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正英心里咯噔一下子,他抿了抿嘴,慢慢地走上前来,他照着那道人所做,咒语念起,脚尖在那地面之上轻叩了一下,紧接着他闭上眼睛,嘴里咕哝着,待他再度睁眼之时,眼前多多少少也堆了半扎儿云絮。崔正英冒了一头的冷汗,他呼了一口气,只见那云絮也是调皮地跳动了起来。
崔正英咬了咬牙,还是站了上去。只见他脚下一挪,那云絮带着他兀的一下子飞出断崖,朝着那山涧飞去,崔正英隐约能感受到那山涧上迸出的水花打在了自己的脸上。
崔正英兴奋地狂叫了起来,他伸开双臂,迎面和煦的风拍打在脸上,甚是爽快。
崔正英踩着那云絮,张着双臂,左摇右晃,忽然他脚下一滑,从那云絮之上摔落下来。
公孙羽吃了一惊,还未恍过神来,只听得嗖的一声,那祖师将手中的拂尘抛出,那拂尘像是带着灵性一般,一下子钻到了那山涧之中,过了一会儿,那拂尘便驮着崔正英从下面缓缓地飘了上来。
看到崔正英安然无事,公孙羽抚了抚自己的胸口,这才舒了一口气。他抿了抿嘴,对崔正英调侃道:“师弟,这腾云驾雾的感觉如何呀”崔正英缓缓地抬起头来。他红着脸,白了公孙羽说道:“爽得很那!”
公孙羽撅着嘴巴,脸上渐渐堆起了愠色。那道人眉角渐渐舒开,一抹笑容划过脸际。他抿了抿嘴,对崔正英说道:“你这还叫不得腾云,也只能称作爬云,你还要勤加练习才是。”崔正英瑟瑟地望了望那道人,使劲点了点头。
只见那“祖师爷”将脸转过,眼角瞥过公孙羽,看到他抱着膀子,手里抓着宝剑,脸上带着那么一丝望。
“来,到我身边来。”那祖师爷指了指公孙羽,径自说道。公孙羽连忙起身,快步走到那道人的的身边。这时那道人将手微微抬起,顺势抓起公孙羽执剑的手来。少顷后,他的眉头渐渐蹙起。
“你善于御剑,剑风霸气有余,但是收势不足,缺少后劲。今日我便传你一套心法,来弥补这个欠缺。”那老道顿了顿说道。言罢,他顺势从崔正英的手中夺过宝剑,一个跃身跳将出去。他抓着宝剑快行了几步,手掌一翻,宝剑抡起,带出霍霍的风声,一旁的公孙羽看的目瞪口呆。剑扫之处,阵阵剑气飞扬。那道人嘴中口诀微微念起,胡须一抖一抖的。带着口诀,那剑是越舞越快,像是那疾风密雨一般。公孙羽眉头紧紧地蹙起,他仔细地记着那口诀,那剑招剑式也在极力地比划着。那道人舞罢,噌的一声,将剑插在地上,他将拂袖一甩,说道:“你来舞一遍,记得要将这口诀心法和那剑招剑式融合在一起。”公孙羽怔了一下,少顷才恍过神来,他径自点了点头,噌的一声,他抓起宝剑,径自挥舞了起来。公孙羽心中口诀微微念起,招招式式,不乏凌厉。那道人望着公孙羽舞剑的样子,信信地点了点头。没有想到公孙羽竟有这样的悟性,那道人内心一阵欣慰。他心中暗想这茅山是后继有人了。公孙羽舞完剑之后,嗖的一声,将剑收入鞘中。他转过身来,抿了抿嘴,径自笑了笑。
那道人捋了捋胡须,从袖中掏出一本泛黄的秘笈,崔正英和公孙羽走上前去,定睛一看,上面书着:“茅山秘术”四个大字。
“这是茅山相传几百年留下来的精华,它不同于普通的风水之术,你俩若想茅山不衰,那么就要勤学苦练这道家秘术,到时就算是妖邪逼山,也不至于太过被动。”说罢,那道人拍了拍崔正英和公孙羽的肩膀,眼睛里尽是期待。
崔正英接过那本泛黄的道家秘术,径自翻开,只见里面的道术确实新颖,和寻常师父所教有别,他一页一页地翻过。眼睛里迸发出亮光。
“小羽,你快看,这里竟然有着这么多我俩不会的道术,你快看看这个。”崔正英边翻着那本道家秘笈,一脸的兴奋之色,翻到起劲之处,这是一召唤冥界异兽的道术之时,他不禁失声喊出,唤公孙羽快快来看。那道人站在一旁,看着崔正英和公孙羽兴奋的神情,不觉内心一阵暖流袭过,心想茅山之托交付于这两师兄弟,看来是很放心。
