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的东林党,为什么反而危害国家?】
......
......
[很多人说明朝亡于东林党,但是东林党里并没有贪官污吏、大奸大恶,反而在历史上留下的多是清廉正派的记录。]
[这样的人,怎么会对国家产生危害呢?]
......
[你是京城里的七品小言官,没钱、没权、没人巴结,一家人过的日子紧巴巴的。]
[最近你母亲生病,妻子生孩,已经欠下一大笔债。]
[可你还得继续借钱,因为娄阁老要过60大寿了。]
[娄阁老不仅是朝廷的大官,还是点你金榜题名当进士的主考官。]
[取你上榜,就是你一辈子的恩师。]
[尽管你的名次很低,只有三甲一百多名,很不起眼。]
[可于情于理,你都要给他大寿送一份厚礼,否则别人会说你忘恩负义。]
[娄阁老起初在江南开书院授徒,大家都说他清廉正直,桃李满天下,朝廷里好多官员都是他的门生。]
[他们这些人不贪污,不受贿,也不和宦官来往,经常在一起聚会,名声越来越大。]
[你很想进他们的圈子,却一直没有机会。]
[显然,他们看不上你这样的小官。]
[娄阁老大寿那天,你典当了妻子的嫁妆,还借了高利贷才置办好寿礼,穿了自己最好的衣服进了相府。]
[里头热闹非凡,一眼望去,都是衣着光鲜的达官贵人。]
[他们带的礼物一看就非常昂贵,衬托的你非常寒酸,恨不得找条地缝钻下去。]
[你不禁感慨万分,同样是二十年寒窗苦读,为何就我如此困窘不堪、难以做人呢?]
[人群中,高高在上的娄阁老远远看见你,好像看透了你的心思。]
[宴会结束之后,他居然招呼你单独留下说话。]
[你受宠若惊,惶恐不安的问:“蒙恩师错爱,不知有何吩咐?”]
[娄阁老微微一笑,“这里有份奏章,明天署你的名字递上去。不要怕,老夫自有安排。”]
[你回家一看,是皇上因为国库空虚,以至于军饷不足,想要开征矿税。]
[奏章里大义凛然的反对,言辞非常激烈,看得你汗毛倒竖。]
[你知道,这就是当炮灰啊!]
[估计也没啥好结果。]
[但阁老的托付,拒绝他的话,怕是前途尽毁。]
[你思前想后,把心一横。]
[没有阁老照应,进不了他的圈子,我这穷官也是做不下去了,不如富贵险中求。]
......
[果不其然,奏章送上去后,皇上龙颜大怒,锦衣卫立马将你拿下,一顿廷杖打得你痛不欲生。]
[此时娄阁老慢悠悠出来说:“皇上,此人虽然言辞狂悖,但也是一片忠心。开矿加税是与民争利,老百姓会觉得这是搜刮民脂民膏,有损皇上圣德。”]
[“皇上是尧舜之君,要从谏如流啊!”]
[娄阁老一说完,陈阁老,张尚书、李侍郎等等很多人纷纷附和,整个大殿居然没人站在皇帝一边,把皇帝气的浑身发抖,但也无可奈何。]
[征税的事情只能作罢!]
[你回家养伤时,‘为民请命’的美名很快就传遍了。]
[大家都夸奖你是当代的魏征,探望你的人络绎不绝,送来的礼金把你多年积欠的高利贷都给还清了,一家人笑的合不拢嘴。]
[娄阁老也开始邀请你参加他们的聚会,这下你终于有靠山了。]
......
[过了几个月,你被外放到江南某大县当了知县,这是个有名的肥缺,还是娄阁老的老家。]
[你喜出外望,对娄阁老千恩万谢。]
[上任后,你才明白,为何阁老他们不让皇上加征矿税。]
[这县里有好多矿场,采煤的、采铜的,利润丰厚,可谓日进斗金。]
[他们要么是阁老的外甥家的,要么是阁老女婿家的,还有御史亲戚家的,侍郎亲戚家的......]
[他们都是阁老聚会上那些大官的亲戚。]
[你恍然大悟,苦笑不已。]
[想到自己在朝堂上‘为民请命’反对开征矿税,到头来是为了给这些官绅老爷们拼命,和真正的老百姓一点关系都没有。]
......
