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看着迫不及待要下场的白时中,笑眯眯道:“白相公有什么要奏报的?”
白时中正色道:“官家,臣举荐原尚书左丞蔡懋。”
赵桓问道:“理由呢?”
白时中回答道:“臣的理由有三。”
“第一,蔡懋的履历够。”
“他曾担任刑部尚书,又转任开封府尹、同知枢密院事,最后提拔为尚书左丞。”
“既有一部尚书的资历,又有主政开封府的能力,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第二,蔡懋忠心可鉴。”
“之前蔡懋犯错,被罢免了官职。他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更清楚官家才是真龙天子,是唯一能拯救大宋的人。”
“官家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蔡懋这样潜心悔过的人,会更加用心。”
白时中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样,郑重道:“故而,臣举荐起复蔡懋,让他进入政事堂担任宰相。”
“臣反对!”
耿南仲直接站出来。
赵桓不急不缓道:“耿卿为什么反对呢?”
耿南仲道:“蔡懋谄媚蔡京的儿子蔡攸,靠趋炎附势当官,算什么履历呢?”
“官家启用蔡懋,等于启用蔡攸,等于给蔡京、童贯等六贼平反。”
“蔡京和童贯等六贼,是官家亲自下令处置的,该流放的流放,该处置的处置,这事情已经盖棺定论。”
“现在启用他们的人,给他们平反,官家的威严何在?”
耿南仲掷地有声道:“别说蔡懋没才华,就算他有才华也不能用。”
赵桓点头道:“耿卿的分析,朕觉得很有道理。蔡懋不能用,朕也绝不允许六贼的人重返朝堂。”
白时中气炸了。
他不恨皇帝,反而深深的恨上了耿南仲。
老匹夫!
想要上山了。
白时中想反驳也没底气,一句不许六贼的人重返朝堂,堵住了他的千言万语。他心头憋闷,暗暗发狠。
我白时中在政事堂,你耿南仲别想入政事堂。
白时中不表态了,赵桓却要推动,笑问道:“还有谁要举荐的?”
吴敏站出来道:“臣举荐一人。”
赵桓问道:“谁?”
吴敏不卑不亢道:“臣举荐中书侍郎唐恪。”
“唐恪是进士及第出身,从县尉开始做官,担任过知县,知晓民生疾苦。”
“又担任过河北路转运使、知沧州,主持过地方政务,对地方州府的运转很熟悉。”
“他在朝廷任职,曾担任过起居舍人、户部侍郎。”
“如今他担任中书侍郎,深受官家器重。既然政事堂宰相空缺,理应提拔唐恪,让唐恪拜相。”
随着吴敏的话落下,唐恪激动起来。
拜相!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成为了朝廷的宰相,就走到人臣巅峰。
唐恪内心欢喜,面上却没有丝毫的显露,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姿态。
“臣反对唐恪!”
恰在此时,徐处仁站出来道:“唐恪虽然有足够的履历,可是在政事堂担任宰相的人,哪个没有履历呢?”
吴敏审视着徐处仁,心中不喜。
徐处仁当宰相,是他举荐的。现在他提出人选,徐处仁竟然背刺。
吴敏冷冷道:“徐相公反对唐恪,为什么?做人不能任性,要三思而行,要有大局观。”
徐处仁性格刚直,更是嫉恶如仇。
宋徽宗执政时,童贯权倾朝野,徐处仁敢当面指责童贯的错误。他曾执掌开封府,更是打击权贵,惩治不法。
因为过于刚直,曾被贬黜。
如今六十四岁的年纪,却不改初心,依旧是脾气火爆。
徐处仁向吴敏拱手,沉声道:“吴相公一心为国,老夫是非常佩服的。”
“可是举荐人才,也要看品行。”
“唐恪由李邦彦举荐,隔三差五就去李邦彦的府上。”
“李邦彦在民间,被称为浪子宰相,时常出入青楼,唐恪也投其所好。如此趋炎附势之辈,不配拜相。”
徐处仁拱手道:“老夫不是针对吴相公,是单纯觉得唐恪不配拜相。”
吴敏沉默了下来。
当初举荐徐处仁拜相,是觉得徐处仁的性格耿直,没什么城府,不会是自己的对手,也是一柄好利用的刀。
没想到,却伤到自己。
他后悔了。
唐恪站在下方,对徐处仁的恨前所未有。他脸上没有丝毫显露,缓缓道:“官家,臣虽然是李邦彦举荐,从未有任何逾越。”
徐处仁直接道:“不管如何,臣建议再观察观察。”
唐恪道:“做官不做官的,臣无所谓。可是臣忠于陛下之心,天地可鉴。”
吴敏不愿意放弃,劝说道:“官家,用曾经的举荐关系,来判定现在的关系,臣认为不合适。”
徐处仁说道:“单纯是曾经的举荐,那也就罢了。问题是唐恪谄媚李邦彦,投其所好,两人经常出入青楼,明显是勾连很深。”
唐恪无奈。
没想到,昔日的举荐成了今天拜相的阻碍。
吴敏想着唐恪不行,立刻转变思路,举荐道:“官家,臣举荐耿南仲进入政事堂。他是东宫老人,现在担任尚书左丞,拜相合情合理。”
白时中一步站出来。
他挺直腰杆,高声道:“耿南仲的年龄没问题,可是他连一部尚书都不曾担任。”
“因为担任太子詹事,官家念及旧恩,才破格让他担任尚书左丞。”
“这样的提携,已经是滔天之恩。”
“耿南仲在地方上没有什么政绩,连主政一州之地的履历都没有。在朝中,也是一样没有一部尚书的履历,凭什么担任宰相呢?”
白时中掷地有声道:“官家,臣旗帜鲜明的反对。”
吴敏想到刚才,白时中和耿南仲发生的矛盾,心头后悔。
不该举荐。
又浪费了一次举荐的机会。
耿南仲气急了,恨死了白时中,嘴上说道:“不论做什么官职,臣都绝无怨言,一定会尽心尽责的为官家办差。”
赵桓点头道:“耿卿说得很好,朕相信你。”
话锋一转,赵桓肯定道:“不过白相公的话也有道理,耿卿还要历练才行。”
耿南仲心头苦啊!
到手的鸭子,因为白时中的反对飞了。
白时中该杀!
他老脸上勉强堆起笑容,说道:“臣一定兢兢业业,不负官家厚望。”
赵桓目光扫了一圈,看向没有得到举荐的何栗,问道:“你们觉得,何栗怎么样呢?”
白时中说道:“何栗太年轻了,三十多岁拜相,把握不住的。”
吴敏说道:“臣也觉得,何栗要再历练历练。”
徐处仁点头道:“臣也附议。”
三个宰相都反对何栗,让何栗心中叹息。他没有表态说话,更清楚他不是能力和年纪的原因,因为他是主战派。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赵桓挑起了彼此的矛盾,也试探清楚了关系,叹息道:“你们举荐的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朕难啊!”
徐处仁直接道:“官家圣明,您安排人担任就是。”
赵桓的眼中掠过一道亮光,笑道:“徐相公这么说,朕就乾纲独断一回。尚书右丞李纲,赤胆忠心,一力抗金,可谓大宋的架海紫金梁。朕决定,李纲入政事堂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