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亮山马上行动起来。
朱方正亲自带着一群兄弟,
下了山,来到附近的村子。
这时候正好赶上春耕,田间地头,
老百姓们正对着一堆农活发愁呢。
村里的壮丁,一部分去服徭役,给府尹大人修花园去了
后来又有一部分青壮被拉壮丁
给东军当运粮的民夫了
家里繁重的农活
只能压在他们佝偻的肩膀上。
朱方正他们一来,老百姓们又惊又喜。
刚开始,老百姓们看着这些山贼打扮的人,
心里直犯嘀咕,怕他们没安好心。
可瞅见他们眼神里透着真诚,
干活儿又麻溜儿的,慢慢就放下心了。
朱方正和兄弟们抄起农具,跟老百姓一块儿干起来。
他们耕地的耕地,播种的播种,干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有个头发花白的老者走过来,对着朱方正拱了拱手,说道:
“壮士,你们可真是好人呐。
以前只晓得山贼都是打家劫舍的,
没想到你们还来帮咱种地。”
朱方正笑着回礼,说道:
“老人家,我们之前也都是土里刨食的庄稼汉,
这不是官府逼压,活不下去,才上了山。
咱亮山从今往后,就是要护着老百姓,给老百姓谋福利。
那些欺负你们的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才是咱的仇人。”
老百姓们看着这些平时让人害怕的山贼,
现在这么实心实意地帮忙,心里头感动得不行。
春分那日,朱方正披着褪色的玄色披风,
望着山脚下泥泞的田垄皱眉。
身后李盔扛着锄头嘟囔:
“大哥,咱不是要打天下吗?
咋干起庄稼把式的活儿?”
话音未落,七娘甩着红绸帕笑骂:
“没见识的夯货,民心才是天下!”
一行人刚进李家庄,村口老槐树便簌簌落下几片枯叶。
白发苍苍的李老汉攥着豁口的木犁,
浑浊的眼睛盯着这群腰间别刀的汉子,喉结动了动:
“几位…… 可是亮山的?”
朱方正翻身下马,抱拳时甲胄轻响:
“老伯,亮山愿为乡亲们搭把手。”
田间霎时热闹起来。
赵小顺举着锄头刨地,却把土块砸在自己脚背上,疼得直跳脚:
“这玩意儿比长枪难使唤多了!”
王虎哼哧哼哧扶着犁,牛却突然尥蹶子,差点把他拽进泥坑。
朱方正见状,脱了外袍露出锁子甲,抄起犁把:
“看好了,得顺着牛性子!”
他吆喝一声,铁犁便在田里划出笔直的深沟。
李老汉颤巍巍递来粗陶碗:
“壮士,喝口水。早年山贼进村,抢粮烧房,没想到……”
老人话音哽咽,朱方正抹了把汗笑道:
“老伯,亮山以前走了弯路。
往后谁欺负您,咱的刀可不认人!”
这话惹得在场百姓纷纷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诉起苦来。
日头西斜时,朱方正望着新翻的田垄,突然瞥见村头断桥。
桥板只剩半截悬空,绳索缠着破木板晃悠。
他抬脚踹了踹朽木:“这桥得修!”
王虎挠头:“队长,咱没带木匠家伙什儿啊。”
朱方正却已扯开嗓子:
“兄弟们,拆我那间破营房的木料!”
当夜,火把照亮断桥。
朱方正抡着斧头劈木头,木屑飞溅到脸上也顾不上擦。
七娘蹲在一旁削木桩,嘴里还不忘打趣:
“当家的,这架势比指挥打仗还卖力!”
卯榫咬合的 “咔嗒” 声里,东方泛起鱼肚白时,新桥终于架好了。
干完活儿歇着的时候,朱方正就跟老百姓讲亮山 “替天行道” 的想法。
老百姓们听了,对亮山这支队伍有了新的认识。
他们开始主动给朱方正他们透消息,
把附近土豪劣绅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说出来。
村民们捧着新蒸的窝窝头涌来,李老汉抹着眼泪:
“亮山菩萨心肠!
后山张员外的庄子,囤着三年的陈粮,却看着百姓饿死……”
朱方正闻言,眼中闪过寒光。
觉得去踩踩点。
不多时,众人来到一座土豪的庄子前。
只见那庄子,院墙高耸,宛如一座小型堡垒。
门口还有家丁来回巡逻,一个个耀武扬威,嚣张得很。
朱方正看着眼前这庄子,心中一动,暗道:
正好拉队伍来试验一下。
次日破晓,三百甲士踏着晨雾出发,铁靴踏碎满地霜花。
站姿挺拔,横平竖直,全部身着崭新的盔甲,武器也都统一配备。
他们站在那儿,手持兵器,一动不动,宛如雕塑。
张家庄的青石院墙足有两丈高,四角箭楼阴森森立着。
庄丁头目抱着双臂,大金链子晃得人眼晕:
“哪来的野狗?敢在张爷地盘撒欢!”
朱方正冷笑一声,身后队伍突然齐声踏步,
“咚、咚、咚” 的声响震得土墙上的灰簌簌往下掉。
亮山队伍突然举枪齐刺,枪尖寒光连成一片,
铁甲相撞的声响如闷雷炸响。
庄丁们握刀的手开始发抖,有人兵器 “当啷” 掉在地上。
“这哪是山贼?分明是阎罗王的勾魂队!”
庄丁头目惨叫一声,扭头就跑。
搜查库房时,赵小顺突然扯开角落里的草垛,
露出金灿灿的元宝。
他鬼鬼祟祟往怀里塞了两块,却被七娘一把揪住耳朵:
“好你个没出息的!”
朱方正脸色瞬间阴沉,钢刀出鞘的寒光映得众人屏息。
“咱亮山行的是替天行道!”
朱方正一脚踢翻元宝箱,金银滚得满地都是,
“你敢坏规矩,这刀可饶不得你!”
赵小顺扑通跪地,额头磕出血印:
“首领,我猪油蒙了心!”
朱方正长叹一声,弯腰捡起元宝:“兄弟,这些该是百姓的救命粮啊。”
此事传开后,亮山规矩更严。
可就在半月后的庆功宴上,有人慌慌张张来报:
“不好了!二牛喝醉了酒,在刘寡妇家……”
朱方正的酒碗 “啪” 地碎在地上,连夜点齐人马。
刑场上,二牛被捆在木桩上,涕泪横流:
“首领,我糊涂!饶我这一回!”
朱方正背过身去,声音发颤:“军法如山。”
刀锋闪过,鲜血溅在 “替天行道” 的大旗上。
围观百姓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叫好声。
自此,亮山名声更盛。
赶集的老汉背着褡裢,悄悄往山寨送情报;
村姑采了野果,非要塞给巡逻的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