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情社会的传统语境里,“六亲不认”常被视为一种严重的过错,仿佛与亲人关系疏离、缘分浅薄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可细细想来,六亲缘浅,真的是一个人的过错吗?
从心理学角度看,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有着深远影响。有的人出生在争吵不断的家庭,父母时常大打出手,对孩子的关心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的层面。
孩子考出好成绩满心欢喜地回家,得到的不是夸奖而是“别骄傲,这点成绩不算什么”;生病卧床渴望关怀,听到的却是父母抱怨照顾麻烦。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内心千疮百孔,亲情的温暖遥不可及。
即便多次尝试与父母深入交流,希望得到理解,可每一次都被父母敷衍对待或是厉声呵斥,无奈之下,只能在成年后选择远离,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安宁。
就拿过年来说,别人家中满是温馨与欢笑,可对他而言,过年只是重复着听父母争吵,自己默默躲在房间的日子,他甚至害怕回家面对这样压抑的氛围。
在时代浪潮下,个体发展需求与家族期望的冲突也让不少人与亲人渐行渐远。很多年轻人怀揣着成为摄影师的梦想,告别家乡奔赴大城市。家人却认为摄影不能当饭吃,不如回家考个公务员来得安稳。
年轻人不顾家人反对,独自闯荡,四处碰壁,遭受冷眼与嘲笑。好不容易接到拍摄任务,家人不仅不支持,还在电话里指责其不务正业。
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与亲人的关系也因理念不合变得紧张。但他们只是在努力追逐梦想,何错之有?
有个年轻人为了拍摄一组关于城市边缘人群的作品,深入城市的老旧街区,风里来雨里去,几个月没有稳定收入。当他把辛苦拍摄的成果展示给家人时,得到的不是鼓励,而是“浪费时间”的指责,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
有些人的人生,一路布满荆棘,坎坷不断。一心创业,想要在电商领域打出一片天地。启动资金不足时,向亲戚求助,换来的却是一盆冷水。
大伯冷着脸说:“就你还创业?别到时候赔得底儿掉,我们的钱可不能打水漂。”
不仅如此,同行的恶意竞争也让人焦头烂额,对手故意差评、恶意举报,让店铺频临关店危机。
独自在困境中挣扎,像大海里的孤舟,在狂风巨浪中独自飘摇,没有港湾可以依靠,没有灯塔为指引方向。为了维持店铺运营,常常熬夜处理售后问题,四处寻找降低成本的渠道,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压力,可即便如此,亲戚们还在背后议论他“瞎折腾”。
在这一系列的挫折与磨难中,逐渐看清了人性。曾经以为血浓于水的亲情坚不可摧,却在求助时被亲人的冷漠刺痛;以为商场上遵循公平竞争,却被同行的恶意手段伤害。看透这些后,打心底里厌恶虚假做作。
在家族聚会上,看到亲戚们表面寒暄、实则互相攀比的模样,只觉得可笑。面对那些为了利益而阿谀奉承、虚与委蛇的场景,更是嗤之以鼻。与尘世格格不入,即便富有学问才华,也不受待见。
就像,从小热爱哲学,对各类哲学着作烂熟于心,在哲学思考上有着独特见解。满心欢喜地参加一次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分享自己对于存在主义哲学新的思考角度时,台下不少人露出质疑的神情,甚至有人直接在台下小声议论,言语中满是不屑。
而当把自己的思考成果讲给家人听时,家人却觉得这是不务正业,不如多花心思在赚钱上。但没有因为外界的不理解而放弃,依旧坚持在哲学的世界里探索。还尝试在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哲学见解,一开始收获的大多是嘲讽与谩骂,可他依然认真回复每一条评论,耐心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感情与婚姻的领域,同样历经波折。由于缺乏家庭温暖,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爱。第一段恋情,因为过度依赖对方,让对方感到窒息,最终分道扬镳。
后来走进婚姻,面对婆媳矛盾,孤立无援。婆婆总是挑剔,丈夫也不理解,每次争吵后,只能独自默默流泪,没有娘家人为撑腰。
有一次家庭聚餐,精心准备了礼物,却被婆婆数落乱花钱,丈夫也只是在一旁沉默。在这些感情的伤痛里,进一步认识到人性的复杂,不再盲目迎合他人对感情的期待,而是坚守自己对爱的理解,等待那个真正懂自己的人。
有一回生病卧床,希望丈夫能帮忙照顾,可丈夫却抱怨打扰他打游戏,那一刻,失望至极,却也更加坚定了要爱自己的决心。
在经历过无数坎坷后,内心变得坚如磐石,学会了做自己的靠山,自己的人生路自己说了算,雷厉风行,不再是软软弱弱的模样。
尽管经济上一度紧张,面对旁人异样的眼光和质疑声,依然坚定地每天早起读书、写作,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体系。慢慢地,在小众哲学圈子里开始崭露头角,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探讨哲学,互相支持。
在经历婚姻的种种挫折后,勇敢地选择结束这段痛苦的关系。重新振作起来,报名参加各种技能培训课程,学习编程。从最基础的代码学起,面对密密麻麻的代码和复杂的逻辑,没有退缩。凭借着果断的决策和不懈的努力,成功转行进入互联网行业,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逐渐成长为能够独立完成项目的技术能手。
还有些人因为性格原因,不擅长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包括与亲人的相处。内心善良,但在面对亲人的情感诉求和复杂的家庭关系时,往往感到手足无措。
这类人在家族聚会等场合中,可能会因为不善于言辞、不懂迎合,被亲戚们评价为“不懂事”“没礼貌”。然而,性格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并非不想亲近亲人,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
六亲缘浅,往往有着复杂的成因,并非个人所能完全掌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和情感体验,不能用单一的亲情标准去评判。
我们应该以更包容、理解的态度看待那些与亲人缘分浅薄的人,尊重他们的人生选择和情感状态。毕竟,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不应仅仅由亲情关系来定义,而在于每个人如何在自己的道路上,追寻内心的安宁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