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格沃罗特糖果工厂内,有一栋不起眼的三层小楼,其用途令人难以捉摸。
说是“小”,也只是相对于庞大的工厂而言,实际上,它比几栋普通住宅加起来还要大。
这栋楼仿佛独自停留在旧时光中,散发着一种与周围格格不入的气息。
其建筑风格古旧,年久失修的外墙也显示出它饱经沧桑的岁月。
被周围线条流畅、造型现代的厂房环绕,更显得它老态龙钟。
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不仅仅体现在外观上,它的用途和位置也同样令人费解。
它没有任何实际功能,却偏偏占据着工厂的中心位置。
然而,工厂里的任何一名员工都不会对这栋楼的存在提出质疑。因为这里,正是斯拉格沃罗特家族一切的起点。
它曾是斯拉格沃罗特公爵还是一名普通糖果师时的小小店铺。
后来,公爵将位于另一条街道上的店铺整体买下,迁移到了这里。
尽管老旧,楼内却一尘不染,这得益于员工们的定期维护。
而此刻,这里也是《仙境》排练的场所。
受公爵委托的十一名马戏演员,从那天起便在此处吃住,全身心投入到演出准备中。
公爵的私人卫兵二十四小时守卫此处,严格控制出入,甚至不允许演员们踏出楼门一步。
公爵不愿在首演之前,有任何消息泄露出去。
事实上,也确实发生过几起试图潜入的事件。
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但有一次险些成功。
几名记者偷了工厂的工作服,乔装成员工混了进来,偷走了一份留在排练室的剧本后逃之夭夭。
万幸的是,他们的举动引起了卫兵的怀疑,最终被抓获,剧本才没有外泄。
外界对《仙境》的关注度极高,几乎达到了狂热的程度。
报纸每天都会用一个版面来报道相关消息。
由于没有新的进展,报道内容大多大同小异,不是对剧情进行猜测,就是质疑公爵手中剧本的真伪,或是谴责公爵独占全人类文化遗产的行为。
好在对受邀的马戏演员们,外界并没有太多批评的声音。
毕竟他们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也就无从下手。
因此,演员们得以心无旁骛地进行排练。
在正式开始排练之前,他们首先选出了导演。
剧本再好,演员再优秀,如果没有一个统筹全局的人,演出也很难顺利进行。
“我来担任导演吧,有人反对吗?”
路德·范塔斯克厚颜无耻地自荐道。
没有人提出异议,他的确有这个能力。
无论人品如何,在场的人中没有人比他更有经验,能够带领如此多不同类型的马戏演员。
和克里斯蒂安的其他作品一样,《仙境》也融入了一些实验性的元素。
首先,登台演出的演员只有六人,包括主角基娅拉和五名马戏演员。
除此之外的其他角色,都用玩偶、布景板和皮影戏来表现。
这些角色的形象要么模糊不清,要么被刻意夸张,而且没有台词。
“啊,原来如此。”
“宫廷小丑?这职位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是不是太重要了?”
“你不喜欢我的提议吗?”
他们与主角之间的对话,只能通过主角的台词来进行。
观众需要根据主角的反应,来推测对方说了什么。
乍一看,这种方式似乎会让观众感到困惑,但克里斯蒂安巧妙地设计了对话,使得观众能够自然而然地理解对方的意思。
观看排练的人,无不为之叹服。
与此同时,他还故意在一些地方设置了模棱两可的对话,引导观众产生误解,从而制造笑料。
此外,剧本的动态结构也是一大特色。
五名马戏演员的角色并非固定不变。他们可以是王位继承人,可以是刺客,可以是野心家,可以是宫廷小丑的徒弟,也可以是贫民窟的家长。
根据不同的演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剧本呈现出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例如,在野心家向主角讲述残酷宫廷现实的场景中,剧本的舞台指示只有这样一句话:[用第十七号马戏动作,摧毁主角表示喜爱的玩偶]。
如果野心家是力士,他会用手捏碎玩偶;
如果是飞刀演员,他会用飞刀射穿玩偶的头部;
如果是驯兽师,他会让驯化的狼吞掉玩偶;
如果是地术演员,他会用脚踩扁玩偶;
如果是走钢丝演员,他会把玩偶放在栏杆上,然后推下“悬崖”。
虽然表演的马戏动作各不相同,但他们的台词却完全一样:
“你也会变成这样的,可怜的小丑。我的笑容不是在笑,而是在嘲讽。”
每个马戏演员都被分配了几十种技巧,包括简单的基础动作、复杂的应用技巧,以及克里斯蒂安亲自设计的原创动作。
演员们需要记住所有技巧,并根据舞台指示进行表演。
弗兰克·艾德斯坦觉得这就像动作游戏一样,输入指令,角色就会展现出华丽的动作。
艾拉认为,在克里斯蒂安创作的所有剧本中,《仙境》是对马戏演员技艺要求最高的一部。
“呜,这也太难了吧!如果要正经试镜的话,我肯定会被淘汰的。”
卡伦哭丧着脸说道。
她平时总是表现得自信又开朗,让人很难察觉她其实很在意别人的眼光。
偶尔失误一次,她就会忍不住偷偷观察周围人的反应,变得畏手畏脚。
每当这时,就需要玛雅出面安慰她。
“笨蛋。”
“谢,谢谢你安慰我,玛雅……我会努力的!”
