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源州危机
魁州。帝都。岐周城。
几日后。
白帝城的事情,传到了蒙天锦耳中。
朝堂上。
“云州发生的事情,各位有什么看法?”蒙天锦故作高深。
“陛下,白帝城一事,云州朝堂重挫,群虫无首,正是我们进攻的好时机,应立即从泉城出兵,一举攻破渔阳防线,直逼白帝城。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不容错过。”
众臣附议,这确实是一个好时机,云州此时必定乱成一团,毫无战力可言。要抢得先机,免得被源州占了便宜。
这时,一封急报传来:渔阳城前线的军队全部都撤走了,退回了白帝城。
蒙天锦也不再犹豫,立即作了部署,泉城出兵四十万,直指白帝城。他太需要一场胜利了,来巩固自己的帝位,树立自己的威仪,也堵住百姓的悠悠之口。
自从朝中保守派占据朝堂优势后,原本一系列的新政逐渐有名无实。百姓们开始蛐蛐起蒙天锦来,民间开始流传起蒙天锦迫害蒙恬,夺取皇位的各种说法,蒙天锦苦恼万分。
更甚至,还吃了几次败仗,更换了众多的朝臣和军队将领,利益受损的革新派,也开始拉帮结派,对抗保守派,朝堂日渐浑浊。
这真是一次好时机,蒙天锦恨不得御驾亲征。
他独自来到了蒙恬的陵寝前,对于蒙恬,他多少有些愧疚,但他不后悔,帝王之路本来就是残酷的,他够狠,所有他成功了,权力可以冲淡一切愧疚。想想现在,他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好不快活。如今,他或许会超越蒙恬,入主白帝城,今天,他就是来告诉蒙恬这些的。
源州。前线。淮阳城。
苏木得知白帝城之事,陷入了沉思,这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事情确实是骇人听闻。郭若南这一举,怕不是要遗臭万年。
这是要把云州彻底推向深渊,今后还有谁敢再为云州做事。
不过楚隆还活着,倒是出乎他的意外,如今再度掌权云州,不知会有何作为。
集议。
“大家对白帝城之事,有何看法?”
“这是好事。我们应该立刻令夏侯平前往肥阳一带,屯兵白帝城下,随时进攻白帝城。这样的时机可不多见。如今夏侯平尚未暴露,如果能进入白帝城,到时里应外合,或可助我们快速取得白帝城。”广谋说。
“不可,夏侯平将族人带到绥阳城,已然暴露。不可冒险。至于去肥阳一带,我看可行。”叶伦补充道。
苏木不语,盯着舆图看了良久。
“不必,夏侯平就在绥阳就好。告知郭宣,不要轻易往白帝城去。”
“为什么?错此良机矣。”
“非矣。此时并非良机。”
众人疑惑,现在云州朝堂一定乱成一锅粥,怎么会不是良机呢。纷纷看向苏木。
“郭若南屠杀了云州一干大臣,可是却留了很多的实干忠臣,这些人都是有本事之人,不会勾心斗角,又看重名节,此次必会为保卫白帝城而战。白帝城可不是小城,想攻下谈何容易。现在白帝城有兵士,加起来也不少于三十万,虽然说主动进攻不行,但是防守是绰绰有余的。”
众人听后,点头表示认同。
“有此机会,我想魁州必不会放过,必会起大军攻之。如果能让魁州和云州攻打一番,消耗双方的兵力,对我们来说是好好处的。一来,我们有更多的世界准备,二来不必现在和魁州抢白帝城而结怨。”苏木继续说。
“那我们屯兵肥阳有何不可。”
“我们屯兵肥阳,必定会让白帝城有所顾忌,两线作战,会分散兵力。我料定魁州打不下白帝城。更何况现在楚隆重新坐镇,百姓们对楚隆还是拥戴的,或许还会有勤王军呢。”
众人顿时明白。
“如果魁州失败,打不进白帝城,到时我们在去,想必魁州就无话可说了。再说,如果魁州受挫,损失惨重的话,对于我们来说好事,如果我们攻下白帝城,需要一段时间来防御的。”
“那我们应该如何?”
“我们先去绥阳,把物资运往绥阳做好准备,令郭宣继续北上,收复那些小城,以战养战,维持郭宣部队的给养。”
“郭宣每到一城都大搞屠杀,会不会引起民变啊?”
