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齐建国以来,长年县就没有出现过小三元。当然,大三元更没有出过。如今,好不容易要出现个小三元,长年县县令绝不允许他的小三元没了。
这是潘县令第三年做长年县县令,前两年他这个县令做的一般般,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不是他不想搞政绩,而是没地方坐。他想着今年只怕也是要这么混过去,等到明年被调到外地任职,没想到在今年的童试出现了一个小“文曲星”。
自从魏云舟考中县试案首,潘县令就开始关注他,后来见他又考中府试的案首,他就知道魏云舟是他的“福星”。
魏云舟已连中两元,以他的实力,最后的院试定能考中案首。
院试的初试,魏云舟又考了第一。那复试肯定也能考第一,到时候他就能连中小三元。这样,长年县就出了一个小三元。
这可是大齐建国以来,长年县第一次出现小三元啊,这政绩足以让他升职加官。
谁都不能毁了他的小三元?!
谁都不能破坏他的政绩?!
潘县令内心的怒火熊熊燃烧,看向沈大学士的眼光充满谴责。
沈大学士这个老匹夫一把年纪,怎么好意思为难一个孩子?!
等结束后,他一定要写折子参这个老匹夫,说他刁难学子!
潘县令真想站起身,指着沈大学士大骂他一通,但他是个文雅人,不能这么做。
他双手紧紧握成拳头,极力控制住涌上心头的怒火。
不行,他得打断沈老匹夫,不能让他的小三元被这么欺负。
就在潘县令准备开口说沈大学士出的问题不合适的时候,就听到魏云舟侃侃而谈起来。
潘县令听了一会儿,然后惊得目瞪口呆。
咦?
事情发展得与他想象中有些不一样啊。
小三元答得真不错!
潘县令心里不再担忧了,面上不觉露出一抹骄傲的笑容。
哼,沈大学士这个老匹夫成心为难他的小三元,以为他的小三元答不出来,没想到他的“政绩”答得非常好。
嘿嘿嘿,沈老匹夫失算了吧。让你刁难小三元,现在被打脸了吧。
小三元就是小三元,虽然年纪不大,却饱读诗书,面对沈老匹夫的刁难也不惊慌,神色镇定地回答。
这下稳了,小三元跑不了了,他的政绩也跑不了了。
方才还是怒火中烧的潘县令,此刻满脸笑容,望着魏云舟的眼神越发慈爱。
在潘县令的眼里,此时的魏云舟比他儿子还要亲。如果可以,他恨不得亲魏云舟几口。
坐在另一边的大理寺左寺丞听魏云舟的回答,时不时点头。
沈大学士故意板着脸,摆出一副面无表情的表情,但其实心里非常自豪。
等魏云舟答好题,沈大学士也只是点了下头,然后请潘县令和大理寺左寺丞出题。
潘县令怕大理寺左寺丞跟沈大学士一样针对魏云舟,就请他先出题,这样最后轮到他的时候,他可以出一道非常简单题,让魏云舟考中小三元。
今年长年县必须出一个小三元,魏云舟必须连中三元,谁也不能阻止他!
大理寺左寺丞出了一个案例,询问魏云舟如何判案。
魏云舟先是把犯人触犯了哪些大齐律法一一说了出来,然后又根据大齐律法说出犯人应该怎么判刑。
大理寺左寺丞见魏云舟这么熟悉大齐律法,忍不住又问几个问题,结果魏云舟全部答对了。
这是干大理寺的好苗子啊!
大理寺左寺丞双眼放光地看着魏云舟,这么好的苗子绝不能放跑了。王善初那小子,不是跟这孩子相熟么,怎么没听他说过这孩子这么有大理寺的天分啊。
这么好的苗子就在眼前,王善初那小子竟然视而不见,这可不行。明天见到他,得先教训他一番,然后再让他劝这孩子考大理寺的科举。
潘县令看过魏云舟的院试初试的考卷,知道他答对了所有律法题,但他以为魏云舟只是熟背了一些律法,没想到这孩子竟然精通律法。
稳了,彻底稳了,小三元非魏云舟莫属了!
