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废除农业税与全力发展商业的决策推行,大秦大地掀起了一阵前所未有的商业浪潮。短短数月间,各地城镇焕然一新,街头巷尾皆是新开张的店铺,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原本宁静的乡村小道,如今商队络绎不绝,扬起阵阵尘土。
年轻力壮者纷纷投身商海,有的跟着经验丰富的商队四处闯荡,从西域贩来精美的香料、璀璨的宝石;有的在自家门口摆起小摊,售卖自制的手工艺品。曾经以农耕为生的村落,大片农田被闲置,农具在角落里蒙尘,无人问津。
一日,胡亥在赵灵儿与赵雪儿的陪同下,微服出巡。当他们行至咸阳城外的一处村庄时,眼前的景象让胡亥大为震惊。曾经肥沃的田野里,杂草肆意生长,几乎看不到几株茁壮的庄稼。几位老人坐在村口,满脸愁容,摇头叹息。
胡亥上前询问,一位老人苦着脸说:“陛下鼓励商业,村里的年轻人都跑去做生意了,地没人种,这往后的日子可咋办哟。”胡亥心中一紧,意识到自己当初全力发展商业的决策虽带来了一时的繁荣,却也让农业这一国之根本受到了冲击。
回到皇宫后,胡亥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胡亥神色严肃地说:“诸位爱卿,朕此番出巡,看到农业荒废之景,心中忧虑。商业虽繁荣,可若无农业为基,大秦根基不稳。”
丞相李斯进谏道:“陛下所言极是。如今商业过度发展,致使农业劳动力流失严重。当务之急,是让百姓重新重视农耕。”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胡亥决定推行一系列全新的农业扶持政策。首先,朝廷直接干预粮食市场,以高于以往数成的价格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这一举措迅速引起轰动,百姓们意识到种地的收益大幅提升,重新燃起了对农耕的热情。同时,胡亥还下令在各地广贴告示,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
为了让农民无后顾之忧,朝廷还出台了配套措施。对于改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官府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派遣专业农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民如何培育、管理。此外,朝廷提前与各地商贾达成协议,待经济作物成熟,由官方牵头,以合理价格统一收购,解决销售难题。
为了让政策顺利实施,胡亥还下令各地官员深入乡村,宣传农业的重要性。在咸阳城的集市上,官员们摆起宣讲台,向百姓们耐心讲解农业政策。一位官员大声说道:“乡亲们,陛下下令提高粮价,种粮更划算啦!种经济作物也不愁卖,还教大家技术,这是为了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政策推行后,成效逐渐显现。许多外出经商的年轻人开始陆续返乡,重新拿起锄头,开垦荒芜的土地。曾经闲置的农田里,又响起了耕牛的叫声,农民们辛勤劳作,播下希望的种子。有的农户种上了大片的桑麻,为纺织业提供原料;有的则种上了果树,收获时节,果香四溢。
而商业也并未因农业政策的推行而停滞。官方商会进一步规范市场,驿站的设立让商路更加通畅,商业活动依旧蓬勃发展。
数日后,胡亥将目光投向了大秦的工部,他深知,要实现国家全方位的繁荣,科技的进步至关重要。这一日,他来到工部视察工作,只见工匠们各司其职,忙碌地打造着各种器具。但胡亥心中清楚,这些传统工艺虽精湛,却难以满足大秦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
在视察过程中,胡亥看到工人们费力地搬运重物,效率低下,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思索。他意识到,是时候给大秦的科技发展指引一个全新的方向了。
于是,胡亥传召工部的能工巧匠墨渊。墨渊接到旨意,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一路小跑来到御书房。进入书房,他“扑通”一声跪地,恭敬道:“陛下召见,臣墨渊惶恐。”
胡亥微笑着示意他起身,屏退左右,而后缓缓踱步至墨渊身前,眼中满是期待与信任:“墨渊,朕今日召你来,是有一事相商。朕心中有个大胆的构想,关乎大秦未来的发展。”
墨渊微微抬头,眼中透着好奇与疑惑,拱手道:“陛下请讲,臣定当知无不言。”
胡亥深吸一口气,一边用手比划,一边将心中蒸汽机车的构想缓缓道出:“墨渊,朕设想有一种车,无需牛马牵引,而是依靠蒸汽之力驱动,能在特制的轨道上高速行驶。如此一来,物资和士兵便能更快地运往全国,无论是支援前线,还是促进各地贸易往来,都将事半功倍。”
墨渊听后,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转为兴奋与沉思。他从未听闻过如此奇妙的构想,但凭借着多年对机械的钻研,他立刻意识到这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
片刻后,墨渊拱手道:“陛下,此构想虽超乎想象,但并非不可行。只是要制造这样的蒸汽机车,需攻克诸多难题。就拿蒸汽动力来说,如何将水高效转化为稳定且强劲的蒸汽,是关键所在。还得设计一套精妙的装置,让蒸汽推动机械运转。再者,轨道的设计也极为重要,既要坚固耐用,能承受机车的重量与高速行驶产生的冲击力,又要保证轨道的平整度,使机车行驶平稳。”
胡亥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鼓励道:“朕相信你能带领工部的工匠们完成这一壮举。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朕皆全力支持。遇到任何难题,都可随时向朕禀报。”
墨渊单膝跪地,激动道:“陛下如此信任,臣定当竭尽全力。哪怕赴汤蹈火,也绝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得到胡亥的支持,墨渊干劲十足。他迅速召集工部的精英工匠,在工部的工坊里日夜钻研图纸。他们时而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时而各自在图纸上涂涂画画,反复推演。为了找到合适的材料,他们跑遍了咸阳城的各个角落,搜寻各种金属、木材进行试验。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遇到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每一次失败,墨渊都会组织工匠们复盘,分析问题所在,调整方案。他们坚信,在胡亥的支持与引领下,定能让蒸汽机车从构想变为现实,为大秦的繁荣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胡亥结束了对工部的视察,刚回到朝堂,气氛便有些异样。几位大臣交换了一下眼神,为首的御史大夫站了出来,神色恭敬却又带着几分急切:“陛下,如今大秦在您的治理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唯有一事,臣等日夜忧心。陛下子嗣之事,关系大秦社稷传承,如今后宫人数不多,且尚未册封皇后,臣恳请陛下大选秀女入宫,充实后宫,早诞皇嗣 。”
此言一出,朝堂上不少大臣纷纷附和,七嘴八舌地陈述着充实后宫、广纳妃嫔的重要性。胡亥微微皱眉,他明白大臣们的担忧,但他生性随性,对大选秀女之事并无多少兴致。
胡亥摆了摆手,神色平静地说道:“朕明白诸位爱卿的苦心,然此事朕自有打算。朕与后宫诸人相处融洽,册封皇后、选秀扩充后宫之事,不必操之过急。朕志在先将大秦的民生、商业、科技等诸事处理妥当,届时再考虑子嗣传承也不迟。”
大臣们见胡亥态度坚决,虽心有不甘,却也不敢再强行进谏,只能纷纷退下。胡亥回到寝宫,心中也暗暗着急,心说穿越后把能力给弄没了是咋,于是召集众女,去过没羞没臊的生活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