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下,当各个时空的皇帝,大臣,太子看到了“陈勇说的晋文侯姬仇搞出的兵役制度,竟然也能叫爱民如子”,很多人忍不住发出了不厚道的笑声。
北宋
司马光一脸古怪的招呼大家:
“大家都来评评理,这可不是我司马光,要故意扭曲大家的是非观。”
“是个人都知道,兵役猛于虎!”
“博主竟然说兵役是爱民如子的制度?”
“简直笑掉人的大牙!”
旁边的读书人也纷纷点头,一个个脸上露出了鄙夷之色。
兵役和徭役,就是他们读书人在写文章时,必须要喷的两个制度!
不喷这两个制度,显不出他们有多爱民,显不出他们心怀天下,显不出他们跟百姓打成一片的正确立场。
在他们议论和讨伐的声音中,周围的百姓们更是群情激愤,很多人跪在了地上,红着眼睛怒骂:
“”羞先人嘞,羞先人嘞!“”
“这博主比那些读书人比那些当官的还要无耻嘞!”
“那些读书人当官的,虽然干着男盗女娼的事,但嘴里却要说着圣贤的文章。”
“这个所谓的博主竟然连装都不装嘞,”
“当年,我儿子服兵役可是再也没有回来....”
“还有我弟弟,说是兵役两年,十年都过去了,还是不让他解甲归田....”
司马光听着这些人的血泪控诉,心里美的冒泡,看你博主还怎么自圆其说?
只要你这次翻车了,我就可以说以前你说的一切都是错的!
...........
大明,
崇祯眨巴着眼睛,脑子早就乱,成了一团浆糊。
徭役和兵役两种这种,那可是历朝历代被人批判诟病的。
怎么就成了爱民的制度呢?
同一时间,海瑞也捏着拳头,他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他都要看看,这个博主如何颠倒黑白。
旁边的嘉靖更是期待,他很想好好打一打海瑞的脸,让这个连科举都考不上的人知道,道德是道德,能力是能力,不要因为你海瑞的品德堪比圣贤,就等于能力堪比圣贤!
想骂我嘉靖,你海瑞的道德是够了,但你的能力支持吗!
.........
【为什么很多人看兵役制度,就认为是虐民的制度呢?】
【那就是这些人已经完全脱离了时代,也就是又犯了,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本质性错误。】
【你都脱离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你张嘴就来啊。】
【那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什么呢?】
【在晋文侯姬仇的这个兵役制度之前,难道夏商周时期就没有兵役了吗?】
【战场上打仗,难道就没有奴隶上战场了吗?】
【但凡懂点历史的,都知道,恰恰相反,有兵役,兵役还很重!
甚至在整个西周的礼战过程中,死的最多的,并不是贵族,按照礼战的约束,奴隶是不能够杀死贵族的,死的最多的还是奴隶!
当时兵役更可怕。】
【而晋文侯姬仇的兵役制度,他爱民就爱民在了,他把奴隶制时代的兵役,转变成了封建大一统帝国时的兵役!】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咱们看一看,晋文侯姬仇怎么说。】
晋国·翼城
杜伯儿子看着晋文侯,那宏伟的战争蓝图,以及密密麻麻的作战计划,当时就变了脸色。
“主君,我知道你想要让咱们晋国开疆拓土,但按照这么强大的战争规模,咱们真的兵卒根本就不够啊!”
“为什么不够呢?晋国的子民可是诸国之最!”晋文侯姬仇哼道。
“主君,这些兵卒上了战场是会死人的,他们肯定要想办法逃脱兵役的,人多并不意味兵多。”
“这还不简单吗,孤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兵役不就行了?”
晋文侯姬仇摇头,意思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办不好吗?
杜伯儿子的白眼都快翻到了天上去,他苦笑一声道:“主君你这就难为我了,谁愿意去打仗呢?那些奴隶也不傻的。”
姬仇笑着道:“当你把利益倾斜向底层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去打仗!”