“不会的,杀的都是贪官,百姓欢迎得很。郭宣他是要做异姓王的,他自有分寸,没有百姓愿意让一个杀人狂魔管理的。他杀了那些贪官,土地分给百姓,钱财分给士兵,他现在口碑好得很。届时,我们会派我们的官员去治理。我们不需要云州的官员,只需要云州的百姓。”
闽州。帝都。定南府。
三国同盟这些日子,一直在讨论源州的事情,源州的发展,有些出乎他们意料的快。过了汉水,又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快速收复了云州东部诸多城池,更是得到了郭宣几十万的兵力。如果没有夏侯平在绥阳,恐怕已经破了绥阳,直指白帝城了。
他们有些担心的是,如果源州得了大片的土地,那么他们对源州所谓的民生伏击就成了笑话了。自己花了大量的真金白银,帮源州去打仗,怎么想,都不是滋味。
如今,白帝城出此危机,或许真有可能被源州占了白帝城,那时,源州就很有可能打破现在四国同盟的平衡,变得源州一家独大局面。届时,他们就如同当年的越州一般,被狠狠压制。
千算万算,没想到源州如此好运,几场硬战全胜不说,还成了大陆一霸了。
“诸位,现在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对源州的态度了。你们说说有何计策?”贾来和说。
“据我们外务司掌握的情报,现在源州派了大量的官员前往云州占领的城池,开始大规模的推广源州的民生模式,这些城池虽然易主,但都未经历战火,依旧繁华无比,反哺源州完全没有问题。而且源州朝廷国库几乎没留多少钱,所有的钱财都用于民生和军事。全靠透支国力在支撑。”楚修文说道。
“那此时,我们给他们来上一刀,应该能挫一挫源州的元气。让其无力攻打白帝城,把这机会给魁州,这样才能让魁州一家独大,我们四国同盟才能稳固。”贾来和说道。
“嗯,不错。届时魁州如果将战火烧到源州,我们在从中运作,把源州控制在汉水以南,这才是最佳的格局。到时源州作为对抗魁州的桥头堡,我们在后方发展,只需少量代价,保住源州汉水以南即可。”楚修文说。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这是他们理想的布局。
随后,布局纷纷执行下去,减少了源州粮食的贸易,也减少了源州风物的互市,三国的商队,纷纷开始兑换大盛商行的银钞,造成了大盛商行现银告急。
源州。帝都。天启城。
甲竹千敏锐的觉察到了情况的不对。召开了内阁集议。
“诸位,这几日,大盛商行遭到了大量的挤兑,大盛商行,关乎朝堂官员俸禄所在,必是有人从中作梗,今日召集大家,想听听大家有何良策。”
这涉及到自己俸禄的事情,大家自然是上心,大盛商行不能出现问题。一旦商行没有足够的现银,造成违约,那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引发百姓挤兑的话,搞不好会出现民变,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保证大盛商行的现银充足,撑过这次挤兑。
“此事,一定要保密,并迅速调集现银去大盛商行。”
“保密是保不住的,有人有意为之。现在慕氏衙香和慕氏香胰的现银都调往商行了,还能撑一下,还需各位倾囊相助。”甲竹千说道。
“好说,好说,我们这就去把自家的现银和手中产业的现银存入大盛商行。同时,也发动自己人脉,一定要稳住大盛商行。”司石禄说道。
“那就有劳大家了,此次不管结果如何,待汉水北岸稳定后,那里的民生少不了各位的好处。只要不涉及民生的产业,你们都可以涉足。”甲竹千说道。
有了甲竹千的保证,大臣们就更有干劲了。
三国同盟引爆了源州危机,情况正如料想的那样,百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引发了挤兑。为了避免出现意外,朝廷派遣了军队维持秩序,彻夜兑换。
短短三日,大盛商行现银的流动就达到了一千万两,这可是源州朝廷几年的税收啊。
第四日,局势终于稳定下来了,百姓见大盛商行现银充足,并没有流言中的现银空虚。再加上官府耐心的解释,很多百姓逐渐明白过来,是有敌人在破坏源州的民生。
虽然现银危机缓解了,但真正的危机并没有过去,很多的矛盾的正在慢慢酝酿。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最最主要的就是粮食危机。
三国同盟突然大幅减少了粮食的贸易,源州的粮价立马上涨了一大截。这两年,源州大量的土地改种桑树,粮食自产不足。
这让甲竹千很是苦恼,他没想到一个白帝城的事件,提前引发了这场危机。虽然南疆大量的烟薯,补充了不少粮食的空缺,但还远远不够。现在,只能动用战备粮了,稳定粮价,维持安定。
至于前线,现在管不了这么多了,错失了这次白帝城良机也没办法。
此时,淮阳城的苏木接到了甲竹千的来信,说明现在天启城发生的情况。苏木等人看了,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原来,源州现在正经历着一场没有刀枪的战争,残酷程度丝毫不亚于两军面对面的厮杀。暗暗庆幸,没有盲目的向白帝城进军。
怎么办?苏木、叶伦、广谋面面相觑,这种事情,他们没见过啊。
粮食,大量的粮食。从哪里能弄来大量的粮食。
“要不去问问郭宣,他已经打下了不少的城池。”叶伦说。
“嗯,只能试试看了。”
“在看看,云州哪里还有战备粮,先想办法拿下那些战备粮城池。”广谋说。
“嗯,也是一条路子。我再派人去夏侯平那里看看。”
部署很快执行下去。
鹤阳城。
此时郭宣正在此修整,这些日子,他几乎几天就一座城池,那些有几分抵抗的,两发火炮,城门如同纸糊的一样,如今他已经拿下三十多座城池了,要是放在以前,他不知道被捧到有多高了。
郭宣心里也是舒坦。他现在为当初的决定感到明智。原来,云州,已经如此之弱了。
接到苏木的求助,郭宣得意一笑。粮食,他有的是,多得根本吃不完。这些云州的城池,都没经历过战争,粮食都发霉了。随即召集几万民夫,开始各地调粮,陆续调往淮阳城。
帮了苏木大忙,又让苏木欠了一个人情。
十几日后,当苏木看着陆陆续续的粮草运进淮阳城,也是吃了一惊。
“彼其娘之,郭宣这么富有。”
苏木,立刻安排了人,把粮食运往天启城。
于此同时,那些城池的粮商得知源州缺粮,现在云州到处都打仗,把粮食卖到源州似乎更加稳妥,有钱赚,粮商们可不会错过。
当甲竹千和三国的商人看着大量的粮食运到天启城,他们都惊呆了。甲竹千松了一口气,这次危机算是度过去了,而那些三国的商人知道,此次也就只能如此了,这源州国运正盛。
此次危机,虽不致命,也确实让源州伤筋动骨,要一些时日来恢复。甲竹千意识到,和三国同盟迟早要有一场大的较量。他要做好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