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光如炬,扫视着朝堂上的每一个人,大声说道:“还有哪个不开眼的想找麻烦,那就尽管来!”
谁的屁股能保证得了干净?就算你自身行得正坐得端,清清白白毫无瑕疵,可你能保证你的家人也同样干净吗?
老朱家的行事作风,一旦动起真格来,杀人连坐起来那可是不会有丝毫手软的。
朝堂之上顿时陷入了一片死寂,那些平日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大臣们,
此刻却都像被抽去了脊梁骨一般,一个个低垂着头,默不作声,无人敢应。
凌卫明见状,心中暗自哂笑,他辞别了崇祯皇帝,再次踏上了行程。
这一趟出行,情况却与以往大不相同,路途之上格外平静顺遂。那蓟州总兵,听闻凌卫明路过,竟主动派出兵马沿途护送,对凌卫明恭敬有加,待之如父。
凌卫明心情一时大好,豪爽地赏了蓟州兵三百支登州造步枪,那些士兵们接过步枪,眼中满是惊喜与敬畏,纷纷对凌卫明感恩戴德。
抵达永平府之后,凌卫明看到的景象更是让人傻眼。
此地作为重要的粮食交易枢纽,南方来的各大粮商早已齐聚于此,他们心怀鬼胎,目光短浅地选择了囤积居奇之路。
在这些粮商的如意算盘中,凌卫明为了完成赈灾使命,必然会上门求购粮食,而他们便可趁机狮子大开口,狠宰一笔,大赚特赚。
于是,他们将一袋袋粮食紧紧锁在仓库、粮船之中,任外面饥民遍野、粮食短缺,也丝毫不动恻隐之心。
只是每日坐在宽敞的店铺里,悠闲地喝着茶,坐等凌卫明上门。
他们的心中满是贪婪的幻想,仿佛已经看到白花花的银子滚滚而来,那志在必得的神情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们才是这场粮食交易中的赢家。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翘首以盼的凌卫明却始终没有出现。
街道上依旧人来人往,但那熟悉的身影却如石沉大海,不见踪迹。
起初,他们还只是有些疑惑和不耐烦,心中暗自想着或许凌卫明在路上耽搁了。
但随着日子越来越久,他们开始坐立不安,心中的焦虑如同野草般疯狂生长。
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凌卫明上门的迹象。粮商们的脸色开始变得阴沉,原本笃定的神情也逐渐被担忧所取代。
他们频繁地派人到城门口张望,希望能捕捉到一丝凌卫明到来的消息,但每次都失望而归。
后来,一则消息如同平地惊雷般在他们中间炸开。
听说凌卫明在城外已经买来大批粮食!这简短的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让这些原本自以为掌控全局的粮商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直到凌卫明准备动身返京,这些粮商们终于坐不住了,开始慌了神。
他们心中暗自思忖,这么多的粮食,如果朝廷不再来采购他们手中的粮食,光这来往的运费,都不知道要花费多少钱,那可就亏大了。
于是,他们赶紧花了大价钱派人四处打听消息。
终于,一个守仓库的人经不住诱惑,透露出了一点风声:“我家凌大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买来的粮食,
那粮食可真是好啊,打开一看,粒粒饱满,圆润光滑,还没有虫子,也没有石子,全是上等的精米。
而且啊,好像一夜之间,那些仓库就被这些粮食给填满了,就像是有仙术一样。”
一些心思敏锐、较为聪明的粮商听到这个消息后,此时已经坐不住了,他们意识到情况不妙,开始抛售手中的粮食。
他们深知,真要是等到凌卫明将这些粮食运往各地赈灾,那他们手中的粮食可就全都要砸在自己手里了,到时候血本无归。
更多的粮商却还是心存侥幸,对自己的情报网络自信满满,他们心中想着,谅他凌卫明也没地方搞来那么多的粮食,
说不定这只是他故意放出来的烟雾弹,想要吓唬他们,让他们低价抛售粮食,好从中获利。
就这样,双方僵持着,直到凌卫明路过蓟州、香河、三河等地,按照户部的规划,有条不紊地给各县拨发粮食。
那些粮商们亲眼看到一袋袋粮食被卸下车,堆积如山,这才真切地意识到,这一切都是真的!
这下可好,永平码头的所有粮商瞬间乱了阵脚,他们开始疯狂地往下砸粮价,心中焦急万分。
他们想着,再不降价,万一崇祯皇帝把钱全给了凌卫明,让他大量采购这种精米,那自己手里的粮食可就真的只能扔海里了,一文不值。
看到这些粮商将粮价降到了二两一石,凌卫明却竟然还嫌不够低。
他当机立断,急调徐干的水师,从日本、大琉球等地买来更加便宜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以此来冲击北方的粮价,让那些粮商们更加恐慌。
崇祯皇帝听闻此事后,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紧急拨给凌卫明三百万两银子,用于购买粮食。
凌卫明心中暗自欣喜,他知道,这三百万两银子放进系统里,那可就是 7.7 亿的巨额资金。
他迅速登录系统,在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列表中,找到了粮库陈米,仔细一看,价格低得令人惊喜,每公斤不过一块八毛五。
凌卫明毫不犹豫,大手一挥,直接购买了三百万石。
购买完成后,他一看余额,竟然还有好几个亿,心中不禁感叹这系统的神奇与强大。
在这灾荒之年,普通的饥民平日里可吃不到纯粮食,大多都是掺杂着其他谷糠、野菜之类的食物,只要能勉强填饱肚子,维持生命,就算是赈灾成功了。
而凌卫明此番的操作,七七八八算下来,此次赈灾的粮食数量都快达到了近千万石,这是一个多么庞大而惊人的数字。
再加上后来永平、辽东等地输入的大量土豆、番薯等高产作物,这些粮食足够北方数省的灾民们安然度过这茬灾荒了。
此举彻底将京畿地区的储粮大户的信心打击得粉碎,纷纷跟着粮价,粮食虽说多存个一两年问题不大,可辽东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送过来,谁也受不了这一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