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王老三是个孝顺孩子。对于刘强和妈妈的事,一直保持支持的态度。一是因为长大懂事,知道了妈妈的苦,二是因为是邻居,自小知道刘强为人和善,踏实可靠。三是真心喜欢自小看着长大,从小受尽委屈的小妹妹刘晓慧。
王妈妈寡居多年,守着儿子度日,颇为艰难。刘强比王妈妈略大几岁,却是因为家里贫困,结婚较晚,所以刘晓慧倒是比王老三小了好多。只不这刘强结婚虽晚,却是讨了个年轻漂亮的老婆。
刘强和晓慧妈妈二人年龄也确有差距,却是极为恩爱,两家家世一家比一家差,所以晓慧妈妈过门以后,勤劳节俭,极为能干。按理说,这样的媳妇儿,应该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但是摊上刘老太太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首先,娶亲那几百块钱,就要了刘老太的老命。很大程度上,晓慧妈妈之所以嫁给刘强,一是看上了刘强的踏实能干,是个过日子的人;二是同等条件下,刘老太太为了延续刘家香火,掏空家底也要给近三十岁的大大龄青年儿子娶个媳妇,所以开价不低。
晓慧妈妈嫁过来,彩礼都留给了哥哥。因为哥哥也需要这笔钱娶媳妇。
之前有个媒婆介绍了家换亲,晓慧妈妈死活不嫁那个40多岁的邋遢汉子。
所以两家一拍即合,再加上刘强也一表人才,这亲事就成了。
可是,刘强夫妇的恩爱,却是让刘老太太极度失落。儿子虽说不至于娶了媳妇忘了娘,但是却肯定是把大把的时间放到了媳妇身上。
出工干活,不舍得吃,不舍得花,偷偷给媳妇儿买糖果,买好看的发卡,买花布做新衣服。
刘强不傻,也知道什么都有娘的一份,却是架不住刘老太一辈子节俭到吝啬。不止对别人,也对自己。
所以矛盾就产生了。小媳妇儿不少受气,却不敢说出口。但时间长了,难免刘强会发现,刘老太却又说媳妇告状,愈发的不待见。明里暗里给脸色,挑毛病。直到刘晓慧出生,夫妻二人视若珍宝,刘老太却如同天塌地陷。
刘强白天要出去做工赚钱,刘老太在家作威作福。晓慧妈妈没出月子,就要洗衣做饭,刘老太太嫌弃孙女,不管不顾,只在刘强在家时表现出亲热。晓慧妈妈有理说不出。邻里偷偷告诉刘强,却又被刘老太太说是媳妇告状,哭天抢地诉冤屈,把个刘强搞的里外不是人。
邻居有看不惯的,就是王妈妈夫妇。偶有一次,王妈妈不在家,王爸爸经过刘强家门口,听到里面孩子哭闹不止,却没有听到大人声息,就推门进去看了一眼。却是发现晓慧妈妈晕倒在院子里。王爸爸没想那么多,过去扶起晓慧妈,掐人中,掐虎口,刚把晓慧妈妈弄醒,就被刘老太太从屋里冲出来,一棍子结结实实砸在背上,差点儿砸的背过气去。
这刘老太太可恶到任由媳妇晕倒在院子里,孩子在地上哭闹,都不出来看一眼。却是由此大闹街坊四邻,说是晓慧妈和王爸爸不清不楚。
还好刘强明事理,邻里也都知道刘老太为人,倒也不会传出太多风言风语。刘强夫妇上门感谢王妈妈夫妇。说到家长里短,王妈妈气不过,说的多了些,却是让刘强陷入了两难。
王家也不富裕,只有王老三一个儿子,极是想要个闺女,却总是不遂人愿。所以对刘晓慧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极好。刘老太看在眼里,起了歪心思,一是继续欺负可怜的晓慧妈妈,二是竟然上门,商量着要把晓慧卖给王妈妈,想要得了钱,赶走晓慧妈,让刘强再娶一个,再不济,也要再生个儿子。
天知道这老太太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
可刘强从跟妈长大,也是极为孝顺,知道妈对媳妇不好,却是两头为难。不太敢违逆妈妈,只好对媳妇再好一点儿。这就更惹得刘老太太不满。有时候晓慧妈妈偷偷向刘强哭诉,刘强也和妈吵过几次,无奈刘老太太在儿子面前装的更加委屈,当面承认错误,事后变本加厉。邻里都知道刘老太太难缠,却也再无人敢当面告诉刘强实情。只有王爸爸又说过一次,却又惹得刘老太太从中挑拨,让无刘强无端猜忌。并且上门大闹一场面,两家从此不再来往。
