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海族抬眼望去,只见一位金衣力士,手擎玉帝敕旨,径直朝着水府而来。
慌的泾河龙王,赶忙整衣肃容,焚香接旨。
金衣力士传旨完毕,便回返天庭。
泾河龙王谢恩之后,拆开圣旨查看,只见上面写道:
“敕命八河总,驱雷掣电行;
明朝施雨泽,普济长安城。”
旨意上时辰、数目,与那先生判断的毫发不差。
泾河龙王顿时慌了神,往日行雨何时下、下多少全由他说了算,今日怎会有天庭文书限定?
泾河龙王转头向身旁众海族急道:
\"这世上竟真有这般能人!能通天地知风雨,我怕是要输给他了!\"
这泾河龙王哪能想到,观音菩萨为了引他入局,竟然亲自上天去求玉帝下了这道旨意。
此时,龙王身旁的鲥军师上前奏道:“大王莫慌。”
身旁鲥军师见状,上前奏道:\"大王莫慌。”
“要赢那算卦的有何难?臣有一计,定能让那厮哑口无言。”
龙王虽有些迟疑,却终究改不了争强好胜的性子,便问道:“不知是什么办法?”
鲥军师压低声音道:
\"只需行雨时错开时辰、减些雨量,他断卦不准,何愁赢不了他?”
“届时砸了他招牌,将他赶出城,还不是易如反掌?\"
泾河龙王一听连忙说道:
“对,天下哪条龙下雨能分毫不差,之前私自下雨的多了。”
“我只是让他早些下雨,部分洪涝地区少下点,其他地区多下点,又没害那算卦的性命,只是为了护我龙子龙孙,将他赶走想必也不会受到什么严惩。”
旁边的众水族也纷纷附和道:“此言在理,在理。”
到了第二日,泾河龙王点齐风伯、雷公、云童、电母,直至长安城九霄上空。
他故意捱到巳时才开始布云,午时发雷,未时落雨,申时雨停,降雨量也仅有三尺零四十点,比算卦先生所言改了一个时辰,少了三寸八点。
降雨结束后,泾河龙王遣散众将,按落云头,依旧化作白衣秀士,径直闯入西门里大街上的袁守诚卦铺。
泾河龙王二话不说,将招牌、笔、砚等物一股脑儿地砸了个粉碎,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观音菩萨坐在椅上,神色镇定,纹丝未动。
泾河龙王见状,又抄起门板便要打,口中骂道:
“你这妄言祸福的妖人,竟敢蛊惑人心!你算的卦不准,言语还如此狂妄!”
“说今日下雨的时辰、点数全不对,你竟还安然高坐!”
“快些趁早滚蛋,饶你一条死罪!”
观音菩萨面色平静,仰面朝天冷笑道:
“我不怕!我不怕!我无死罪,倒是你,恐怕死罪难逃!”
“别人或许好瞒,却瞒不过我。”
“我认得你,你不什么秀士,而是泾河龙王。”
“你违抗了玉帝敕旨,擅自更改降雨时辰和点数,已然犯了天条。”
“你在那‘剐龙台’,恐难躲过那一刀之刑,还敢在此骂我?”
泾河龙王听后,顿时心惊胆战,毛骨悚然。
他心里清楚,若对方只是猜中了什么时候下雨,下多少无非也就是天上的仙官知道一些内幕。
可他如今说自己要上那斩龙台,这是玉帝下来的处罚,若是他连这处罚都能算出来,那就不是一般的神仙了。
泾河龙王急忙丢下门板,整理衣衫,伏地行礼,向观音菩萨跪下说道:
“先生莫怪,方才只是戏言,岂料弄假成真,真的违犯了天条,这可如何是好?”
“望先生救我一命!不然,我死也不会放过你。”
旁边的百姓得知眼前之人竟是保佑他们风调雨顺的龙王爷,且马上就要被处死,也纷纷向观音菩萨所化的袁守诚求情。
观音菩萨淡淡一笑,说道:“我救不了你,只能给你指条生路。”
泾河龙王感激道:“还望先生指教。”
观音菩萨说道:“明日午时三刻,你将在人曹官魏征处受斩。”
“你若想活命,需立刻去求当今唐太宗皇帝。”
“魏征乃唐王驾下的丞相,若能求得他的人情,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泾河龙王闻言,含泪拜别而去。
他心里清楚自己是遭人算计,惹上了不该惹的人,可眼下别无他法,只能指望唐王看在自己保泾河周边风调雨顺的份上,救自己一命。
观音菩萨见泾河龙王朝着唐王所在方向离去后,默默收起算卦摊,行至一个拐角处,身形一晃,便消失在原地。
而观音不知道的是,在他走后没多久,一群百姓便呼啦啦的来到城中一个庙宇中,齐刷刷的跪了一地。
“还望圣宫能救那泾河龙王一命啊!”
