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学生们在帐篷里叽叽喳喳的闹,杂乱的声音中,方四听着老师在跟一个学生谈论。
老师问:“如果发生山体滑坡或者泥石流,我们正好在山上,如何来规避风险?”
其中有一个学生回答:“那就爬到高处。”
另外一个学生回答:“赶快往山下跑啊。”
老师问:“还有什么答案吗?”
又有一个学生回答:“躲到一个坚固的大石头后面。”
还有一个调皮的孩子说:“插上翅膀,飞起来就完了。”
话音刚落,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老师顿了顿,然后就此前的情景展开了解答:“同学们看啊,刚开始下雨的时候,已经进山的同学快速往山下走,是有道理的。因为现在雨很小,并没有引起山洪的雨量,采取这种方式是科学的。但是如果雨量过大,引发了山洪或者泥石流爆发,这种往山下跑的做法就有待商榷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需要避害,可以往山下跑,但是不能顺着山洪,或者泥石流冲下的方向。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同学们叽叽喳喳的说:“不能被冲走呗,不能让山洪或泥石流埋住。”
“对的,就是这样。我给大家总结了,同学们你们初中的时候会学到。山洪或泥石流爆发时,避险的正确方向是,对于泥石流,不要沿沟谷上下游方向奔跑,因为泥石流具有快速流动性和巨大的冲击力,能够迅速填满整个沟谷并摧毁沿途的一切。应迅速向沟谷两侧的山坡上逃跑,尽量选择地势较高且稳固的地方。 向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垂直的两侧山坡高处撤离。 对于山洪呢,也应远离溪流、河道,尤其是溪流转弯处的凹岸以及狭窄、低洼地段。尽快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避免留在地势低洼的溪谷、河流附近或易受洪水侵袭的地区。如果可能的话,寻找稳固建筑物内或山坡上的高地进行避难。总之,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尽量避开水流直接冲击的路径,并尽快到达地势高且稳固的位置。同时,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并执行逃生计划至关重要。”
方四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每一个字都认真地听取和思考,感觉到这一堂生动的地理课来之不易。穿越过来之后,自己很想再体验一下上学的快乐。一堂生动的课,直接让方四再一次萌发了想上学的欲望。
滔滔不绝的老师又展开了语文课。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一句诗?山雨欲来风满楼。”老师提问:“有谁背过这首诗?”
老师身边的学生纷纷摇头,这时从学生里面探出一个小脑袋,是个小女生,眼睛不灵不灵的闪,很自信的举手:“老师,我背过,这首诗叫《咸阳城东楼》,作者唐代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老师问:“那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老师,我还不太懂,可能就是快下雨了吧,有风。”
回答的不错,同学们纷纷给小女生鼓掌,方四在心里也暗暗点赞,“小小年纪竟如此才能。这首诗要到初中才学吧。”
老师继续说:“其中,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句描绘了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狂风先至、充满楼台的场景,常被后人引用以形容大变故、危机即将到来前紧张压抑的气氛。今天下雨之前,大家有没有看到漫天的飞花?”
“看到了,好漂亮。”
“其实啊学习离我们并不遥,大家多观察,多思考,对我们学习成绩的提升,有很大帮助的。虽然上面说的都是课外的,你们还没有学过,但是知识不分年龄,最为平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希望同学们以后珍惜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为国家发展建设多做贡献。”
同学们热烈鼓掌,老师的这些话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反响,就连马伟和方四也不由得鼓掌。
在方四看来,小小的帐篷下,老师和学生都在散发着一种迷人的光,会让人不由得投去羡慕的眼神。
雨还在下,老师的说课也告一段落。方四走近老师问:“老师你们学校有中学吗?”
老师说:“怎么了?县城有一中,你是问初中还是高中?”
方四说:“你看我这个年龄适合初中还是高中?”
“应该是高中,高二吧你问这个干嘛?”
方四咬了咬嘴唇,“我,我想去上高中。”
老师问方四:“你初中升高中的时候考了多少分?”
方四说:“我没有考试。”
“你为什么不考试呢?”
“我还没有学籍。”
“这个学籍的事情,你得去教育局问问,你在这边摆摊多长时间了?”
“才开始摆摊。”
“你是什么情况?因家里贫困辍学吗?”
方四编了一个理由:“是啊,家里条件不允许。”
马伟瞪大了眼,心想“相处这么久了,自己竟然不知道方四的身世,也没听这小子提起过。”
外面的雨下的小了,马路上已经看见好多学生都出来了,老师也准备带领孩子从帐篷出去。
“感谢你啊,一直还没问你,怎么称呼?”
“老师叫我小方就行。”
“哦,小方啊,感谢你们。”老师把感谢的目光也递给了马伟。马伟摆摆手。“对了,我有个同学在教育局,我可以帮你问一下学籍的事情。哦对了,我是志成小学二年一班的管向望老师,到时候你可以去找我,我帮你。”
方四握住老师的手连连感谢。
马伟在一旁一直观察,看到方四如此上进,有些欣慰。但是又不忍放他走,牛肉摊生意越来越好,需要帮手。马伟又陷入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