虽说是个小县城,其实和农村无异。没知识没文化的愚昧村民,各扫门前雪,巴不得看笑话,给乏味的生活多些谈资,也就无人再上前劝阻或是告诉刘强。心地善良的,也只有在一旁唏嘘叹息,顶多是老太太不在的时候,给些话语上的支持,或是亲热一下可爱的小姑娘。
就这样维持到刘晓慧三四岁,终于有一天,刘老太太因为喝粥烫到了嘴,把一碗热粥浇到晓慧妈妈身上。晓慧妈妈实在忍不了,托人告诉了哥哥。
哥哥先是偷偷到罗港这边住了两天,把这边的事打听清楚。又气又怒,叫上叔伯弟兄,把刘强揍了一顿,要带着母女二人走。
刘强纵是百般不舍,却是也知道理亏,老老实实挨了一顿揍,含泪送晓慧妈妈走。
刘老太太却是不依,走可以,闺女留下。她真心是不会想着自己儿子的骨血,要留下来养活,而是想着多少能卖几个钱,好给儿子再娶。
而且这话丝毫不背着刘强和晓慧妈,还有她娘家哥哥。
娘家哥哥本犹豫不决,想着妹子带个孩子,不好再嫁,却又怕外甥女受委屈。晓慧妈妈知道刘强极是喜爱闺女,本也被哥哥劝住,想留下晓慧。只是听了这话,却是死活要带走闺女。
双方争执不下。
最后刘强终于爆发。给晓慧妈妈立下字据,当众扇了妈妈一记耳光,直言再提卖孩子,再敢虐待孩子,就亲自把她送到政府法办,才留下刘晓慧。
孩子留下了,刘老太也老实了些。不管怎么说,自己亲孙女,没有碍眼的妈,倒也不冷不热的养活大了。
只是,恶名在外,想要再给儿子娶个媳妇,却是万万不能了。
刘强却也自知,也无心再娶。只是更用心去疼闺女。
王老三爸爸在刘晓慧妈走后第二年,在建民房时,掉了架子,不幸去世了。没了当家人,这些年也是过得艰难。
两家自从那次闹过后,不再搭话,孩子之间却是没断了联系,王妈妈也对晓慧很好。只是一方寡居,一个光棍,是万不能让人说了闲话的。
刘老太曾动了心思,上门想要和王妈妈搭话,话刚说出口,就被棍子打了出去。
都是苦命人,这次刘强住院,晓慧被留在王妈妈身边,却是给了二人机会。
没了刘老太太干扰,所有事情水到渠成。
只是我们似乎都忘记了,那个刘老太太,还没有死!她只是害怕,没有出门而已。
所以,今晚,刘老太太上门了。
已经近两个月,儿子和孙女没有回过家了。
人老了,总是会有想开的时候,特别的真的没人把她当回事的时候。
还有就是感到真正感受到孤独的时候。
不知道她偷偷看着孙女高高兴兴上学去,还有王妈妈牵着孙女放学回家来,心里有什么想法。
但是她却真的没再敢上门打扰。
这边的歌房已经停了,无它,设备太落后了,我觉得丢人,还有,旧房不隔音,老是扰民。录像厅照常营业,新的设备装备在了白云那边,这边就还是维持着。等这个春节多少再挣点儿,开春以后就开始翻修,过完伏到秋天装修。不耽误明年春节的生意。
我们几个吃饭聊天,其乐融融。曹玉刚出现在门口,轻轻敲了敲门。
王老三转过头:“刚子,什么事?
今晚要聚餐,我特意把两兄弟从白云叫了回来,在这边照看录像厅。
“幺哥,三哥,外面有个老婆婆,说是找刘叔。”
大家听了,都是一愣,却又马上反应过来,目光不由得转向刘强和王妈妈。
老婆婆,找刘强,只能是刘老太太了。
刘强转头看向王妈妈,张了张口,却不知道说什么好。
王妈妈叹了口气。大家都知道,终有这一天,躲不过去的。
“你腿不方便,我去看看。”说着站起身:“你们继续,没事。”
刘晓慧站了起来,嚅嚅的说:“王妈,我跟你去。”
晓慧已经改口叫王妈了,可能过一段时间,就要把王字去掉了。小姑娘知道谁对她好,叫妈,也没有什么心理压力。
姜馨兰对我讲过,刘晓慧是个非常理性的小姑娘。对于亲生母亲的出走,并不怨恨。只是过了这许多年,却也并无太多思念。
只不过,哪有女儿不需要母亲关爱的?王妈自小对晓慧极好,现在又到了这种地步,小姑娘心中自是极为欢喜。
毕竟有句俗话说,生的没有养的亲。刘老太太虽然对她过于苛刻,有时候打骂没轻没重,但毕竟从三四岁开始,带了她十年出头。
再恶毒的奶奶,也是奶奶,是父亲的亲妈。
我可以不学你,不可不听你的,可以反抗你,但是伦常,还是要顾的。
小姑娘拎的清楚。我们都很欣慰。
王妈妈笑了:“好,别害怕,终究是你奶奶,我们去看看她要干啥。”
说着,带着晓慧出了门。海洁马上起身跟了出去:“我去看看,要是欺负晓慧,我得护着!”