神奇的是,卡伦立刻就恢复了精神。
虽然弗兰克·艾德斯坦不明白这算哪门子安慰。
露露年纪最小,弗兰克·艾德斯坦原本担心她无法承受这样的训练强度,但她却表现得异常成熟。
无论遇到多困难的事情,她都一声不吭,即使失误了,也会默默地重复练习。
“比我注射银河的时候轻松多了。”
听到她的话,大家都发出同感和惋惜的叹息。
她曾经身患绝症,所以才能如此坦然地面对痛苦。
不过,虽然她对艰苦的训练习以为常,但在需要表演活泼开朗的戏份时,却会害羞得不行。
“我,我也是……如果要试镜的话,肯定会被刷下来的……”
“胡说!我女儿要是去试镜,光凭美貌就能直接入选!”
“爸,爸!别说了……”
当然,最让她难为情的,还是米诺瓦的“女儿控”行为。
同样身患过绝症,基娅拉在面对痛苦时却会大惊小怪。
她是六名演员中年龄最大的,却完全没有长者的样子。
稍微强度大一点的训练,她就会开始抱怨。
“说好了不让我表演马戏的!”
奇怪的是,尽管嘴上抱怨个不停,她却总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她将一个对马戏一窍不通的主角笨拙地模仿同伴动作的场景,演绎得惟妙惟肖,就连路德·范塔斯克都赞叹不已。
而且,她的台词也完全符合原着的要求。
“不愧是雷卡切夫首席弟子!”
“‘装菜鸟’才是最难的……她后期那种微妙的进步,简直绝了。”
“看来基娅拉前辈也是那种类型啊,只有站到舞台上,开关才会打开。”
大家都对她的演技佩服得五体投地。
但其实,这其中的隐情无人得知。
首先,她并非在扮演一个演技拙劣的主角,而是她本身的马戏技艺就很拙劣。
前期,她需要看着同伴的动作,当场模仿,所以才会显得笨手笨脚;后期,她表演的是已经记住的动作,所以看起来才稍微好一些。
至于台词,她要是还能出错,那才真是怪事。
他们现在使用的剧本,是她耗费大量魔法材料,竭尽全力激发魔神之力,花费数月时间才修复的。
她挖掘出十多年前的对话,然后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再由帕伊莲记录下来。
也就是说,她相当于接受了原作者的亲自指导。
与这风格各异的三人不同,艾拉和蕾娜的表现堪称完美。
她们的演技精湛,就连其他排练的演员都会忍不住回头观看。
艾拉能将几张随意剪裁的黑色纸片,当作自己倾注感情养大的狼来对待;
蕾娜则能对着试图在独木桥上刺杀自己的王室骑士的影子,表演出一场精彩绝伦、如同置身生死搏斗的独角戏。
然而,这六人之中,还是有一个短板。
那就是从未登过台的玛雅。
她不愧是魔法学院的首席毕业生,即使是高难度的技巧也能轻松掌握,台词和舞台指示也只需看一遍就能倒背如流。
问题在于她的演技。
她扮演的是五人中感情色彩最淡薄的“刺客”一角,却仍然难以表现出角色应有的状态。
她的动作僵硬得像块木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声音都冰冷而生硬。
这种表现不仅会影响观众的观感,还会破坏其他演员的沉浸感。
最终,路德·范塔斯克看不下去了,使出了他的杀手锏。
“我就用我的‘神启’好了。”
【镜中哑剧】
这是他拥有的四种“神启”之一,能够完全复制对方的动作,或者让对方复制自己的动作。
他决定在玛雅上台时,对她使用“镜中哑剧”,由自己亲自表演。
再由阿诺用“幻音”来模仿玛雅的声音。
“准确地说,这是我们副团长的技巧。”
他像是为自己辩解似的,小声嘀咕了一句。
“哇,‘千面之声’的秘诀就是这个啊?玛雅,你也能做到吗?”
“研究一下就行。”
就这样,玛雅的动作和声音都交给了别人,她只需要专注于马戏表演即可。
《仙境》中有很多场景都是对着没有生命的对象进行独角戏,所以大家可以轮流排练,充分利用时间。
而这些影子、玩偶和布景板,都由霍布斯负责制作。
或许是因为练习地滚球的过程中需要戴着玩偶头套,他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就连木板上画的图案,都仿佛有了表情,甚至偶尔还能用来交流。
“……”
“你是说,想喝水?”
木板上画的图案点了点头。
最后,由米诺瓦指导唱歌的部分,角色分配就此结束。
“那我做什么?”
弗兰克·艾德斯坦问道。
吉蒙仿佛一直在等着他开口,笑着回答道:
“当然有你的事。虽然和舞台表演无关,但很重要。那就是在幕后支持大家。”
导演给弗兰克·艾德斯坦安排了杂务工作。
这无疑是故意的刁难,让堂堂一个团长去做这种琐碎的工作,简直是羞辱。
“杂务工,去把地擦干净。”
“喂,我不是让你在早餐前把这些东西搬好吗?”
诸如此类。
虽然艾拉强烈反对,但弗兰克·艾德斯坦却欣然接受了。毕竟除了他们之外,其他人都不被允许进入这里,总得有人来做这些事。
不过有趣的是,一开始抱怨连连的艾拉,后来却成了使唤他最多的人。
“团长,帮我捏捏肩膀!”
“嗯,来了。”
“团长,陪我去屋顶吹吹风!”
“好好好……”
弗兰克·艾德斯坦并不觉得有什么不愉快。
毕竟他过去使唤艾拉的时候更多。
更何况,他能感觉到,艾拉这样做是为了维护他的面子,故意强调这种事在他们的马戏团里稀松平常。
每个人都尽职尽责。
就这样,到了第十天,他们终于准备好向公爵展示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