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吴三郎夫妻两个从镇上回来的时候,回娘家的吴老大跟吴老二两家也都回来了。
这下,全家都知道了吴老三初八要去清淤泥的事,刘氏跟杨氏心里一阵庆幸,庆幸的同时又替王氏担心。
刘氏觉得,虽然她嫁的男人不如杨氏跟王氏的,可是老大不用去抵壮丁,就少了一份危险,能够在家里陪着她跟孩子,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而杨氏则庆幸去年去的是她男人,要不然的话,今年去的就是孩他爹了。
王氏被吴老三那么一劝,又想到还有四天的时间,她要做两套衣服跟三双棉鞋,这时间还是有点赶,便也顾不得其他,晚上吃过饭之后就回屋开始裁剪布料。
这一天夜里,三房的灯亮了很晚,这要是放在平时,另外两房少不得要说上几句,要知道,点油灯可是挺费油的。
但今晚上,就连一向很吝啬的杨氏都没说什么,老三这一去还不知道能不能全须全尾的回来,又或者人能不能回来还未知。
家里的气氛一直低迷,直到初八,村子里每家出的壮丁开始到村口集合,由村长带着去跟官府的人汇合。
吴老三背上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袱,里面放的是他的衣服鞋袜,还有王氏给他准备的吃的。
“孩他爹,你去清淤泥的时候可得警醒着些,深的地方能不去就尽量别去,你一向嘴巴厉害,多跟管事的人说说好话,到时候铁定能行,你要时刻记着,我跟孩子们还有爹娘,还在家里等着你呢。”
王氏难得的温言细语,吴老三静静的听着。
“放心吧,为了你,为了孩子,我一定会全须全尾的回来。”
接着吴老三来到爹娘面前,看看他爹,又看看他娘,他觉得爹娘老了不少,头上的白发也比前两年多了些。
“爹,娘,儿子走了,你们要多保重。”
“嗯,去吧。”
李老太眼中满是不舍,比划着让吴老三多保重身体。
“我知道的娘。”
接着吴老三拍了拍他大哥二哥的肩膀。
“我不在的这段日子,家里就靠大哥二哥了。”
兄弟两人重重点头,最后吴老三离开前,摸了摸大儿子的脑袋,又把吴维抱起来往村口走。
一路上,跟吴维交代了不少。
“儿子,你可得好好念书,若是爹真的回不来,这个家以后可就靠你了。”
“爹,你一定能回来的。”
“我这不说的万一嘛。”
“没有万一,爹,我相信你一定能回来,我跟娘还有大哥在家里等你。”
走到村口也只是一会儿的功夫,吴老三觉得自己还没交代完,这村口就到了,把吴维放下,摆摆手,加入到了队伍当中。
村里的好多人家都来送行,吴老三不让王氏他们送,他们也知道吴老三肯定有事要交代吴维,所以也就没送。
等他爹跟着人走远之后,吴维这才转身往家走,心情沉重了不少。
他在现代很少感受到父母的关心,来到吴家,爹娘虽然没有多大的本事,但不可否认,对他是好的,来了四年多,对这个家对爹娘他也是有感情的,他是真心希望爹这次能平平安安的回来。”
山坡上,王氏带着大儿子,目送着长长的队伍往村外走,一眼就在人群中看到了孩他爹,眼睛忍不住又红了。
虽然孩他爹说的好听,可是这一去能不能回来,王氏也不敢保证,现在只能多看一眼算一眼。
三郎也眼睛红红的,他知道爹这次去抵壮丁跟往常不一样,村里二蛋他们都说,今年特别的危险,他今年十一岁,也不是什么都不懂。
“娘,爹能回来的吧?”
“能,你爹一定能回来。”
等看不清了,王氏这才带着大儿子回了家,家里的气氛又低迷了几天,最后恢复了往常的模样,日子还是要过的。
初八一过,吴维像往常一样去了吴秀才那里上课,只是他好烦,教了这么久,一本三字经都还没教完。
刚开始学的时候,吴秀才还每天教他六个字,到了后面,是隔一天才教他六个字,空着的那天美曰其曰名教他写字,这么蹩脚的借口,也亏吴秀才想的出来。
吴维也只能压着脾气,跟着吴秀才学。
像先前一样,他学完回来又教家里人,而家旁边的空地,这两天,吴老头开始带着一大家子清空地上的杂草。
初六的时候,吴老头已经带着吴柱来看过空地,已经谈好了十两银子包给他,再在这里盖三间大瓦房。
吴柱知道吴家一下子要起三间大瓦房都惊了一下,吴老头这么有钱的。
不过听说吴大郎年岁不小,正打算给他说一门亲事,这才知道,敢情是打肿脸充胖子啊。
吴大郎的情况吴柱是知道的,就他长得那样,还有在村里的窝囊样,好人家都不惜的把闺女嫁给他,吴家人可不得在他的条件上下功夫。
要是知道嫁给大郎能分得三间大瓦房,有这条件,应该是有不少人家想把闺女嫁给吴大郎,尽管吴大郎实在算不得什么良配。
吴柱把这事承包下来之后,开始在村里招人,年刚过,地里的麦子还不到收的时候,眼下村里人正得空,招人好招得很。
这两天,吴柱已经带着人去山里面伐木,吴老头已经在隔壁村的瓦窑定了瓦,砖块也已经订好,这次他们家要盖三间砖房,这是大孙子说亲的底气。
说好了十二动工,这两天他先带着家里人,把空地上的杂草清清,到时候人来就直接可以挖地基。
到了十二那天,吴柱领着人来了。
“大河叔,我带着人来了。”
吴老头原名吴大河,吴家村的人大多姓吴,喊人都是喊后面的名,不然你喊个吴叔,十个里面有八个以为你在喊他,根本就不分不清叫的谁。
打了招呼之后,吴柱也不废话,洒上草木灰线,让人照着挖地基。
虽然是大冬天,但挖地基可是个苦力活,冬天的地又硬,到最后,干活的汉子们个个都穿着短袖,干得满头大汗。
村里盖屋子,工钱是招人的大师傅出,每人每天五个铜板,但主人家却是要供中午一顿饭。
家里,妯娌三个已经早早的开始准备今儿的午饭。
村里人大冬天的没啥事干,在家里的人一般都只吃早晚两顿,来帮别人家盖房子,又能拿工钱,中午又能吃顿好的,不少人都愿意干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