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茶的时间后,看过了飞鸽传书纸条上的内容,韩副将几人都惊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大将军,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啊!”
韩副将一把将自己的扇子收起来拍在桌子上激动的说道。
“是啊,不仅如此,荣安说这座铁矿上还长满了比普通的铁器还硬的树,这树名叫什么铁桦树!”
话少的陶大鹏陶副将也难得的激动了起来。
他一向对这些稀奇的东西十分的感兴趣。
这世界上竟然还有比铁还坚硬的树木,这简直是闻所未闻呐!
“韩副将、陶副将,你们俩立刻带人秘密的去一趟这秦岭山脉,我这边立即写一封密信送到上京城!”
顾怀远与四位副将激动的讨论了一番后,果断的下了决定。
根据儿子传来的信息来看,光是这座铁矿的面积,已经是不可估量的,何况那铁矿上还有一片一眼望不到比铁器还硬的铁桦树。
儿子还说,这铁桦树的树干与树枝还能用来制作兵器呢。
这真的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这些日子,他带着北疆军将士们频繁的在北疆边境巡逻,就是因为东胡那边的人又时不时的有一些部落的人在北疆边境闹事。
这东胡人隐隐之中又突然有冒头的趋势。
因近几年来,天启国皇帝为了带领整个处于深水火热中的天启国百姓们过上正常的生活,他一直大刀阔斧的坚持改革朝政,免除普通百姓们各种苛捐杂税。
国库的银子严重不足,北疆大营八万将士此时最缺的就是各种兵器了。
现在好了,他儿子不仅成功的发现了一座大铁矿,还发现了硬度能与铁器媲美的铁桦树。
这让他如何不喜?
黄土漫天、烟尘滚滚,北疆边陲的官道上,一匹快马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而来。马上骑手身着特制的信使服饰,背负着插着黄旗的信匣,那黄旗猎猎作响,昭示着“八百里加急”的万分紧急。
骑手身姿前倾,紧紧勒着缰绳,双腿不断催促马匹加速。他目光坚毅,紧锁前方道路,对周围呼啸而过的风声充耳不闻。干裂的嘴唇渗出丝丝血迹,却无暇顾及。
马蹄声疾,惊起一路飞鸟。路过驿站时,早已等候的驿卒迅速牵出一匹膘肥体壮的新马。骑手未等马完全停稳,便飞身而下,将信匣快速转移到新马背上,翻身上马又疾驰而去。
直至到上京城,最后一名负责送密信的驿卒骑着四蹄飞起的快马死命咬着牙终于冲进了上京城。
快了快了,距离皇宫还剩下三十里、二十里、十里、五里......两百米......
眼看巍峨高大的皇宫就在眼前,再也支持不住的驿卒企图从马背上跳下来时,结果因为虚脱,直接从马背上摔了下去。
宫门前,侍卫远远瞧见黄旗,立刻开了一扇宫门。
可是并不见从马背上摔下来驿卒站起来。
负责镇守皇宫大门的御林军见状,立即冲到了驿卒的面前。
“密信...从北疆大营送来的紧急密信......”
坚持着最后一口气的驿卒将怀里的密信递到了一位御林军的手中后,就直接晕了过去。
“快、快将这封密信送入乾清宫!”
值守皇宫大门的御林军负责人听了这位驿卒的话,脸色陡然一变。
难道与北疆接壤的东胡人又打过来了?
他一把从那位驿卒手中接过密信的御林军手中将这封密信夺走,顾不得什么礼仪,直接跃上一匹备用的马,直接往宫门内冲了进去。
“皇上,北疆大营顾大将军传来的十万火急的密信!”
一盏茶的时间后,负责服侍皇帝的李公公双手捧着一封密信,十分失态的冲到了皇帝的案桌下颤颤巍巍的直接跪下。
“什么?北疆大营顾大将军传来的密信?”
正坐在龙椅上批改奏折的宣德帝萧逸辰看到满头大汗跪在地上的李总管,他也顾不得皇帝的威严,直接从龙椅上站起来急步走到了李公公的面前,迅速的从李公公手中一把夺过了这封还封着火漆的密信。
将火漆去掉,再打开密信的信封,从里面取出了那封折叠起来的密信,萧逸辰的整个手也忍不住颤抖了起来。
天启国经过这四年多的改革,百姓们才刚能喘口气,难道又要打仗了?
想起顾爱卿才不久加急送过来的密信,东胡那边又开始对天启国北疆蠢蠢欲动。
天启国内,他那三弟与小皇叔那两方背后蛰伏的势力也有了苏醒的痕迹。
天启国能禁得住再一次的内忧外患吗?
萧逸辰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气,再次睁眼,手指飞动,迅速的将这张写了字的纸打开。
看了这封密信的第一遍后,萧逸辰这张俊朗的脸上霎时转忧为喜。
一遍没看够,萧逸辰反复对着这张纸反复看了再看,若是有人看到宣德帝的这种举动,定会怀疑他是不是要从这封信中看出花来。
战战兢兢跪在地上的李总管李公公迟迟没等到皇帝的怒火。
于是他悄悄的用衣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悄悄抬头偷偷看了一眼主子。
结果他竟然从主子的脸上看到了狂喜的神色。
“哈哈,好,好好好,顾爱卿果真生了个好儿子!”
看了最后一遍后,萧逸辰将这封关系到整个天启国安危的一封密信仔细叠好,然后大笑着回到了他的龙骑上。
“咦,看了顾大将军快马加鞭送回来的密信,主子不仅不生气,竟然还大笑着连说了四个“好”字。
难道顾大将军带兵将东胡那群闹事的蛮子给痛打了一顿?
李公公内心不解,只好忐忑的叫了一声“皇上?”
萧逸辰对于这位曾经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了自己性命的公公一向很是尊重。
此时见已年过中年的他跪在地上,一脸忐忑的样子,他连忙对其说道:“李公公快起来吧,顾爱卿这次可是给朕带来了个天大的好消息!”
等李公公走到他的身边,他扫了一眼殿外,微微弯着腰的李公公双手从皇帝手中接过了这封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