远远的天际隐隐听到一声闷雷响,那道人抬起头来望了望天际,径自点了点头,他抬起手来,捋了捋胡子,将拂袖径自那么一挥。顿时只听得耳边一阵清风拂过,崔正英和公孙羽只觉得眼前一黑,待再度睁眼之时,眼前之景又回到了那偏殿之内。
崔正英拍了拍脑袋,总感觉一阵迷糊,似乎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般。他的眉头渐渐蹙起,脸上堆起了茫然。这时只听得啪嗒一声,从他怀里掉出一本东西,崔正英本能地俯下身去,捡了起来,看到上面的字,崔正英怔在了那里。
“难道刚才真的祖师爷显灵,并且还亲自教授我俩道术?”崔正英转过脸去,看到公孙羽也是一脸的茫然,问道。崔正英只觉得脑仁生痛,他搔了搔头,抬头望了望那迎面的祖师画像,画像之上祖师爷岿然端坐,他一手执卷,一手搭着拂尘,眉宇之间带着几分矍烁和英气。
他和公孙羽对视了一眼,杵在那祖师画像面前好久。
再看那太乙道人隐匿在一旁,元神出窍,幻境授艺之后,也消耗了他不少真元,他舒了一口气,用袖襟拭去了额角上的汗水,望了望崔正英和公孙羽的身影,他会心地笑了笑。
这次借着祖师的手来传授道术,其实太乙还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
这次天赐意外逃出,虽说是这茅山斗法虚惊一场,但是他也深深地意识到崔正英和公孙羽这两个爱徒的潜力,日后自己日渐羸弱,倘若茅山有难,自己也不能保全茅山。今日一战,他感觉自己还是真的老了,也该交出茅山掌教,让出年轻人的天下。
他抿了抿嘴,眉头渐渐地蹙起,望着崔正英和公孙羽二人的身影,他做出了自己的分析,毕竟茅山掌教一职关系茅山事业兴衰。如果选人不力,不禁不会将茅山发扬光大,道法盛传,还会葬送茅山几百年的基业。
先说崔正英,虽说他性格之中带着几分儒懦,但是骨子深处也是带着几分阳刚之气。从他的筋骨来看,修行武术倒不是很出彩,但是崔正英却带着修行道术的天分,他对茅山秘术都有着自己的一番理解,这也是太乙所欣慰的。再有这崔正英性格之中带着几分的稳重,处事不惊,静中有变,这是太乙所看重的。
再说公孙羽,他性格带着江湖的侠义之气,脾性阳刚,带着几分血性。再者他擅于御剑,对剑法有着自己的理解,剑到之处,剑气飞扬。剑就代表了公孙羽的性格,直中带刚,带着几分刚烈。太乙对公孙羽倒也是十分爱怜,只是闲暇时太乙无意算到公孙羽早晚会寄托山水,放荡形骸,这般心境又如何管理这茅山事务。
但是公孙羽毕竟是茅山首席弟子,是他们的大师兄,按照规矩,自当由他来担任掌教。崔正英是茅山第二大弟子,虽说这样,但是也很难服众。
一时间太乙陷入了纠结之中。
那崔正英和公孙羽在那偏殿之内简单得踱了几圈之后,看着师父不在,无奈地离去。殊不知此时那太乙道人却是开着这隐遁,就匿在了一旁。
见到崔正英和公孙羽两位徒儿离开之后,那太乙道人这才破开隐身,缓缓地站起身来,他扑打了几下拂尘,径自叹了一口气。他快行几步走到那祖师爷神像前面,顺手拈起两炷香来,借着烛火点上,他抓着香径自拜了拜。
“徒儿太乙今日无奈借着祖师面相来教授弟子,实在无奈之举,还望祖师见谅。”那太乙作了一揖后,将头缓缓抬起,瑟瑟地说道。
说罢,他将那青香插在那香炉之中,抿了抿嘴,又问道:“弟子一事不明,还望祖师提点,此事有关茅山兴衰大计。茅山掌教之事,不知两位徒弟谁能胜任?”
说完,他抬起头来,望了望那画像之上的祖师爷,只见他手执长卷,脚踏白虎,眉宇清秀,带着几分英气。殊不知就在此时,那画像之上一阵烟雾飘动,那祖师竟然真的动了。
那太乙道人顿时怔在了那里,却是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