“怎么倾斜?”
杜伯儿子问。
晋文侯姬仇思考了一会说:“我问你,以前征兵役,是不是一个家里的男人都要去,打一次仗,一家人断子绝孙!”
“是!”
这正是兵役被人厌弃的原因。
“这肯定是不行的呀,现在,孤就要重新修改兵役制度,以后打仗,要按照家里的男丁数量,不管家里有多少男丁,你起码给人家留一个,让这个男的在家里种地耕田,养活老小,传宗接代呀。”
“你觉得这个制度安不下去,底层是不是就会感念孤的良苦用心?难道他们真舍得自己建好的房子,要带着妻儿老小,远走他乡,逃避兵役吗?”姬仇说。
杜伯儿子眼睛一亮,心想,不愧是大魔王,玩弄人心的手段就是高!
【对,这里就要普及一个概念,在姬仇的兵役制度出现之前,那是奴隶时代,
奴隶时代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奴隶主征发兵役的时候,根本就不去管奴隶的死活,会把人家的全家人都抽光,一场战争打完,这个家里男人死光了,没有男人的女人和孩子也会饿死的。
所以,奴隶是不想去打仗的,因为他们才是为战争买单的人!】
【而晋文侯姬仇改革的兵役制度,第1个问题就是针对人家断子绝孙的问题。】
【至少给家里留一个男的,至少让这个家里有男人,撑着门户,有了男人,有人撑门户,也就没有人吃他们家的绝户了,这个家就还有希望!】
【我就问一句,这算不算是爱民如子呢?】
(我去,原来是这这样啊,我就说嘛,不能脱离时代背景看历史。)
(人家晋文侯姬仇的兵役制度先进,就是先进在,他是在奴隶制的兵役制度下进行改革,他一定是比之前的兵役制度先进。)
(任何先进的制度,都是会惠及百姓的,这是生产关系进步的重要表现。)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博主一定要先讲先秦历史,不懂先秦历史,我们连兵役制度的起源都不知道,就开始狂喷秦始皇!!)
(这么一看的话,有没有一种可能,秦始皇的兵役制度也是爱民如子呢?我突然感觉,秦始皇章节一定会摧毁我以前所有的历史观。)
(兄弟这就过分了吧!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先不谈秦始皇,就说晋文侯姬仇这个兵役制度,你就说爱不爱民吧?他是不是惠及百姓?)
........
大明,
嘉靖被天幕已经调成了翘嘴,他轻蔑的扫了一眼海瑞,哼声道:
“你不是喜欢骂人吗??继续骂呗!”
“你来跟朕说说,兵役制度的诞生是不是虐民?”
海瑞面红耳赤,他眼中满是不可思议的神色,
嘴里喃喃念叨着:“这怎么可能?我为何从未听说过秦始皇以前的兵役呢?”
嘉靖摇了摇头:“那不是因为你穷吗??就你那个家境,你有资格看到上古的文献吗??你别说看过,你连听都没听说过!你就是见识不足,眼光限制了你的认知,认知限制了你的能力。”
嘉靖心里冷哼,一个穷小子,能够见到的天空,也就巴掌那么大!
你在地方上撑死就是一个七品官,你所看到的文献古迹,一个都没有,学的都是,人家已经嚼烂,然后给你吐在嘴里的学问,你能知道什么?
说你是井底之蛙,都是抬举你了。
知道你海瑞为什么科举屡试不中,只是考到举人就考不上去了呢,这还不是因为你见识不足的问题。
虽然说你的见识不足,是因为家境贫穷,情有可原。
但是,你既然想要骂朕,那朕才不管你是不是因为贫穷,朕看的是你有没有资格,有没有能力来骂朕!