“是啊,圣宫,自从泾河龙王来了之后,我们泾河一带风调雨顺,再也没发生过洪涝、溺亡的灾祸。”
“是啊,龙王爷这么好,要是死了,再来条龙,说不定就像其他地方一样,要百姓上供献祭了。”
众人面前供奉的白猿泥像忽然动了动,随后从中裂开,白墨的身影从中走了出来。
众百姓见状,激动地高呼:“是大圣庙的圣宫显灵来帮我们了!”
要说这群百姓为何称白墨为圣宫,还得从二十年前说起。
二十年前,大唐初定没多久,白墨便已经来到了大唐。
他凭借前世在学校所学的一些基础农耕知识,诸如育种、嫁接等,以及各种利民之法,以孙悟空齐天大圣的名义建立了大圣庙。
庙中供奉着两座泥像,一尊是他自己,另一尊是孙悟空 。
白墨在宣传时,将自己塑造为造福大唐的“圣宫”,时不时以显圣之名,传出各种前世的管理经验与利民方针。
而孙悟空,则被白墨塑造成了驱邪避灾的战神形象。
在白墨的宣扬下,百姓们相信,只要虔诚拜祭孙悟空,便能保一家岁岁平安。
只不过,平日里所谓的孙悟空显圣,大多是白墨施展手段变化而成。
相较于那些虚无缥缈的祈福之举,百姓们更迫切需要的,是能切实提高他们生活水平、帮助他们多收获几斤粮食的人。
而白墨,恰恰满足了百姓的这一需求,自然而然地,他便成了百姓们心中的“圣宫”。
至于孙悟空,白墨心里盘算着,等他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后,再想办法提高其在百姓间的信仰。
毕竟就目前而言,大圣庙尚处于小规模发展的阶段,白墨可不想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举动,过早地引起观音菩萨等一众神仙的关注。
然而,当今的唐太宗李世民却留意到了白墨所建的大圣庙。
前些日子,李世民多次派遣使者前来,带着诚挚的邀请,希望白墨能够进宫与他相见。
但白墨心中清楚,当时的局势下,并非与李世民会面的最佳时机,所以他并不打算应下这份邀约。
他所做的一切,既是为了百姓,也希望通过帮助百姓获得人道功德,也能让自己在大唐境内发挥出更大的实力。
眼下的百姓纷纷跪在他面前,恳请他出手拯救泾河龙王。
白墨此前也听闻过泾河龙王的事迹,知道其确实是一条心系百姓的好龙。
这些年,大唐各地总有恶龙兴风作浪,它们要挟百姓献上活人祭祀,否则便降下暴雨引发洪灾,亦或是让大地常年干旱。
而自己也需要一条龙作为大唐的龙神,保佑整个大唐风调雨顺,而这泾河龙王便是自己心中的首要人选。
白墨望向面前纷纷跪地,祈求拯救泾河龙王的百姓,神色温和道:
“你们的心意我明白了,放心,你们的龙王爷不会有事。”
另一边,泾河龙王等到子时前后,收了云头,敛了雾角,径直来到皇宫门首。
言罢,白墨身影一闪,便在庙中消失不见。
此时,唐王李世民正在梦中走出宫门,漫步于月花阴下。
忽然,龙王化作人形,上前跪拜道:
“陛下,救我!救我!”
李世民正于宫中踱步沉思,只见一道黑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他目光微凝,打量着眼前身形佝偻的泾河龙王,沉声道:
“你是何人?为何深夜现身于此,又这般行色匆匆、跪地哀求,朕当救你,且把缘由细细道来。”
泾河龙王身躯伏得更低,鳞片在烛火下泛着灰败之色,卑微的说道:“陛下乃人间真龙,身负天命,泽被苍生。‘
“臣不过是有罪业龙,如今大祸临头 。”
“前日臣因触犯天条,行事有违天道规则,玉帝判臣当由陛下贤臣人曹官魏征处斩。”
“臣思来想去,走投无路,唯有陛下能救我一命。”
“特来深夜叩拜圣君,只望陛下念在臣往日司雨护民的薄功,救我一命!”
李世民听闻,眉头轻皱,略作思忖后开口道:
“既是魏征处斩,他身为朕的臣子,朕救你。”
“你放心去吧,朕自会保你平安。”
泾河龙王得了承诺,心中大安,叩首谢恩后起身离去,忐忑的返回泾河龙宫。
泾河龙王刚踏入自己的寝宫当中,便发觉龙床上竟端坐着一人。
他反应极快,当即抽出宝剑,直指床上之人,厉声喝问:
“你是何人?为何会擅闯本龙王的寝宫?
从中传出一道声音:“泾河龙王,你当真觉得自己能活命?”
“指使百姓去抓鱼的正是那算卦之人,他既有这般大本领,怎会看不出抓的是你的龙子龙孙?”
“他显然早就看出来了,却还故意每日让人去抓,就是为了引你上钩。”
“他明知你是龙王,还故意与你赌斗,且有通天手段,能上天请玉帝下旨令你降雨。”
“泾河龙王,你难道觉得他这么做,仅仅是为了逗你、吓你,然后好心给你指条活路嘛?”