这妮子,就是想看热闹。只不过刘强在,她倒是没有说出过分的话来。
王老三起身走到曹玉刚身边,搂着肩膀出了门,小声说:“你们俩看着点儿,要是过分了,过来叫我一声。”
曹玉刚不清楚里面的曲曲折折,并不在意,答应了一声,回头跟了上去。
我想了想,对姜馨兰说:“你去看看吧,我怕海洁那嘴,没个把门儿的。”
桌子旁边只剩下我和刘强,王老三和朱颜。
刘强面色难看,对王老三说:“老三,真是对不住。”说着,双手按着椅子扶手,要站起来。
王老三赶忙上前,扶住刘强:“刘伯,您不用这样。刘奶奶上了年纪,老思想,难免说话做事和我们不一样,多商量就好了。”
刘强叹息道:“我知道,就怕这这大过年的,让你妈受了委屈,让四邻看笑话,唉!”
刘强也是心中苦闷。
自己不方便,王妈妈把自己父女二人接到家中照顾,已是天大的恩情。可那边毕竟是生母,如果闹起来,真是没有脸面再待下去了。
还有,这马上过年了,自己衣食无忧,竟是选择性的忘记了老娘,也不知道家里现在怎么样,留老娘自己在家过年,却也是不孝了。
想着,竟是落下泪来。
按刘老太太平时为人,出现什么问题都不意外。
不过,出去接待刘老太太的几人,却是很快回来。
王妈妈和刘晓慧面色有些纠结。
刘强焦急道:“没有难为你们吧。”
王妈妈看了晓慧一眼,没有出声。
刘晓慧看着刘强,小声说:“爸,奶奶让我们回家过年。”
我和王老三对视一眼,心中暗想,没吵没闹,这就好。
刘强听了,面色苦涩,看向王妈妈。
王妈妈没有理他,坐下来招呼大家:“来,大家继续吃饭,吃完再说。”
可是,还有谁能有吃饭的心情?大概只有海洁这没心没肺的妮子了吧。
转头一看,却是没见她。
“猫妹呢?”我问姜馨兰,心里不由紧张起来,可别再有什么幺蛾子。
姜馨兰笑了笑:“猫妹挤竞刘奶奶,刘奶奶说已经把刘叔和晓慧的房间收拾好了,海洁要去看看,曹玉刚陪她一起去了。”
我点点头,这事儿海洁干得出来。
不过,姜馨兰这么一说,大家都没心情吃饭了。
刘强看向王妈妈:“到底咋回事?我娘没闹?”
王妈妈叹了口气。也难怪,毕竟是刘强亲娘,还是得交给他自己决断。
“刘大娘在家把你和晓慧房间都收拾好了,年货也办了不少。说是都在这边过年,邻里人家会笑话。让你们回家过年,过完年想回来再回来。”
说完,不经意的流露出一份不满:“唉,还是娘亲呐!”
刘强听着王妈妈的话,兀自在品味刘老太话里面的真假,却也是流露出一份欣慰。
哪有亲娘不挂念儿子的。刘老太其实犹甚,只不过是被收拾怕了。还有知道刘强父女在这边,比在家条件好,照顾周全,还能再次成家。所以一直不露面。
哪有儿子不挂念娘亲呢?刘老太太要是自己在家过年,这刘强和王妈妈铁定是要受街坊四邻风言风语的。不管刘老太太以前做的多过分,这过年咫尺之间,不回家陪已经年近七十的老娘,终究说不过去。
邻里之间,要说什么,可不会问问你同意不同意,爱听不爱听。
现在,这事摆在了桌面上。刘强听出了王妈妈心中的不满,一时竟是急出了一头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