[你每次下乡收税,看到的农民都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像难民一样,简直不敢相信这是鱼米之乡。]
[征税的难度很大,你只能放任如狼似虎的衙役官差,打的下面血肉横飞、满地哀嚎。]
[逼得农民有把口粮种子都交出来的、有卖地交税的、。]
[你纳闷,这富庶的地方怎么会这么惨?]
[一翻土地账簿才明白,原来娄阁老在本县有良田十万多亩。]
[还有刘侍郎家的,周御史家的,加起来又是十多万亩,]
[各种官绅家的土地,竟然占了全县良田的7、8成。]
[官绅的地产是免赋税的,可这一县的赋税是有定额。]
[官绅不纳粮,那只能让穷人多纳粮。]
[难怪风调雨顺的年景,农民都如此穷困。]
[如果遇到天灾,只怕是要人相食了。]
[可这和你又有什么关系呢?]
[你来这里,就是为了帮恩师娄阁老,照看好这些产业的。]
[师爷还说娄阁老真是清官呐,当年许阁老家有50多万亩地呢。]
[你想起来去年皇上要封自己儿子做亲王,要赏田宅,想给两万亩地,这都被一群言官骂的非常难听,娄阁老他们也竭力阻止。]
[最后只给了一万亩,气的皇帝三个月没上朝。]
[这些官绅竟然比皇亲国戚还富有的多。]
[难怪他们两袖清风,根本不需要贪污受贿,也能过上逍遥自在,锦衣玉食的生活。]
......
[后面几年,你把官绅伺候的很好,娄阁老也照应你,你很快从县令升到了府台,又升到了巡抚。]
[此时的你已经参透了为官的窍门。]
[你管的那个省盛产茶叶,茶商都很有来头,有陈阁老的外甥、有刘太傅的侄子。]
[你知道让他们开心,阁老们就开心。]
[于是你随便编了一个借口上奏,说今年茶树病虫闹的厉害,茶叶几乎绝收,请减免茶税。]
[上面自然准奏。]
[这样一来,朝廷原本有一百万两一年的茶税收入,最后只剩下十万两,整整九十万两被茶商净赚。]
[他们都说你是青天大老爷。]
[内阁老爷们得了好处,也都夸你是个能吏。]
[最后,娄阁老退休前,把你调回京城当了户部侍郎。]
[你一身锦绣,得意洋洋的回到京城。]
......
[这些年,朝野舆论都由你们控制,天下的官绅地主都向着你们,你们占住了各种官职。]
[皇上想问官绅收税,你们反对。]
[皇上要干事,对你们没好处的,你们就躺平,最后一事无成。]
[你们确实不贪污受贿,可你们的势力越大,老百姓就越穷困,国家也越没钱。]
[水灾、旱灾、蝗灾,没钱赈灾。]
[农民受了灾还要交赋税,只能卖地成了流民。]
[田地一旦归了你们这些官绅,从此就不再纳粮,国库就更加空虚,边境的官军就发出不军饷,连打败仗。]
[失去土地的饥民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这一环扣一环,步步都是下坡路。]
[皇上缺钱急的团团转,只能重用太监。]
[太监们掌权后瞄上了你们的财产,动辄找借口抓你们的人坐牢,向你们敲诈勒索。]
[你慌了神,头晕脑胀,请教已经退休的恩师娄阁老。]
[“天下事糜烂成这样,该怎么办?”]
[阁老微微一笑:“兴亡自有天意,非人力能扭转,我们读圣人书,最要紧的是不能同流合污。官做不下去了,就别做了。先保住家业,等以后天下太平,自有明君圣主出世。”]
[“只要我们帮天下士绅说话,只要天下士绅都夸赞我们,还怕皇帝不给我们官做吗?”]
.........
.........
评论区
【士绅一体纳粮才是国家强大的基本。杜绝资本渗透政治才是国家长期发展的关键。】
【越来越觉得张居正先生真的是厉害!】
【这样的明朝不亡没有道理,这样的读书人不整治没有天理!】
【钱谦益有多少钱你知道吗?】
【网友1:水很凉?头皮很痒?】
【网友2:不知道,但他为柳如是修了个宅子,用了一百多万两。】
【网友3:钱谦益本来想投降后能得到重用,可惜满人根本看不起他,后来他又来回往复,又去联系吴三桂搞反清,这种两面三刀的毫无骨气的文人。】
【网友4:水太凉,对对对,我就是这样的人。】
【网友5: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头痒水太凉。】
......
