿殍千里,却因这笔买卖,换回能造水车磨坊的辽东硬木。\"
满室鸦雀无声,松江布商手中貔貅\"当啷\"坠地。
汪广洋扳指转得越来越快,忽然盯着屏风某处厉喝:\"这永嘉盐场的数据......
子时的梆子声混着更夫咳嗽飘进窗棂,李明正用鹅毛笔记下\"紫色印泥=海商\"的推演,忽闻长街传来瓦罐碎裂声。
三十丈外的平准仓前,数百支火把将夜空烧得通红。
\"奸商哄抬米价!《货殖图》是催命符!\"嘶吼的人群撞开栅栏,几个泼皮趁机将火把抛向草料堆。
混乱中有人高喊:\"姓李的吃海商孝敬......\"
俞通源的虎头湛金枪破空而来,枪尖挑飞的火把在半空炸成金花。
三百重甲兵从巷陌涌出,玄铁盾牌锵然合围成八卦阵,每面盾上都用朱砂画着《平准九章》条文。
\"父老们且看!\"李明跃上粮车,猛地掀开苫布。
雪白的占城稻瀑布般倾泻,米堆里赫然埋着发黑的陈粮袋,鼠啮的破洞露出紫黑色霉斑。
躁动渐息,有个老农颤巍巍抓起把新米:\"这...这是能下锅的!\"更多手伸向米堆,突然有人惨叫——他抓到的陈粮袋里抖出几只死鼠,鼠尾系着金丝槐枝绦子。
寅时的打更声裹着夜露,李明独坐签押房。
案头摆着半枚算盘珠、紫色泥丸和鼠尾绦子,西洋水晶镜将三样物件放大投在粉壁上。
窗外飘来俞通源的怒骂:\"查!
给老子把全城金丝铺篦一遍!\"
烛芯\"啪\"地爆出灯花,李明突然抓起鼠尾绦子凑近鼻尖。
淡淡的沉香味混着海腥,让他想起前世在迪拜港口闻过的乳香。
水晶镜里,绦子金丝忽显出细微的螺旋纹——这是闽南海商特有的抽丝法!
他猛地推开北窗,港口的北斗罗盘正在校准方位。
三艘新式福船升起铁网护帆,这种用泉州铁砂淬炼的钢丝,本该昨日才从...
五更梆子敲破残夜时,泉州港的咸雾里传来铁链坠地的声响。
李明攥着金丝绦子闯进市舶司库房,二十八个桐油木箱堆成小山,封条上\"闽南巡检\"的朱砂印被月光照得猩红刺目。
\"开七号箱!\"李明竹鞭点在箱角紫色泥印上。
铁锤砸落瞬间,浓重的乳香混着海藻腥气喷涌而出。
本该装满暹罗象牙的箱笼里,滚出几十个鼠尾系着金丝绦的草人,每个草人胸前都贴着《货殖流变图》残页。
\"大人!
东门粮铺掌柜招了!\"亲卫撞开库门,怀里跌出个紫檀匣。
匣中账册用波斯数字记载着暗账,某页朱笔勾勒的商船图案,赫然与海商头目林九指上的蛇形戒吻合。
卯时初刻,朝阳将万安桥照成金链。
李明站在桥头,身后三百衙役举着缠麻火把。
当林九的商船刚转过江心洲,两岸突然竖起十八面玄铁盾,盾面《平准九章》映着火光如同血书。
\"林老板的船吃水三丈七,载的怕是闽南巡检司的官印吧?\"李明扬手抛出账册,恰有江风吹开记载私铸钱币的那页。
桥下百姓哗然,几个曾参与闹事的泼皮突然指着林九尖叫:\"是他让我们往米袋塞死鼠!\"
林九脸上蜈蚣疤抽搐着,蛇形戒撞在船舷迸出火星。
他正要摸向腰间火铳,俞通源的金枪已挑飞他幞头,露出秃顶上用螺黛画的北斗七星——正是海寇祭拜天妃的标记。
\"尔等可知洪武五年沉没的押饷船?\"李明突然掀开身旁木箱,霉变的官银上全烙着北斗纹。
人群中有老船工突然跪地痛哭:\"那船...那船桅杆上缠的就是这种金丝绦!\"
林九踉跄后退撞翻桐油灯,火苗顺着金丝绦窜上商帆。
这个曾在东海叱咤二十年的巨贾,此刻像被抽了脊梁的黄花鱼,瘫坐在燃烧的甲板上。
他镶着东珠的皂靴踩到自己的翡翠腰带,竟顺着跳板滚进江中,激起一圈裹着紫泥的泡沫。
辰时的炊烟升起时,俞通源正用枪尖挑着荷叶包走进签押房。
李明伏案酣睡,手中还攥着半块发霉的炊饼,水晶镜里映着他睫羽投下的青影。
\"你这书生...\"俞通源解下大氅轻轻盖上,忽然瞥见案角砚台下压着张草图。
辽东马鞍的改良图旁,画着个戴虎头帽的稚童——正是他上月夭折的幼子生辰礼。
窗外传来整齐的铠甲碰撞声。
三百亲卫自发列队经过廊下,经过签押房时俱是右拳叩胸。
晨光穿过雕花窗,在他们年轻的面庞上跳动,有个少年兵突然红了眼眶——他老家正是靠《货殖图》换得高丽柞蚕种的滁州山村。
李明在暖阳中睁眼时,正对上俞通源泛红的眼角。
两人目光相触,忽同时指着对方大笑起来。
武将的络腮胡上沾着鸭油,文官的玉簪歪插进发髻,案头西洋钟的铜摆却将这一刻敲成永恒。
### 第六幕:暗潮涌动
未时的蝉鸣撕扯着燥热,李明在商帮会馆前勒住缰绳。
楠木匾额上新刷的桐油泛着青光,却照不清檐角那串突兀的崭新铜铃——昨日暴雨时,这里本该挂着驱鸟的竹哨。
\"参政大人万安!\"迎出来的侍从弯腰过甚,后颈露出道蜈蚣状疤痕。
李明状似无意地抚过门环,指腹沾上星点铁锈——这门环本该是熟铜所铸。
正堂鎏金自鸣钟的摆动声里,他嗅到丝若有若无的沉檀香。
这味道让他想起林九落水时炸开的紫色泡沫,想起水晶镜里螺旋金丝的倒影。
八仙桌摆着的建窑兔毫盏过于崭新,盏底茶渍却分明是陈年普洱的暗红。
窗外忽有惊鸟掠过,李明转身时广袖带翻茶盏。
褐汤在青砖地上蜿蜒成奇怪的纹路,像极了那夜平准仓前火把映出的北斗七星。
他弯腰拾碎瓷片的瞬间,瞥见东厢房帘隙闪过半幅黛色襕衫——那是应天书院士子独有的装束。
暮色渐浓时,李明推说要观星象,独自登上会馆观云阁。
他指尖摩挲着袖袋里半枚算盘珠,看万家灯火次第点亮。
东南角的火光忽然暗了三簇,恰是水龙局、平准仓与市舶司的方位。
晚风送来打更声,混着街角货郎突兀的铃铛响。
那铃声不像黄铜的清越,倒似生铁相击的暗哑。
李明数到第七声时,阁楼木梯传来刻意放轻的脚步声——来人左脚落地总比右脚重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