你如果骂的对,朕就欣然接受,但如果你是只会骂人,不会治国,那就不好意思了,我就要撕开你身上最深的那条伤疤。
其实嘉靖还是比较欣赏海瑞的,要是别人这么骂他,他早就宰了。
但海瑞现在的能力是真的有问题,28岁中举,就没有再能够继续一步,最后干脆不考了,然后当官当了十几年,有政绩,却升官困难。
要不是他嘉靖抬举,海瑞就得在底层六品官,做到老死,你还怎么展现你的宏图大志呢?
海瑞身子一晃,他以正直不阿,清正廉明而着称,甚至有人说他做事太过于不讲情面。
是但海瑞的心绝对是向着底层的,这是无可争议的。
同样的,海瑞也是个人,他也有自己的三观,而且海瑞的三观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太深了,一时间根本接受不了这种近乎于帝王之术的权谋争斗。
海瑞喃喃的说:“陛下,天幕所言,只是一个点而已,根本无法说明这个制度一定是爱民的。“”
“并且,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晋文侯姬仇说给那些家里留一个男兵,就真的能留下吗?”
“海瑞不才,在底层为人父母官,看到了多少破家的差役,如何阳奉阴违。”
好好好,就喜欢你嘴硬的样子!
你要是软了下来,那还不配被我称为国之利剑!
嘉靖对海瑞这个态度很满意,欣赏他对于信念的坚持,但同时嘉靖也想要让海瑞意识到自身的能力问题,这也是为了让以后的皇帝大用海瑞而做准备。
你的能力要是赶上你的品德才行。
一个要在中枢当官的人,他必须要有原则,但不能太过于刻板,要知道有时候也得和光同尘,不然他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的,因为他会得罪跟他一起做事的所有人。
而要改变海瑞,第1个就是要改变海瑞的三观,嘉靖要让海瑞明白,什么才叫历史的真相!
他海瑞了解的真相,不过是儒家人给他灌输的,不过是司马光写的话本小说编造的,而不是真正的历史运行的规律。
于是,嘉靖发了一条弹幕:“姬仇所谓的兵役制度爱民,就这?这算个什么?”
...........
这一章补充一下海瑞的人设。
很多人对海瑞不太了解,凭借着营销号就对海瑞有一个固有印象,但人是需要成长的,他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成为了哪吒。
正史中,海瑞35岁中举,然后考不上去了,中不了进士,之后就是当官,刚开始是不入流的学官,连品级都没有,熬好多年才当了县官,之后被调任户部当了个六品的主事。
海瑞能够进入中枢,就是因为骂了嘉靖,嘉靖没有杀他,并且把他留给了储君,海瑞才能从六品的不入流的户部云南主事,直接成为了掌管皇帝玉玺的尚宝丞,直接成了皇帝的心腹,这才开始接触到了权力的核心,才能近距离的了解整个官僚体系运作,为他整治贪腐打下了基础。
海瑞的品德没的说,圣贤级别,海瑞绝对是一心为民绝对的好官,同时,他不合群也是真的,没有张居正那么圆滑,海瑞还变法了,就是大名鼎鼎的一条鞭法,他还是在张居正之前变法的,也是因为他的性格和做事方式,被人陷害,最后不得已辞官,变法最终也失败了。
所以呢,我采用的正史中海瑞的人设,他的见识,能力,在嘉靖朝是还在慢慢成长和积累,一个最低等的地方官能有什么见识,连中枢的运转模式都不清楚,而是进入了中枢之后,海瑞才在嘉靖儿子手上开始积累阅历,了解整个大明体制,然后才一飞冲天的。
人的成长是需要过程的,海瑞厉害的时期,不是在嘉靖朝,而是在隆庆时期,你们心中的海瑞,是后来的海瑞,不是这个时期的海瑞,这个时期,他还在学习成长。
所以杠这个没意义,海瑞不可能生而知之,也不可能不经历中枢磨炼,就直接能成为后来的大佬,他没有一个当丞相的老爹给他言传身教,也不能跟诸葛亮一样那么有钱,通读那么多的经典,自学成才,他很穷!28岁才参加县试,28岁时,张居正都已经中了进士五年了。
四千字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