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出来挨打!!】
......
万界时空
正当所有人都在好奇为什么民兵,白杨,东风是真理的时候。
忽然被这个标题。
真理不真理的跟现在的他们没关系。
但这一看明显就有瓜吃的标题不能不注意。
......
秦后时空,所有人都很诧异。
“孟子,是孔孟那个孟子吗?”
......
先秦时期
大多数人都诧异。
“孟子是谁?竟然敢称子。”
......
【原本这只是一场幼儿园的趣味实验,没想到却意外揭露了人性黑暗的一面。】
【起因是一名幼儿园老师,趁着孩子午睡,把创可贴贴在他们脸上。】
【等到午睡结束,再向孩子们询问创可贴的来历,然而实验的结果却让人匪夷所思。】
......
【‘放学了从家里磕哩。’】
【“你疼不疼?”】
【“疼!”】
......
【“从床上掉下来了?”】
【“嗯!”】
【“正好磕住下巴了吗?”】
【“嗯!”】
【“乖,疼不疼?”】
【“疼!”】
......
【“我在广场受伤的。”】
【“在广场,你玩什么了?”】
【“我玩撞撞的爬山的。”】
......
【“在画室摔倒了。”】
【“在画室啊,在爸爸的画室吗?”】
【“嗯!”】
......
【所有孩子都在绘声绘色的形容你家的地下室,甚至还说出了墙纸的颜色。】
【可是你家根本就没有地下室。】
......
【“我被刀划伤了。”】
【“被刀?好可怕啊,什么样的刀?”】
【“是钢铁刀!”】
......
【“是因为长包。”】
【“长了个包吗?”】
【“嗯!”】
......
【“你的下巴怎么了?”】
【“被猫挖的。”】
【“那疼不疼啊?”】
【“嗯!”】
......
【“在哪个地方磕的呀?”】
【“滑滑梯上。”】
......
【最终,全班孩子的回答几乎一致。】
【只有一个小男孩说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
【“你的下巴怎么了?怎么贴了一个创可贴啊?”】
【“你给我贴的呀!”】
......
【明明只有他自己回答出了真相。】
【可是这真相谁又会在意呢?】
【他们站在阳光里。】
【朝我开了一枪。】
【我看不清他们的脸。】
【之后我的余生都在害怕阳光。】
【可见这个世界存在着太多恶意。】
【但只要我们人心向善。】
【恶意自然会退去的。】
【最后再问一句。】
【倘若你事先并不知道这是个实验,看到孩子们的回答,你会选择相信他们吗?】
......
评论区
【小男孩:这不是你贴的吗?】
【网友1:园长,找到了,就是这个孩子中午没有睡觉。】
【网友2:哈哈哈哈,只有男孩子说了真话,因为只有他没睡着。】
......
【所以说幼儿园的监控是用来保护老师的。】
【小孩子是不会说谎的!】
【孩子不会说慌,但是会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大人经常说小孩子不会说谎,可现实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这种最可怕,眼神坚定,还掉眼泪了,跟真的似的,这种样子不是上帝视角我都信了。】
【之前刷到个视频,小女孩回家说老师用刀砍她,她妈妈为了收集证据就网上找刀的图片让她认,嗯……她最后指认的是一把青龙偃月刀。】
【我相信我的孩子,但他说老师往他裤子里拉粑粑我是不信的。】
【我一直相信小孩儿是不会说谎的,直到有一天侄子说他们幼儿园今天中午吃的是孙悟空......】
【荀子又赢了一局。】
【荀子:孟子开麦。】
【荀子:喂喂喂,孟子是真人吗?上门安装假肢。】
【荀子没想到千年后又赢了一次。】
【所以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性本恶,荀子你又赢了。】
【他们站在阳光里,朝我开了一枪,我看不清他们的脸,之后我的余生都在害怕阳光——狩猎。】
【他连我家地下室的颜色都说出出来,可是我家没有地下室。】
【孟子:我曾经说过,未经教化不算人,只有读过书了,会读书了,知道书里写的是什么意思的才是人,所以我不背这个锅。】
【一开始以为是人性本恶,看完这期测评是最可爱的,突然感觉是孩子可能是以前有这种经历,或者在电视或者手机上看到过创可贴在潜意识留下了印象,在孩子的认知里贴了创可贴可能就是受伤了,他们没有不受伤也要贴创可贴的认知,看到创可贴可能会根据潜意识的记忆脑补了一个受伤的界面】
【对,我是小学教育的,之前我在幼教里面看到书里又说这个情况。大概意思是说,有些幼儿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然后就会混淆,导致比如上面这样说。】
【其实大多数小孩儿不是撒谎,只不过小孩儿对于时间和发生事件的关系理不清楚,很多小孩儿都有过前一天找父母要某一个东西后一天又忘记的情况,小孩没有时间观念的,这些事情可能是真的发生过,或者是说他看到别人和电视上发生过,别再说什么性本恶了,小孩儿干的错事是需要大人引导的,这种情况等小孩长大之后能理清楚时间线了就可以改变,小孩也有个体差异的,就比如说视频里的那个小孩儿能理的特别清楚】
【这个时期的认知就是靠他们自己的想象,想象中受伤了他们就认为自己伤了,还能想出更多细节】
......
万界时空
很多很多的儒家士子此时一个个眉头紧皱。
虽然荀子也是他们儒家的,但是远远不如孟子的影响力。
毕竟他们动不动就是孔孟之道。
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义、善。
而现如今,善这个字被拿出来攻击了。
最关键的是还有证据。
“这定然是那女子教导的。”
先不说别的,他们起码不认为女子配当夫子。
毕竟,在大多数儒家弟子心中,孔圣人都说了,唯有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你别管他们是不是断章取义,也别管他们是不是故意歪曲事实。
总之,他们就是这么认为的。
那么,女人当夫子,简直就是岂有此理。
所以这些孩子竟然来打孟子,他们当然不愿意。
不仅不愿意,还要倒打一耙,都是这个女子的错。
而百姓们也不高兴。
首先就是在儒教的洗脑下,女子怎么能当老师。
其次就是孟子都说了,人之初,性本善,人家是亚圣,怎么会有错?错也是你的错。
最后就是,“我家孩子不会说谎。”
然而,有迂腐之人,那么自然就有开明之人。
“后世女子为师,可见天下昌盛,国泰民安。”
“孔圣人不就是有教无类吗?没想到后世女子也能为夫子,当真是大好事。”
“不仅如此,这些孩童年岁很小,显然从小就要学习,这是富裕的表现。”
“不说别的,这些孩子一个个胖胖的,真喜庆。”
“从小就研学,后世的学子到底有多少?又有多么厉害啊!”
“我不知道别的,但我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后世似乎已经分出了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不要这个肯定,至少还是有争议。”
“不过解释有了,孩童分不清现实与虚幻,这简直就是振聋发聩啊。”
“是啊,我等何曾关注过这些。”
......
对此,孟子看完之后摇头。
“后世之人断章取义,幸好还有人知道我到底说了些什么。”
而荀子则是眉头微皱。
“说起来,这一切都还是人性本恶。”
他不针对孩子,而是针对评论区。
不要看评论区似乎没什么,但是一些言语早已经将人性本恶的一面发挥到了极致。
接着,他又想到标题。
“孟子,出来挨打。所以,这个标题看似说的是孟子,其实说的是我吧。”
“这些后世人,可真的是......”
荀子笑着摇了摇头,颇有我儒家之风。
.........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莫比乌斯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