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瓦莱宣布完题目后,大厅里顿时炸开了锅,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
免费入场。
这是演艺界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而且,名声并不好。
它一直被认为是剥削演员,破坏演出质量的商业伎俩。
“免费入场,只会导致演出质量下降!”
一个老魔术师猛地站起身来,大声喊道。
坐在他对面的一个中年杂技演员,也用力地拍着桌子,表示赞同。
“没错!过度打折,会降低演出的价值!”
反对免费入场的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
他们中的很多人,年轻时都曾经被商人们的花言巧语所蒙骗,吃了不少苦头。
那些只知道练习技艺,对世事一无所知的杂技演员们,
很多人看不懂合同上的条款,甚至还有很多人不识字。
他们只是听说可以一边旅行,一边赚钱,就稀里糊涂地在合同上签了字。
就这样,商人们轻而易举地把他们变成了赚钱的工具。
“免费入场”,就是商人们剥削杂技演员的惯用伎俩之一。
他们会在合同中写明,“将门票收入的百分之多少,支付给表演者”。
但等到他们到达集市或旅店,准备开始表演时,商人们就会以“门票价格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借口,宣布免费入场。
由于没有门票收入,杂技演员们也就拿不到钱。
当他们意识到自己被骗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如果他们拒绝表演,商人们就会拿出合同上的违约金条款来威胁他们,或者用“至少可以提高知名度”之类的说辞来哄骗他们。
就这样,许多杂技演员,只能在商人们的摊位旁边免费表演。
而他们得到的报酬,只是一张床,三餐饭,以及偶尔的一点辛苦费。
与商人们赚到的钱相比,这点报酬简直是微不足道。
如果商人们能让他们好好表演,他们或许还能用“艺术追求”来安慰自己。
但商人们却连这点自由,也不给他们。
他们会要求杂技演员们,跳过一些观众觉得无聊的部分,只表演精彩的部分;
他们会干涉剧本的创作,强迫演员们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暴露镜头或打斗场面;
他们还会用自己销售的商品的名字,来命名演出或演员的艺名,进行宣传。
现在活跃在演艺圈的人中,很多人的艺名,都带有他们过去经历的痕迹。
比如,魔术师“点火”,是因为火柴;力士“大脚”,是因为鞋垫……
商人们的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杂技演员们的利益,
还导致了当地游乐场和剧院的经营困难。
既然到处都有免费的表演可以看,谁还会花钱去剧院呢?
氮肥的研制和农业产量的提高,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自耕农的衰败和快速的城市化……
工业革命的过渡时期,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劳动力剥削的现象,演艺界也未能幸免。
对杂技演员们来说,那是一个饥寒交迫的年代。
好在,二十年前第一届马戏大赛的举办,让杂技演员们聚集在一起交流行业信息,声讨不公平合同,并采取集体行动,才让他们的待遇有所改善。
第一届马戏大赛,与其说是一个纯粹的节日庆典,不如说是一场演员、歌手、小丑和杂技演员们的团结大会。
所以,老一辈的人对免费入场,抱有如此强烈的反感,也就不足为奇了。
即使在情况已经好转的今天,这种偏见依旧根深蒂固。
他们认为,免费演出,因为没有明确的门票收入,所以很容易被商人们利用。
而且,还会让他们想起,在嘈杂的市集中,没有幕布,没有座位,为了吸引路人的目光,而表演一些毫无意义的杂技和节目的,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
然而,年轻一代的杂技演员们,却有着不同的想法。
对他们来说,跟着商贩们一起出现的流浪马戏团,是他们童年美好的回忆。
在大众文化兴起的初期,永久性的剧院,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从贵族文化中演变而来的,过于高雅;
另一种是从娱乐场所发展而来的,过于低俗。
所以,早期的剧院演出,缺乏大众。
高昂的票价,更是提高了观赏门槛。
而免费的马戏表演,则不同。它们在露天场所进行,任何人都可以观看,而且,表演内容,也以轻松愉快的节目为主。
虽然商人们不懂艺术,但他们很懂商业。
他们知道如何吸引观众,并把这些要求,强加给表演者们。
结果,马戏表演越来越受欢迎,也越来越成熟。
现代马戏,就是这样诞生的。
虽然那些曾经在宫廷里扮演弄臣,在宴会上表演歌舞,或者在贵族们的歌剧和戏剧中担任演员的老前辈们,对此嗤之以鼻。
但不可否认的是,商人们对马戏的大众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就是年轻一代杂技演员们,记忆中的免费马戏。
当他们聚在一起聊天时,总会谈起小时候看过哪些精彩的表演,以及是什么让他们对马戏产生了憧憬。
为了成为柔术演员,而喝下江湖郎中卖的“神奇药水”,结果拉肚子的故事;
为了模仿喷火表演,而偷偷自制火药,结果把房子烧了的故事,都是他们酒桌上的谈资。
此外,年轻一代的杂技演员们,与老一辈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他们出道的环境。
当他们开始学习杂技的时候,杂技演员的待遇,已经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
多亏了第一届马戏大赛,杂技演员们的待遇得到了改善;
而在第二届马戏大赛发生的恐怖袭击中,许多经验丰富的杂技演员丧生,导致人才短缺,杂技演员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所以,他们接到的免费演出邀请,大多都承诺了合理的报酬和待遇。
正因为如此,两代人对免费演出的看法,才会如此截然不同。
虽然年轻一代的杂技演员们,没有经历过前辈们的苦难,
但老一辈的杂技演员们,对他们抱有的偏见和敌意,也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布瓦莱很享受这种争论。
他们讨论的内容,就像是在回顾玫瑰风车歌舞厅的历史。
一个想要把妓院,改造成高雅艺术剧院的贵族;
一个想要彻底改变剧院盈利模式的商人;
一个想要在演艺界开拓新领域的艺术家。
这三个人,走到一起,才有了玫瑰风车歌舞厅。
不用说,他们分别指的是老板穆斯坦侯爵,经理布瓦莱,以及总导演马洛伊内。
布瓦莱在选择“免费入场,付费享受”作为考题时,就预料到了,会引起争议。
他已经准备好了一篇,详细介绍玫瑰风车歌舞厅历史,以及选择这个题目的原因的文章,准备发表在明天的报纸上。
如果宣传得当,穆斯坦侯爵就能摆脱“带着一群妓女生活的皮条客”的污名,成为演艺界的先驱。
但首先,他要平息眼前的骚动。
“他竟然让我们公开卖酒?”