泾河龙王听后,顿时颓丧地松开手中宝剑,“啪嗒”一声,宝剑掉落在地。
他心中本就早有预感,自己是中了算计。
即便已去找唐王保命,泾河龙王心里依旧忐忑不安,被面前这人一说,心中最后那根弦彻底崩断。
他当即“砰砰”地朝着床上那人磕头,哀求道:
“还望先生救小龙一命,小龙愿献上神魂,供先生驱使。”
说着,泾河龙王一咬牙,将自己的神魂硬生生逼了出来。
床上之人这时显露出身形,伸手轻轻捏住那金色的龙魂,此人正是白墨。
白墨收起龙魂,面带笑意道:“你这小龙倒是机灵,若想保住性命,听我吩咐便是。”
泾河龙王忙不迭连连点头。
只见白墨腰间的祥云袋悠悠飘起,刹那间,整个龙宫之中,除泾河龙王外,所有龙子龙孙以及众多海族,皆被白墨收进袋中。
等到第二日,白墨带着已然化为人形的泾河龙王,前往皇宫面见李世民。
唐王李世民见到白墨,面露欣喜,说道:
“先生果真是大才,为我大唐贡献卓着,今日得见,果然不同凡响。”
白墨化作的青年书生,面对李世民丝毫不敢托大。
毕竟眼前这位是人皇,在人道气运的加持之下,确实具备诛杀自己的能力,只是李世民本人尚未察觉罢了。
白墨笑着说道:
“陛下过誉了,臣不过做了天下人皆会做之事,先前传授的内容,不过是借前人之功,实在不敢独揽功劳。”
是啊,白墨所传授的,皆是前世蓝星上无数默默无闻的农学家,历经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不懈奋斗,才探寻出的,能让天下百姓吃饱穿暖的方法。
白墨将各类农作物知识,以及前世诸多农业方面的见解整理成书,呈递给唐王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此书,仔细翻阅起来,看着看着,他的手越发颤抖。
“爱卿,你书中所写的一年三熟,亩产八百斤,可是真的?”
李世民的声音也带着些许颤抖:
“还有后面提到的平民也能穿得起棉花,以及那些足以改变整个大唐的科技,都是真的吗?”
虽说书中部分内容李世民一时难以理解,但那一张张预想图,以及每件物品大致的发展方向,都令他大为震撼。
白墨点头,肯定道:“自然都是真的。”
说着,白墨一挥手,从祥云袋中取出一捆麦子。
白墨从中抽出一株,递到唐王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见状,有些吃惊,问道:“爱卿莫非是神仙?”
还没等白墨回答,他的目光就被白墨手中的麦穗吸引住了。
只见那麦穗上的麦粒,竟是普通麦穗的三倍有余。
这麦子自然是白墨精心培育的,他以各种灵气灌溉,促进其生长,并不断进行杂交,才培育出这种既能在凡间生长,又能保持高额产量的品种。
白墨说道:“陛下,只需让百姓种下我手中的麦子,便可保大唐永享万年昌盛。”
“万年昌盛”这几个字,震得李世民心脏都停跳了半拍。
李世民朝着白墨深深鞠了一躬,白墨赶忙闪身避开,人皇的鞠躬他可不敢接受。
李世民诚恳地说道:
“虽不知先生是哪路神仙,但为我大唐百姓做出如此诸多贡献,本王愿将国道改为大圣教,各地都建立大圣庙,日夜供奉上仙。”
白墨连忙说道:“陛下不必如此,也无需称我为上仙。”
陛下乃是人皇,即便见了那天上玉帝,也当是平起平坐。”
“陛下若再向我鞠躬,可真是折煞我了。”
李世民见白墨如此说,慌忙道:“爱卿可莫要乱说!”
“我虽贵为皇帝,又怎能与天上玉帝平起平坐?”
“举头三尺有神明,爱卿这般言论,恐怕会遭天谴,惹得那天上来人抓拿爱卿。”
李世民历经岁月,也曾率军出征,是真真切切见过有神仙出手相助。
他心里明白,自己这皇帝之位,在那群神仙面前,在那群神仙面前完全就是摆设。
若是天上神仙稍有不满,派个龙王使自己的国家三年大旱,再降下地震海啸,即便自己是贤明君主,百姓也定会高呼自己得位不正,是昏聩之徒,刚一登基便招来如此天灾。
李世民平日里饱读史书,深知每个朝代的覆灭,大多源于天灾致使民不聊生。
只要百姓尚有活路,便决然不会造反,而天灾往往就是压垮王朝的最后那根稻草。
李世民心中清楚,自己虽然是皇帝,但是天的神仙跺跺脚,自己的皇位就可能保不下来。
见李世民如此忧心忡忡的模样,白墨出手安抚了他,随后问道:
“陛下,您可知人皇与天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李世民疑惑地问道:“最大的区别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