大理寺左寺丞不再板着脸了,一张脸笑的跟一朵花似的,看向魏云舟的眼神也越发和蔼。
轮到潘县令出题时,他出了正常的题目,不像沈大学士和大理寺左寺丞出的那么难。
魏云舟答得非常好,潘县令没有忍不住夸了一句“好”,然后让魏云舟先回去。
等魏云舟退出去后,潘县令刚端起茶盏,就听到大理寺左寺丞说:“这孩子真是干大理寺的好苗子!”
潘县令心头一紧,正准备开口说些什么的时候,就听到沈老匹夫说:“这孩子是读书的好苗子!”
“这孩子才十二岁,就精通大齐律法,判案判的也非常好,这就是我们大理寺的人。”大理寺左寺丞神色略微激动地说道。
“他读书更好。”沈大学士冷哼一声道,“你就不要打他的主意。”
潘县令见两人抢夺起魏云舟,心里满是吃惊和疑惑。等等,这是怎么回事?他们两个刚才不是针对魏云舟,存心给他出了那么难的题,怎么现在抢了起来?
这时,第二个考生走了进来,打断了沈大学士和大理寺左寺丞的争执。
魏云舟回答完三个学政的问题,便离开贡院了。其他考生在别的考房里,等着官差一个个叫去面见三位主考官。
李泉和元宝他们在门口等着,见魏云舟第一个出来,忙迎了上去。
魏云舟上了马车后,李泉急忙问道:“表弟,三个学政出了什么题?难不难?”
“对我来说不难。”魏云舟把三位学政出的题告诉了李泉。
李泉听了后,惊得瞠目结舌。过了半晌,他这才难以置信地开口:“这还不难?”第一题居然是《易经》中的“日中为市,致天下之名,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第二题居然是考判案。
“于我而言不难。”想到出题的是沈大学士,魏云舟面上露出一抹无奈的笑容,“对其他考生,主考官应该不会出这么难的题。”
“什么意思?”李泉有些疑惑,“难道主考官们面对每个考生出的题都不一样吗?”
“应该是的。”主考官们直接出题考他,但面对其他考生,很有可能让他们写文章或者写诗。
“那表弟你刚才是不是被刻意为难了?”
“不是,沈大人知道我几斤几两,所以才会出这么难的题。”
“沈大人?”李泉满脸惊愕地说道,“不要告诉我,是教你和汤圆书法的沈大人?”
魏云舟微微颔首:“就是他,另一个主考官是善初哥的上峰大理寺左寺丞。”
李泉:“……”汤圆他爹为了让表弟考中小三元,竟然安排沈大人做主考官之一。
“表弟,你其实是汤圆他爹的亲儿子吧。”
魏云舟听到这话,嘴角微微抽搐了下:“表哥,你这话敢跟我姨娘说吗?”
李泉吓得连忙摇头:“不敢说,我说笑的,但汤圆他爹为了你让你考中小三元,真的煞费苦心啊。”
“沈大人虽然是熟人,但刚才考我的时候,可没有给我放水。”魏云舟白了李泉一眼,“大理寺左寺丞更没有放水,直接让我判案。”
“也是哦,如果放水,应该故意出简单题考你。”李泉说完,忽然意识到什么,神色变得激动起来,“表弟,那你稳中院试的案首,连中小三元了啊。”
“嗯。”这次魏云舟没有再说自己没有把握考中院案首。
“太好了!”李泉兴奋地挥了几下拳头,“表弟,你连中小三元,怎么这么冷静啊?”
“表哥,复试没有发榜之前,低调些。”魏云舟神色平静道,“等明日发榜,再高兴也不迟。”
“说的是。”李泉嘴上这么说,但面上还是抑制不住地高兴。
等魏云舟回到翠竹园,魏国公立马跑来找他,问他招复考了什么。
魏云舟把三位学政出的题目和他的答案详细地告诉了魏国公。
魏国公听后,觉得小儿子定能考中院案首。
次日一早,还是前两次的官差,敲锣打鼓地来到魏国公府报喜。
“恭喜魏国公府魏云舟少爷考中院试的案首,连中小三元!恭喜魏云舟少爷连中小三元!”