“那我们到底是陪酒女郎,还是杂技演员?”
“这成何体统!”
“这不是马戏!”
“马戏大赛的宗旨,已经变了!它原本是为了维护演艺人员的权益而存在的!”
“这些万恶的商人,又想借着比赛的名义,来剥削我们!”
声音最大的,自然是老一辈的杂技演员们。
他们大多是各个马戏团的团长,或者德高望重的长辈,所以年轻的杂技演员们,不敢反驳他们。
最终,骚动还是被总导演尤格·马洛伊内平息了。
他一上台,就用手杖重重地敲击了一下地面。
“你们害怕了吗?”
这个戴着圆形墨镜,瘦得像竹竿一样的老头,扫视全场,大厅里瞬间安静了下来。可见,马洛伊内在业内的威望,有多高。
“我刚来歌舞厅担任导演的时候,很多人都嘲笑我,说老马洛伊内一定是老糊涂了,竟然要教那些陪酒女郎唱歌跳舞。
他们嘲笑我的挑战,我记得这里面就有几个……”
马洛伊内盯着几个人,他们尴尬地咳嗽了几声,避开了他的目光。
“但是,结果如何?”
他举起手杖,大声说道。
虽然他的声音不大,但却有一种能够震撼人心的力量。
“你们前天在开幕式上,看到了吧?
我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康康舞’,难道那只是一场为了卖酒而进行的娱乐表演吗?
哼,如果我为了讨好皇家剧团的那帮老家伙,而安于现状,我绝对不可能创作出那样的作品。”
他把手杖像剑一样举起,扫视全场。
“怎么样?你们也想安于现状,混吃等死吗?
你们一边抱怨免费演出不好,一边却在为失败找借口?
这真的是马戏吗!
你们敢在伟大的马戏之神面前,大声喊出‘我来表演了!’吗!
你们这群鼠目寸光的小市民!”
他的话,既带有挑衅的意味,又激起了杂技演员们心中的斗志。
最先反对免费演出,那位老魔术师,猛地站了起来。
“喂,马洛伊内!你骂谁是小市民呢!你以前不也一样,在背后说我们的坏话吗!”
坐在他对面的中年杂技演员,拍着桌子,抬起头。
“我来表演了!哈哈,我喜欢这个题目。虽然看起来像是在开玩笑,但我会认真对待的!”
团长们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对着舞台,对着其他的参赛队伍,对着自己的团员,表达着自己的决心。
“喔喔喔!出发!哈哈!让我们在预选赛中,取得最好的成绩!”
当然,声音最大的,还是“公鸡”米诺瓦。
他摇晃着红色的鸡冠,激励着他的团员们。
周围的人,让他小点声。
弗兰克·艾德斯坦马戏团的桌子,比其他队伍要安静得多。
斯文和尤拉克妮,正小声地讨论着其他马戏团的情况;
艾拉则静静地观察着,然后,她低声对弗兰克说道:
“怎么样?有信心吗?我觉得,光靠团员们背熟剧本,是赢不了比赛的。”
弗兰克自信地笑了笑,点了点头。
“呵呵,当然有信心。”
艾拉无奈地摇了摇头。
“你又没上过台表演。”
“我表演过。”
看到弗兰克自信满满的样子,艾拉皱起了眉头,问道:“在多少人面前?一百人?”
弗兰克笑着摇了摇头。
比一百人还多?
艾拉疑惑地歪了歪头。
“那?一千人?”
“不是。”
他顿了顿,然后说道:“三万人。”
“胡说,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舞台。”
艾拉说完,就转过头去。
她觉得弗兰克又在耍她了。
能容纳三万人的剧场,怎么可能存在?
她一边看着发布会的下一个环节,
一边突然想起,还真有这么一个地方。
天空之城,竞技场。
那个在十七年前,被恐怖袭击摧毁,最近才开始重建的地方。
据说,那里的容纳人数有几万人。
难道……
这时,布瓦莱宣布,要进行分组抽签,让每个马戏团派一个代表上台。
终于开始了!
艾拉立刻把竞技场的事情,抛到了脑后。
要开始了吗?
弗兰克也不再去想,他曾经直播的最高观看人数是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