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长海作为村长,这基本算术的能力还是有的,在陈掌柜算账的时候,他也在心里这价格演算了一遍,结果与陈掌柜的一模一样。
慕长海连连点头:“咱们相信陈掌柜!”
结了账,陈掌柜再次特意叮嘱以后若是猎到了山里的好东西,还让他们送到飘香楼来。
慕长海他们开心应允。
一出酒楼后门,揣着银子的慕长海带着村里的汉子们拉着板车,直接去了镇上的粮铺,将这卖野猪的银钱全部买了粗粮。
因为他们一次买的多,在原来四千三百三十斤的粗粮的基础上,粮铺的掌柜特意多给了三十斤杂粮,一共是四千三百六十斤。
一趟两辆板车根本运不完,剩下的粮铺掌柜问了具体地址后,安排店里伙计用店里的两辆牛车给慕长海他们送货上门。
经过这一路的奔波,粮食终于被全部运到了村里祠堂。
此时天已经黑了,但祠堂里却如同过年一般灯火通明。
村长慕长海连晚饭都没吃,安排一同去镇上的汉子们通知村里人带着麻袋来分粮。
当然,没有潘寡妇和慕长中一家的份儿。
除去这两家,村里统共还有二十一户人家。
但在分粮前,村长和三位村老特意当着众人的面商量了一番分粮的细节。
“这次能打到这两头大野猪,不管是歪打正着还是怎样,三叔家的慕云确实有很大一部分的功劳,再加上捕猎队的人也与这两头大野猪做了殊死抵抗!”
慕长海看了一眼慕云和捕猎队的汉子们,再扫了一眼下面拎着麻袋一脸渴望的看着这堆粮食的村民,大声说道。
“所以我和族老建议,咱们在这些粮食里,先拿出五十斤奖励给云丫头,奖励她为了救咱们村的那群半大小子不顾个人危险!”
村长说完了这句,不等众人反应,又继续说道:“咱们再给捕猎队参与了打野猪的男人们每人奖励二十斤粮食,刘刚叔年纪大了,为了咱们的安全,还坚持和大家一起上山,还有咱们郝大夫,这次也耗费了不少心力,这两位长辈也每人奖励三十斤粮食!”
“剩下的三千八百七十斤,咱们二十一户平分,每家可以分一百八十四斤!”
卖狍子和野兔野鸡的慕长柱与刘平五人下午去镇上错过了打野猪的机会,这会儿自然也分不到奖励的二十斤粮食。
不过因为狍子和野猪野兔也分得了银钱,他们也不失望,何况家里依旧能分到一百八十四斤的粮食!
村长和族老的一番话下来,全场顿时翻腾了一起来。
每家每户有了这一百八十四斤粮食,虽然这个冬天不能让一家老小每顿吃饱,但却最起码这个冬天不会让一家老小饿死。
至于奖励那些人的粮食,淳朴的山里人也认为这是应该的。
当然,除了潘寡妇和慕长中一家。
只是任凭这两家人如何在祠堂里撒泼打滚,村长、族老和村里其他人就是不松口。
这慕长中和慕正根可是差点将全村的半大小子以及捕猎队的汉子们给害死啊,这谁能轻易原谅?
慕长海冷眼看着躺在祠堂扯着嗓子嚎的潘寡妇与余大丫婆媳俩,这两家的男人反而站在一边缩着头当鹌鹑。
哼,有事靠家里女人出头,村长在心里将慕长中父子以及潘寡妇的儿子慕正根狠狠的唾弃了一番。
见这三个泼妇实在没有收手的意思,他站在台上大声呵斥道:“险些害死村里人你们还有理了?再不滚耽误咱们分粮,就将你们两家赶出咱们慕山村!”
村里其他人也纷纷伸手对着地上的三人指指点点的。
躺在祠堂大厅地上,嚎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余大丫婆媳俩和潘寡妇见状,只得悻悻爬起来,两家人灰溜溜的跑了。
慕云家,慕云和阿爷阿奶将这两百三十多斤的粮食分两次抬回了家。
这下家里的杂粮就有四百来斤了,加上家里还有三十斤白面,十几斤大米。
“这些粮食咱们一家五口稍微省着点吃,这个冬天也够了!”
家有存粮,心里不慌!
慕山和李兰花两位老人看着这四百来斤的粮食,脸上的愁绪一扫而光。
不过对于慕云来说,光吃杂粮还不行,她决定在冬天来临之前,找机会去镇上再多买点大米和白面存起来。
这粗粮的口感实在太差了!
这次进山虽然猎到了两头大野猪,除了潘寡妇和慕长中一家,慕山村其他家也都收获了不少东西,但经历了与大野猪拼杀的危险过程,慕长海与刘刚刘老爷子、郝大夫以及三个族老商量,今年进山赶秋的活动就此结束。
毕竟山里靠近慕山村这边外围的地方也被慕山村的人给搜寻了一遍,这块地方已经没有什么漏网的好东西。
若是想要再进一步,就要往山脉的另外两侧甚至往山里面去了。
山里这些陌生地方存在的危险是没办法预估的,为了一村老小的安危,还是不去冒这个险为好。
不过村长和族老仍旧不放心,在领取完了粮食后,他和族老再三对村里的人敲打。
“这两天咱们进山确实得到了很大的甜头,但这大山里的危险我不说大家也知道,今天与两头没有村里的组织,大家私自上山就是在葬送自己的小命,大家好自为之!”
现在家里好歹有了这么些粮食,在冬天来临之前,他们再努力去地头多采点野菜,然后再多囤些柴火取暖。
加上菜园子里的白菜萝卜,这个冬天他们定能安然扛过去。
既然冬天不会被冻死饿死,他们做啥要冒着丢命的危险再私自进山?
听了村长和族老的警告,大家都纷纷保证不会再冒险进山。
特别是下午遇到野猪时,险些丢了命的那群半大小子和捕猎队的汉子们。
他们可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与未来!
这些人的家人现在想起来那种场面仍旧是胆战心惊的,所以又纷纷拉着这些半大孩子当场耳提面命的教育!
但村里人这么多,总有那么两个不听劝、不怕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