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天色昏沉,荒山上的玉米才掰完。
见他们称重,李云溪将李云泽喊回来砍玉米杆,连武安侯一行人也来帮忙,人多干活快,在他们称完重,玉米杆也砍完了。
武安侯扒开人群,举着火把走进去。
“多少斤?”
萧扶云喉结微动,目光扫过众人,落在李云溪身上:“斤。”
嘶声、哇声在人群中接踵响起。
“这里,多少亩地?”
“195亩地。”
“亩产多少?”
钱师爷默默算了下:“亩产约680斤。”
‘啪!’武安侯抽了自己一巴掌,确定没做梦,激动的抓着萧老太傅的手,乐的语无伦次,“萧...我的天...萧老头,680斤啊!!比之前还多出十斤,你们怎么弄的?”
上午的玉米可能掺假,可下午掰的玉米,他的人一直盯着,真是一根一根掰下来的,一点没作假,他决定要把这片地的玉米全带去赤州。
听着他们的议论、惊呼声,李云溪揉了揉耳朵,提了一口气,大声找人:“林世安,林世安??”
“李姑娘,这,我在这!”林世安从人群中挤进来。
“装车,将玉米运进城,嗯...运到北城城墙上,方便明儿晾晒!”
“是!”
接着她又看向围成一团的士兵,“愣着干啥?不回家?桐油不要钱?今晚不吃饭?明不用干活?
玉米还没晒干呢,瞧把你们乐的,等干了剥了粒,再称一次,若还有500斤的收成,你们再高兴也不迟!现在,去装车!”
“对对对!快!去把板车拉进来,不许偷拿哈,这些玉米都过了秤,要是少了一个,仔洗你们的皮!”
众人的一声“是!”震破夜空。
次日天刚亮,陈氏把李云溪从床上拉起来,“云溪,别睡了,赶紧的,萧四和钱师爷来了!”
李云溪睡眼惺忪,揉了揉眼:“娘,他们来干嘛?”
陈氏气得拍了她一巴掌:“玉米呀,等着你呢!”真是服了这个女儿,真能睡!若住在村里,她又得被人拉着说教。
“快点起来,小丫打了好水,再不起来,我...”
“娘,你下楼,我换衣服!”
“我去给你装绿豆汤,你快点哈。”陈氏刮了她一眼,径直下了楼。
“....”
“李姑娘,其他玉米怎么掰?”
禹都县共3500名士兵,去掉官窑、三个边防镇、白林坡、沿河巡逻士兵外,能下地干活的不足一千五百人,就算加上衙役也才将将一千六百人。
要掰玉米、砍玉米杆、犁地、栽二茬玉米、施肥等等,共257顷地,把士兵分成两半,或许能赶在稻谷成熟前完成,还有二十来天割谷子,时间太赶了。
李云溪看向萧扶云,“你有什么想法?”
“我刚刚跟钱师爷商量了下,按手头的活,将这些人分成两部分,一是掰玉米,同时负责砍玉米杆;二是种、以及施肥,这些就交给第二波人,或实在忙不过来,再请一些难民。”
“那运玉米呢?还有晾晒也需要人。”
“运粮交给巡逻的人,他们顺带去庄子把玉米苗运到地里,至于晾晒...”萧扶云顿了顿,看向钱师爷:“晾晒交给衙役负责。”
李云溪沉默了会:“衙役除了负责守城,还要管着城里大小事,这样吧,去趟慈幼院,让他们跟着衙役负责晾晒,不然一场疾雨下来,衙役忙不过来。”
钱师爷点头:“行,我这会去找张大柱?”
“嗯,你先去,你们商量下怎么分工,噢,对了,顺便让李老三去慈幼院说声,让他们今天就去。”
“是,我这就去安排!”钱师爷应声离去。
萧扶云见状,问:“李姑娘,那我呢?”
“呃...你陪我吃饭?”
萧扶云一怔,耳尖发烫。
武安侯适时出现,解救了他的尴尬,“哈哈哈,你这丫头,也不害臊?”昨晚回来的晚,加上他伤加重,一进城各自散开。
今早换了药,武安侯赶紧来李家堵人。
李云溪微微一惊,这话有问题?看着对面萧扶云越渐红晕的脸,好吧,她不害臊,瞥了武安侯一眼,不紧不慢的说:“侯爷,你的伤口又出血了。”
伤口有没有出血,武安侯清楚,他呲着嘴坐到石凳上:“你这丫头,鼻子还尖呢!”
“什么事?”
武安侯搓了搓手:“萧四,你去喊人给我弄点吃食来。”
萧扶云睨了他一眼:“不去!”
“嘿,你这孩子,一点也不乖巧,快去!”
李云溪再次出声:“侯爷,什么事?”
武安侯微微俯身,往李云溪这方凑近:“大侄女,你瞧我也不是外人,这粮食怎么种的?那地肥怎么回事?这些你可不能私藏呀!”
李云溪白了他一眼,就知道他躲在角落是为了这事,她也没瞒着:“我说的,你可能不信,等邓鹏回来,他那有详细的种植记录、以及地肥的各种比例,让他给你一份。
若你着急要,钱师爷还没走远,你赶紧追上去,县衙也存了档。”
“你没存?”
李云溪耸肩:“存了呀,存在脑子里!”存肯定存了,但在空间里,倒不是不能给,而是那字是简笔写的,给出去又是一堆问题。
“谁说我不信,大侄女,你说的我都信...”
听了这话,李云溪微微一笑,直直盯着他,示意他继续说..不,是继续编。
武安侯干笑一声:“我跟你一起去掰玉米。”
李云溪:“我今日不下地,你去陪太傅。”
武安侯:“....”
很快,一队队背着背篓,拿着镰刀,扛着锄头的士兵,从卫所出发,朝四方走去。
李大牛今日没出城,他和陈姥爷得了活计--编晒席,虽然晒玉米棒,用不上这玩意,但李云溪想着接下来要晒谷子,城墙上方那么宽,肯定用得上,这会先准备着。
萧老太傅也闲不住,非要上城墙守着玉米棒。
萧扶云无奈,只好依了他,对出城请人的李云溪说:“我让人给你备了些吃食,你..早去早回。”
“嗯~”李云溪挥了挥手,上马朝福山镇走去!
尽管另外几个地方也有难民,但李云溪对福山镇边界的难民更有好感,甭管人多人少,只要难民想闹,一人也能扛起大旗,但他们从未闹过。
所以李云溪第一个想到他们。
夏日的白日漫长,但她赶到边界哨点时,旁边傍山村已闪着莹莹灯火。
王安老早就听到马蹄声,一看清人影,赶紧跑来:“李姑娘,你怎么来了?”
“我来看看,外头最近有没有难民来?”
“有,三三两两的,他们都在半山搭了木房,住下了。”
“现在共有多少人?”
“大概一百多个。”
李云溪点头,走向了望台:“今日我来守,你们去休息吧,明早练武小声点,巳时喊我,另外通知外面的人,让他们明早别乱走,我有事让他们做。”
王安惊讶看了她一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