【问题是,这些阁老们既然清廉,又哪来这么多矿和良田的呢?这个问题应说清楚啊!】
【网友1:人家送的呀,士绅不纳捐,家里有土地的都挂到他们的名下。】
......
【不明贪,是为了图名声!不明贪,但会利用各种规则搞钱!这故事真的很真实!】
【清廉是他们自己说的,史书都是读书人写的。】
【原来如此!认真的人必定命苦。】
【请不要结合时事!】
......
万界时空
刚刚还大放厥词的东林党,此时一个个的鸦雀无声。
这一次的天幕,太过于扎心了。
并且,这话已经隐隐约约的传达了一些事情。
而这些事情,又由不得他们不惊恐。
特别是这里面有一个重要人物,‘钱谦益’。
这可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德高望重,天下人无敬仰。
可现在,天幕怎么评价的。
‘水很凉,头皮很痒。’
‘为柳如是修了个宅子花了一百多万两。’
‘投降鞑子,又反复跳反,两面三刀,毫无骨气的文人。’
这每一个好词。
这严重打击了东林党的威望。
合着,他们才是一群误国误民......不......他们根本不是误国误民,而是无君无父,卑鄙无耻,毫无正气的小人。
很多东林党人接受不了,一个个跟唐人1里的探长一样,一个个指着天幕。
“我告你诽谤你知道吗?我告你诽谤啊!”
随后又对着百姓大声道:“他诽谤我啊!他在诽谤我啊!”
......
然而,东林党人其实是多虑了,天下百姓根本不在乎这些。
他们在乎什么呢?
他们在乎的是,东林党人竟然有这多的田地,有这么多的银钱,却还要打着为民请命的幌子,来欺骗他们,压榨他们。
明明,他们可以好好的活着。
可是这些东林党却不想他们活着。
原来,朝廷减税有他们,可是被东林党的人拿去了。
原来,朝廷根本不想给他们加赋税,可是东林党却把赋税加到了他们身上。
原来......
若是欺骗没有被他们发现也就罢了。
可是现在发现了。
天幕在向全天下诉说。
至于说东林党的什么清名,百姓们不在乎。
他们知道,这是卑鄙无耻的欺骗。
“哈哈哈哈,原来这就是东林党,这就是那些当官的老爷。”
有矿丁,有兵丁,有百姓,一个个怒极而笑。
然后......
有人高呼:“反了!反了!”
有人高呼:“替天行道!”
有人高呼:“清君侧!”
天下,越发混乱。
......
明末,崇祯的脸色越发的阴暗,整个人站都站不稳,摇摇欲坠。
他双拳紧握,骨节发白,整个人愤怒到了极点,喉咙里发出咯吱咯吱声。
“呵呵,好一个东林君子,好一个众正盈朝。”
“朕......当真是一个天下第一大傻子。”
想到这里,他甚至觉得自己连饱受批评的晋惠帝司马衷都比不上。
毕竟,晋惠帝虽然傻,说出了何不食肉糜。
但他同样也说过:‘此嵇侍中血,勿去。’
自己呢?
忠奸不分。
怕不是,那些东林党的君子们,朝堂之上称呼自己圣明,私底下不知道怎么说自己是个白痴傻子吧!
“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这一天,皇宫内,崇祯的笑声格外渗人。
......
明初,朱元璋看完这些沉默了。
他不知道,朱棣的后人都是白痴吗?
文官可用不可信,不知道吗?
随后他揉了揉太阳穴。
他有些头疼。
至少,自己在位期间,还能压制住这些文官。
至于说后人......
后人自有后人福。
未来,谁说一定要朱棣继位了。
朱棣的后代多傻子,或许就有他造反的原因。
不过时间还长,未来还有时间处理这些事情。
同样,朱元璋也有些疑惑。
因为,那些不利于统治的书籍被他禁了。
留下的书,就是忠君爱国之类的啊?
所以,圣人的书,也不管用吗?
............
【明朝的哪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